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學子為了能夠金榜題名,寒窗苦讀十二年,壓力非常的大,就是希望能通過高考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但是每年高考結束,都會有很多學生和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有的學生寧願去相對不理想的學校,也不想復讀。
雖然每年也依然有不少選擇復讀的考生,不過大家復讀的原因都是學生自己導致的,而有這樣一名考生明明考出了659分的好成績,卻因為父母不得不選擇復讀。
高考狀元卻被北大拒收,只因父母的一時糊塗
高考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雖然說高考已經是最公平公正的考試了,但是也只是相對的公平。
眾所周知高考對於部分考生還是有一些優惠政策的,比如對於烈士子女有加分政策,同時對於少數民族的學生也會有10分的加分政策。
1分就能甩掉1000分,何況是10分,於是有些家長便將注意打到了少數民族上,卻不知這樣做反而害了學生。
2009年的時候曾有過一名考生,在高考的時候考了659分,是當時重慶高考的文科狀元。
從小的時候,這名考生的成績就非常的優異,父母為了能夠讓他成才,在考生身上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這名考生也沒有讓家長失望,在2009參加了高考,成績出來之後,總分是659分,成為了重慶的高考文科高考狀元。
清華北大以及香港大學等各個頂尖學府都像這位考生拋出了橄欖枝,最終考生接受了北京大學的預錄取協議。
一家人都以為被錄取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父母也非常的高興,甚至連怎麼慶祝都想好了,但是幾天後卻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考生學籍信息審核未通過,北京大學不能錄取他,而且還發現考生篡改學籍信息,經過調查發現。
考生本人是漢族,檔案資料顯示「土家族」,原來是其父母為了讓學生享受加分政策,利用工作之便修改了學生的信息,最終導致考生沒有被任何高校錄取,只能選擇復讀,家長更是悔不當初。
高考資格審查很嚴格,僥倖心理要不得,其他家長要引以為戒
高考之所以能夠公平公正,是因為其背後有著非常嚴格的規章制度,尤其是對考生的信息審查上,一旦發現和事實不不符,會被取消考試資格或者是錄取資格。
家長不要妄想去打破高考的公平性,挑戰官方的權威,最終只會自食惡果,除了有的家長會篡改學生的學籍之外,這些年還出現了很多「高考移民」的現象。
像有山東、河北等這樣的高考大省,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學生要想考生名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有的一些省份競爭比較小,因此就被有的家長鑽了空子,比如學生戶籍在高考大省,移民到競爭小的省份,享受那裡的招生優惠。
之前還有的家長會找人替考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愚蠢的行為,紙終究是保不住火的,到時候覆讀一年是小事,如果被終身禁考或者是禁考個三五年,學生的一生都被耽誤了。
腳踏實地才是成功的最好方式
家長希望學生能考上好大學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用正確的方式,高考是沒有捷徑的,要想成功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生腳踏實地的努力。
距離2022年的高考還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學生們也都在努力著進行最後的衝刺,不要求家長能幫得上什麼忙,只希望家長不要給學生拖後腿。
同時學生這段時間也要調整好心情,隨著距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學生會出現緊張或者焦慮的情緒,這是人之常情。
但學生還是要盡力去調節,緊張和焦慮只會降低複習的效率,莫不如將緊張轉換成動力。
另外這段時間學生要在一次的回歸課本,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從頭到尾的捋一遍,確保自己熟練掌握每一個知識點。
尤其是文科方面的背誦,更要滾瓜爛熟,以免考場上過於緊張而打不上來,更要勞逸結合的去學習。不要為了提高成績而不斷犧牲休息時間,不僅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身體也是吃不消的。
最後想說:
家長與其花時間在歪門邪道上,不如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對學生的培養上,高考是一次公平的競爭,不要存在僥倖心理,更不要拿學生的前途開玩笑。
話題討論
針對此事,你有哪些話想說?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