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如果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大國,西方列強也許不是對手

2024-01-21     掌柜講歷史

原標題:康熙如果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大國,西方列強也許不是對手

自夏朝開始,到清朝滅亡,自始至終,每一次皇位的爭奪必將都伴隨著一陣腥風血雨,一個新的皇帝的誕生就註定了其他競爭對手會失去了機會,更為嚴重者會喪失生命,這就是政權交替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就拿唐代的玄武門之變來說,唐高宗的兒子李世民在眾人的幫助下最終奪得大唐的江山,而他的兄弟在這場皇位的爭奪卻因此喪命,為了爭奪皇位,皇家子嗣互相殘殺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皇位爭奪

清朝是我國封建王朝中的最後一個朝代,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關於它的歷史,最精彩的片段莫過於康熙皇帝的「九子奪嫡」事件了吧!

其之所以被後人津津樂道,其原因就在於這次奪嫡事件參與人數之多,整個過程也持續了很多年,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登基結束,不過,對於到底該由誰繼位,後世歷來爭論不斷,說法不一。但即使胤禛奪得皇位,清朝也未能避免滅亡的事實。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如果當初康熙皇帝把皇位傳給八阿哥胤禩,清朝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呢?

二、胤禩和胤禛的較量

在「九子奪嫡」這場戰爭中,最精彩的應該就是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之間的較量了,讓人不禁拍手叫絕,直呼過癮。八阿哥胤禩性格溫文爾雅,如春風拂面,在大臣中頗有賢名,為人謙和,因此獲得眾多朝臣的支持。四阿哥胤禛冷心冷麵,善於隱忍,心思極為深沉。

因此性格決定命運,他們結果肯定也是截然不同的,一個在激烈的皇位爭奪中輸的一敗塗地,並且在最終丟了性命;一個作為皇位的勝利者脫穎而出,成為清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雍正皇帝,風光一世。兩人之間進行比較,實在是非常精彩。

三、胤禩的優勢

胤禩的生母衛氏是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屬於辛者庫賤籍。從現有的史料來看,衛氏不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嬪中,母家地位最為卑下者。康熙向來看中嫡庶和母家的出生,因此,胤禩小時候在眾皇子中並不十分受寵。

好在胤禩聰明機靈,心氣兒也高,他不甘心因母家卑賤而屈居於眾皇子之後。因而自小苦練弓馬騎射勤讀四書五經,千方百計討得父皇的歡心。當然讀書和騎射的不過是基本功,最重要的是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

當胤禩成年後他開始施展自己的外交特長,結交一切可利用的各階層人物,胤禩的交際能力很強,很善於與其他皇子搞好關係,並使得其中一些皇子成為他的忠實粉絲。老九、老十、老十四就對胤禩心悅誠服,甘心為他驅使。至於其他的王公大臣,各級官吏以及江湖術士,只要是有利用價值的,胤禩都儘量收買和籠絡。

除此之外,胤禩還想方設法在社會上博取好的名聲,這為他將來奪嫡獲取了更多的資本和輿論支持。當時的王公大臣中和許多文人都對胤禩交口稱讚,公認他機敏好學是個賢王。事實上胤禩的確在康熙眾多皇子中出類拔萃,他精明能幹而且性格謙和,很有組織領導才能。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康熙對這個兒子十分的賞識,多次誇讚他的為人,就連康熙的哥哥裕親王福全,也在臨終前拉著康熙的手說胤禩心性聰明能幹,是個儲君的人選。雍正皇帝登基後,也不得不公開承認說胤禩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

正是因為胤禩的賢能,所以在康熙37年,康熙第一次分封皇子時,時年17歲的胤禩被封為多羅貝勒,是得爵皇子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康熙廢太子後,胤禩的人氣飆升,康熙讓大臣們公推太子人選,胤禩以絕對優勢大獲全勝。

康熙對於這樣一個民主推選的結果十分意外,他竟公然違背自己事先許下的「眾意屬誰,朕必從之的諾言」。對公開的結果拒不認帳,硬是將胤禩活活扼殺了。

而且這件事情發生後,康熙與胤禩的關係急劇下滑,康熙甚至說出了要和胤禩斷絕父子關係這樣絕情的話。從公開推舉太子這件事情上,似乎胤禩沒有錯,大臣們也沒錯,這一點康熙應該是清楚的,他堅決反對胤禩當選太子有出於皇帝自衛的本能。

一言以蔽之,胤禩的罪過就在於他太有才了,在朝中太有人緣了,這讓康熙十分害怕。胤禩的一生委實是個天大的悲劇,自從被父皇打翻在地以後就永世不得翻身,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如果胤禩略加收斂,不那麼鋒芒畢露,也許就真的沒有雍正什麼事了。

康熙可謂是一代明君,無論是治世還是利民,都不愧為千古一帝。那時候的大清朝也被稱為天朝上國,不僅僅歷史如此評價,事實更是如此。但也因此招來了西方人的眼紅,個個都像餓狼一樣,恨不得在清朝這塊大蛋糕上咬一口。

看著古代大清地圖,比起周圍那些小的國家,地域不可謂不遼闊,而且兵強馬壯,頗有一番爭霸全世界的實力。西方列強作為後世的入侵者,依靠的不過是科技,在人數上我們遠遠地超過了他們,真要打鬥起來,我們一點也不怕他們。而且我們資源豐厚,後備力量雄厚,康熙在世的時候,天下已經進入一個盛世,只需要下一個繼位者繼續努力。那麼,我相信西方列強再怎麼猖獗,也會好好地考慮後果的。

四、總結

歷史就是歷史,並且歷史無法重新來過,無論結果是否還存有遺憾,或許當時如果換一種選擇真的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但是歷史一旦發生就容不得更改,如果更改會怎樣,我們只能假想。

就算康熙皇帝當初把皇位傳給胤禩的話,清朝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局,但是事到如今,我們應該尊重歷史,相信當初康熙皇帝做出的是最正確的選擇,至於其他,我們只是想想就好,沒必要抓著過去不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3825e10331cff0d2691423fb545c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