【盤面分析】
美股拉升再創反彈新高,離前期高點只有一步之遙了,美國公布的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為20.9萬,意外低於預期的22.6萬,以及美國消費者對未來一年通脹率預期創下7個月高點,美債收益率連續下行後有走平的跡象。本周A股市場出現北交所指數大幅上行的走勢,市場偏好仍是以低市值、風格主題為主,這個位置有部分資金進行分流,但是總體成交量並未增大。11月行情已經進入到尾聲,這裡仍然要注意A股市場的變盤效應。
騎牛看熊發現2023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28 萬輛,同比增長38%;其中,第三季度銷量為253 萬輛,同比+29%,環比+17%,市場總體表現亮眼,我們預計2023/2024 年全年銷量將達到900 萬/1150 萬輛,同比+30%/+28%。預計2023 年全年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總銷量將達到513 萬輛,電動化趨勢進一步強化,原材料價格下跌趨勢逐步企穩,產業鏈降本趨勢較為明確,預計將有望帶動下游新能源汽車成本下降,利好動力電池及整車降本增收。海內外市場需求向好,汽車行業在經歷了政策、補貼驅動階段後,市場驅動、穩定成長趨勢已經明確,新車上線在即值得關注。
三大指數集體低開,隨後指數紛紛拉升翻紅,兩市個股漲多跌少,題材板塊方面新冠藥、CXO、汽車類等板塊表現較強,短劇遊戲、傳媒娛樂、網際網路等板塊表現較差。病毒防治概念早盤活躍,四環生物2連板,桂林三金、太龍藥業等多股漲停,北京兒童醫院、首兒所等兒科醫院的兒童門診就診病例中,就醫原因前三位是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北交所個股持續活躍,北證50指數漲超3%,志晟信息(一字板)3連板,凱華材料拉升逼近漲停,5個交易日大漲近250%,峆一藥業、星辰科技、鐵大科技、路橋信息等繼續沖高。
華為汽車概念股開盤拉升,聖龍股份5連板,隆基機械漲停,渤海汽車、長安汽車等多股漲超5%,繼問界、智界之後,還會有兩個「界」,來自北汽和江淮。氟化工板塊早盤拉升,永和股份衝擊漲停,三美股份、巨化股份等多股漲超5%,多家券商研報表示,受配額期臨近以及第四季度海外企業集中補庫等因素影響,預計製冷劑行業景氣度或顯著提升。智能駕駛板塊拉升,日盈電子漲停,萬集科技29CM漲停,華陽集團、金溢科技等紛紛跟漲,近日小馬智行宣布獲得廣州首個自動駕駛卡車編隊行駛測試牌照,獲准在廣州開放道路上進行L4級編隊自動駕駛測試,這為小馬智行進一步開展規模化的大宗商品編隊自動駕駛運輸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持。
減肥藥概念股再度拉升,常山藥業漲超11%,雙鷺藥業、普利製藥等多股漲超5%,Ozempic(GLP-1藥物司美格魯肽)和Victoza利拉魯肽的供不應求問題將在2023年四季度惡化,歐盟市場2024年仍會存在Ozempic供應短缺問題。汽車整車板塊走高,長安汽車漲停,長安和華為聯合發布的阿維塔12預訂量卓越,上市12小時大定突破5000+,上市36小時大定突破6700+,上市72小時累計大定11128,訂單均價超過35萬。衛星網際網路板塊異動拉升,北方長龍大漲超11%,萬通發展逼近漲停,華為官方宣布,將在11月28日舉行的智行S7及華為全場景發布會上,推出全新的MatePad Pro 11英寸新產品,暗示新品或將搭載北斗衛星消息功能,成為業界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的平板產品。
大盤:
創業板:
【大盤預判】
上證指數周四低開高走,相對其他指數較強,仍然還是在3050點附近進行震盪。金融股本周始終沒有像樣的表現,但是指數起碼沒有下跌,這也說明行情還是比較穩定的,市場信心也有明顯修復,就看之後能否繼續向上了,畢竟總是橫盤震盪還是害怕「很久必跌」。近期大盤藍籌股比較弱勢,這與場外資金進場力度有關,不過市場氛圍的轉好。接下來注意上證指數能否在3050點之上穩住。
創業板指數周四重回1950點之上,目前屬於下跌後的區間震盪,這個位置仍然要小心行情變化。題材板塊輪動過快,沒有明顯的市場賺錢效應,近期也很難改變這個局勢,今年剩下來的1個多月依然還是機構性行情為主。這裡要開始關注12月份非農數據,這將會決定美聯儲是否加息,也將會改變12月份的金融行情走勢。接下來注意創業板指數能否在1950點之上穩住。
【淘金計劃】
人民幣匯率近期的上漲,更是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投下的「信任票」,穩匯率政策持續加碼,金融管理部門針對人民幣匯率也在不斷釋放積極信號,這也是為了穩定市場預期。北證50在本周的活躍度是有目共睹的,指數創出新高說明有資金不斷推高市場,這也說明機構和遊資開始搶起這個「香餑餑」,但是牛哥興趣不大,大家都知道的機會往往不是機會了,反而要小心風險出現。
題材板塊中的汽車、一體壓鑄、無人駕駛等概念是資金凈流入的主要參與板塊,短劇遊戲、傳媒娛樂、雲遊戲等概念資金凈流出相對較大。騎牛看熊發現2023 年1-10 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7.7%,預計主要系汽車促消費政策支持、重點新能源車型拉高新能源市場熱度及出口高增帶動,預計2024 年行業將保持平穩增長。
2023 年隨著華為、小米入局新能源車市場,新能源車競爭將進入圍繞生態化、智能化競爭的新階段,新的疊代將重塑行業格局。同時,部分競爭力較強的零部件廠商將圍繞全球化、智能化、生態化增量領域展開全面布局,有望迎來中長期發展機遇。
華為在技術方面多年的深耕積累,對產業鏈的價值提升效果顯著,同時也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在手機、汽車、算力等多個領域,華為概念在今年均保持了較高的熱度。
新能源車滲透率逐年提升,自主品牌及新勢力的新能源車型或將進一步蠶食合資品牌市場;隨著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入局,預計2024 年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將繼續加劇,新能源車企市場表現或將進一步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