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柏
出品:全球財說
近日,又有一家千億公募基金髮生人事變動。
隨著新董事長的上任,作為千億大司的前海開源基金又能否改變不進反退的尷尬局面呢?
靈魂人物功成身退 激勵機制失效?
6月21日晚間,前海開源基金髮布董事長變更公告,選舉李強擔任公司董事長,原董事長王兆華擬任職公司黨委書記。
此外,公司榮譽董事長王宏遠也於本次董事會上正式辭去公司董事、公司榮譽董事長等職務。
至此,王宏遠作為帶領前海開源開疆拓土的元老級人物,已退出董事會名單之列,但未來將擔任前海開源基金終身顧問。
資料顯示,自1998年加入天元基金起,王宏遠已在證券基金行業工作接近25年。並於2013年1月前海開源基金創立之初,便擔任聯席董事長一職,把握公司戰略方向。
也正是源於王宏遠對宏觀大局的把控,2014年喊出「特大牛市」口號,2015年年中預測「創業板泡沫將破滅」,2018年再次宣稱「全面加倉」,既沒有錯過牛市,又精準把握了退出時機,得以躲過了2015年股災。
不過,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對於前海開源來講,並不十分順利。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前海開源權益類基金出現史上最大虧損59.52億元,這還是在誕生了「新星」崔宸龍的情況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離任者王宏遠倡導股權激勵制度,創新推行「員工持股」制度,強調股權合伙人文化,通過「股權合夥」、「事業合夥」、「事業部制」三大激勵機制推動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應對人才流失。
自2019年曲揚、邱傑成為普通合伙人後,最新消息顯示,前海開源基金再度增加2位基金經理成為普通合伙人,分別為老將楊德龍、新星崔宸龍。
並且,深圳市和合投信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作為前海開源基金的持股平台,持有前海開源基金25%股權。目前,王宏遠仍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18.7178%;副董事長蔡穎則為第二大股東,持股13.1025%;而曲揚、邱傑位列其後,均持股10.6295%。
可惜在公募高速發展的2020年、2021年中,前海開源仍然發生了較大人事變動。
Wind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兩年時間中,共計有13名基金經理離開前海開源,雖然有些任職較短,但也包括執行投資總監謝屹、聯席投資總監史程等老將。
2021年,總經理賈紅波、督察長傅成斌也先後離開了前海開源,基金經理曲揚、邱傑則升任副總經理。
頻繁人事變動也讓前海開源一定程度陷入困局。值得注意的是,在離任榮譽董事長後,王宏遠在前海開源下半年策略會上發聲表示,「我認為未來10年的股市債券市場,我們應該都是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甚至可以說有可能是第一,甚至有可能是唯一」。
這次,前任掌舵者能否再次預測大勢發展,還需拭目以待。
新基發行嚴重缺位 依賴頭部基金經理風險較大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前海開源基金管理規模1376.96億元,較2021年末的1587.59億元有所收窄,甚至低於2021年三季度末的規模,規模位列第37位。
這與2022年二級市場波動、基金產品凈值下滑有一定關係,但大部分原因也源於前海開源基金在新基發行上的缺位。
2022年至今半年時間已經過去,前海開源新發行基金數量為0,或者說這個數量自2021年三季度末便沒有改變過。
圖片來源:Wind
並且,目前前海開源基金上報產品數量也僅為3隻,其中包括2隻股票型基金、1隻債券型基金。從儲備產品情況來看,前海開源在2022年新基發行上將嚴重缺位,規模及排名恐停滯不前。
已經陷入「中等規模陷阱」的前海開源基金,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面對。
雖然,目前前海開源擁有28位基金經理,但是絕大多數管理規模都由頭部基金經理進行管理。
其中,2021年雙料冠軍崔宸龍管理規模達332.96億元,老將曲揚管理規模為324.68億元,上述兩位基金經理管理著前海開源絕大部分權益規模。
這也是崔宸龍累計任職時長不足兩年便能成為普通合伙人的關鍵原因。畢竟在「造星」的時代,人氣頗高的基金經理很容易被「挖走」,也許是「公對公」之間的跳槽,或是「公轉私」的變化。
管理規模位居第三第四位的,是固收類的李炳志、王旭巍,管理規模分別達到116億元、100.22億元。此後基金經理的個人管理規模均低於100億元,包括吳國清、邱傑等。
嚴重依賴頭部基金經理,即便通過激勵制度減少人才流動可能,但是業績波動對於公司整體的影響也會不斷擴大。
數據顯示,目前主動權益類的曲揚管理基金數量達到了9隻,邱傑管理數量為7隻,崔宸龍管理數量也高達5隻。
固收類中李炳智、王旭巍管理數量分別為8隻和5隻,均處於較高水平。
頭部基金經理管理產品數量呈現飽和,後起基金經理又難以獨自擔綱大任,也是前海基金新基發行停滯的原因之一。
老將曲揚王者跌落谷底 崔宸龍「靠天吃飯」?
當然,若說前海開源基金陷入了「中等規模陷阱」,還有一個重中之重的原因,就是業績不佳。
曲揚作為前海開源基金老將,累計任職時間為8年又223天,其所管理的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A(001679. OF)曾在2020年獲得三個基金類獎項。
該產品自2015年成立便由曲揚管理,雖然在6年多的時間裡獲得了超130%的任職回報,但是這主要源於2019年、2020年兩年的出色表現。
2019年,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A獲得了82.53%收益;2020年,更是錄得118.03%收益,在同類產品中名列第十位。
也正是由於出色表現,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A的總份額由2019年初不足1000萬份增至9.73億份。隨著2020年年度榜單揭曉,2021年一季度末該產品份額更是增至25.42億份。
或許是突如其來的規模暴漲,讓曲揚亂了陣腳,規模提升後業績卻急轉直下。
2021年全年,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A錄得-11.63%的負收益,嚴重跑輸同類型基金10.26%的平均收益,並落後於滬深300指數的-5.20%。
數據顯示,目前該產品股票持倉占比92.41%,換言之曲揚仍是極高倉位運作,規模攀升後在高位將籌碼放進二級市場,若想回暖還需靜待。
如此業績,該基金排名也由前十跌至後百位。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A/C兩類合計規模接近65億元,追高進入的投資者直接被套、怨聲載道。
圖片來源:Wind
曲揚作為滬港深投資專家,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A(001875. OF)作為代表作,規模超過80億元,但業績也不如人意。
顯示2021年以負收益告終,2022年初至今再度錄得-17.09%嚴重落後同類產品的業績,排名也降至1931|2205。
另一隻由曲揚、范潔共同管理,規模的產品也更是難堪。前海開源醫療健康(A類:005453;C類:005454)在2020年「吃藥喝酒」行情下表現優異,但是2021年收益為-21.28%,2022年初至今收益為-24.82%。
同為醫藥類基金產品,中歐基金葛蘭所管理的產品雖然飽受詬病,但2022年初至今仍將虧損維持在13%-15%之間。
明顯,前海開源醫療健康明顯落後。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曲揚由曾經的王者跌落至谷底?在業績不振且管理著9隻基金的情況下,再將曲揚提至副總經理的行政管理崗位,又是出於何等考慮?
從曲揚重倉股票可以看出,邁瑞醫療、貴州茅台、寧德時代、比亞迪、牧原股份等標的均是跟隨大勢,並無更多邏輯可言。這是否又與自身身兼多職、精力不濟有關?
同樣升至副總經理的邱傑也面臨同樣問題。其當家產品前海開源工業革命4.0(001103. OF)也沒有躲過2022年市場波動,年初至今錄得-16.84%收益,跑輸同類產品以及滬深300,排名居於末尾部分。
雖然,前科雙料冠軍崔宸龍憑藉著近期新能源相關概念極速回暖,業績開始拉升。但不足2年的管理經驗,讓其仍停留在「靠天吃飯」的階段,仍以新能源為主要方向,但自2021年三季度起加大了電力方面投入。
隨著排名逐步下滑,崔宸龍還有什麼「王牌」可以出手?
不過,新任董事長上馬,前海開源能否打開困局,仍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