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才恍然大悟,「走讀」和「住校」差距不小,可後悔也晚了

2022-07-23     皮球兒媽媽

原標題:高考後才恍然大悟,「走讀」和「住校」差距不小,可後悔也晚了

高中是學生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高中階段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有可能影響到高考成績。

中小學階段,大多數的學生都是走讀的,早上去晚上回,因為中學一般都是在自己所居住的區就讀的。

但中考後,會根據學生的成績選擇高中,有的高中離學生的家很遠,來回非常耽誤時間,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學習,就只能選擇住校。

不過對於走讀和住校這件事,家長們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不太願意學生住校,怕學生照顧不好自己,而有的家長則覺得住校能節省不少時間去學習,總之各有各的看法。

不同的選擇,帶來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小剛和小明是鄰居,中考後兩人考上了同一所高中,兩人的家裡學校不算太遠,但也不進,坐公交的話大概需要半個小時左右。

上了高中之後,家長就一直在考慮要不要讓兩人住校,最終小剛選擇了住校,而小明依舊還是走讀。

但住校之後,小剛的心情一直就不是很好,和室友之間矛盾不斷,晚上下了晚自習之後,還會偷偷摸摸的玩手機。

成績下降的非常快,家長問及原因,小剛只說高中的知識太難了導致的,家長以為小剛的能力就是這樣了,高考結束後,小剛只考上了一個二本院校。

其實小剛所在的高中僅次於重點高中,按照中考的成績,只要不斷的努力,211大學是很有希望的。

反觀小明,雖然每天走讀浪費了不少的學習和休息時間,但在公交車上,小明也在抓緊時間學習,最終考上了一所211。小剛家長非常後悔,可也晚了。

高考後才恍然大悟,「走讀」和「住校」差距不小

走讀和住校其實是各有利弊的,先來說說住校的弊端,學生的年紀還比較小,在加上是青春期,以及學習壓力也比較大,脾氣可能會比較暴躁。

而且現在的學生都比較在乎自己的感受,所以可能很難適應集體生活,和室友的關係處理不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習。

另外雖然學校已經儘可能給學生提供好的住宿環境,但吃住和家裡比起來還是艱苦不少,吃不好休息不好,自然也會影響學習。

而這些問題如果學生選擇走讀的話,基本上是不會遇上的,而這些也正是走讀的優勢,學生的學習環境會更好,煩惱也會更少。

再來說說走讀劣勢,如果學生家離學校近還好,但如果較遠的話,是比較占用學生的學習和休息時間的。

高中生通常5點來鍾就要起床,6點就要出發去學校,晚上還有晚自習,通常都到九十點鐘,等到家洗漱結束,可能就十一二點了,學生的睡眠很難保證。

休息不好就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所以住校的優勢就是節省時間,也能鍛鍊學生的自理能力,為大學做準備。

住校和走讀各有各的優勢,如何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決定

住校和走讀都是各有利弊的,在選擇的時候,家長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首先就是距離問題。

如果距離比較遠的話,路程超過半小時的話,還是建議學生住校的,高中生的學習是比較緊張的,住校可以節省下不少的時間,用來學習或者是休息,對成績的幫助都是很大的。

其次也要考慮到性格問題,如果學生的性格比較「矯情」,每個寢室都至少6個學生,每個學生的性格也都不同,不可能時刻照顧著學生的感受。

就容易和室友之間有矛盾,而且飯菜也可能沒有家裡的可口,自己還需要有自理能力,性格矯情這些問題難處理好,影響學習。

再者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自律能力,如果學生自律能力不好的話,離開了父母的管束,學生很容易懈怠學習,要是學校管理的還不是很嚴格的話,成績下滑的會很快。

而在高中,成績一旦下滑,在想提高難度是非常大的,會直接影響到高考成績,就和小剛一樣。

最後想說:

走讀和住校沒有哪個更好,只是看哪個選擇更適合學生,只要適合就是最好的,希望你沒選錯。

學生也要明白,高考對於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不管是走讀還是住校,都要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成績,爭取將來考上好的大學,為自己未來的發展增加一份優勢。

話題討論

你覺得走讀好還是住校好?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ed7fb3bd1654724c7d5135fe1ffeb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