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依法有度,市民放心安心

2020-02-21     澎湃新聞評論

評論君說

「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群防群控,社會各界基於同理心的共情與互助,才能凝聚起強大的戰役力量。

作者 |呂鮮林

疫情發生以來,各地應對疫情的姿態,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也折射出公民社會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從全國範圍來看,我要為上海點贊。

做好內功,自信開明

大疫之下,上海從城市管理者到普通市民,都沒有背離開放與包容,防控工作依法有度,體現出文明和素養,讓人覺得放心、安心。

節後,我由安徽老家返回上海。之前看新聞得知,很多地方的高速都封了,我擔心上海也是這樣。但到達蘇滬交界處時,迎接我的是安檢員禮貌的的問候和規範的測溫。第二天早上,樓主阿姨就上門來解釋小區的隔離細則了。此後,除了必要的外出外,居家隔離至今,一切安好。附近超市物資豐富,生活幾無影響。

這些經歷,讓我感受到上海的理性、包容與溫暖,正如其城市精神:「海納百川,開明睿智,追求卓越,大氣謙和。」這種人性化的治理模式,讓人生出一種信任與敬意。這是上海把握了大方向、鉚定重點環節、做足內功的自信與開明。

依法戰「疫」,務實高效

市民「風平浪靜」的體驗背後,是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硬核支撐,其中公共政策的預見性與務實高效的行政執行力尤為重要。

2月7日,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授權市政府可在醫療衛生、防疫管理、隔離觀察、道口管理等11個方面,採取臨時性應急管理措施,制定政府規章或者發布決定、命令、通告等,讓各防控主體有據可依。

市委市政府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街區、樓宇、樓組、村組和市場等5個與市民群眾最貼近的地方夯實責任、築牢底線。公安系統利用「一網統管」平台,實時跟蹤各高速道口的車輛和人員信息。開通24小時發熱病人諮詢熱線,15家醫療機構60位專家在線進行專業解答,全市多家醫院還開通網際網路在線問診服務……

前瞻規劃、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下,上海交通與物流暢通,基本生活所需供應充分,物價平穩。市民遵照號召,儘量不出門,出門必戴口罩。基層工作者對市民進行宣傳、落實防控措施時,文明禮貌,當事人積極配合。社會秩序保持平穩,市民心態理性平和。

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確保有序復工復產。2月8日,市政府發布《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加大金融助企紓困力度、做好援企穩崗工作等6個方面,出台28項措施,打出扶持企業的「組合拳」,為全市企業減負擔、降成本300億元以上,有效緩解了企業的防疫壓力與復產之憂。

此外,各區還紛紛推出了立足各自實際的幫扶企業政策。在已復工的單位、企業,防疫措施保障到位。社區+企業的雙重抗疫主體責任制,將責任壓到了實處,確保工作實效。

一系列科學決策與合理布局下,上海取得連續數天的高治癒率與零新增病例、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兩不誤」的成績。這是上海科學研判防疫形勢、精準施策不同主體、勇於擔當發展使命的成果,也成為了上海多次派出醫療力量支援湖北的憑藉與底氣。

城市和市民的正向激勵

此次疫情,是對城市管理者的考驗,也是對城市智慧(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與城市倫理(城市精神與市民道德)的考驗。網上有句話叫: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城市;你怎麼樣,你的城市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你的城市便是什麼。

作為新上海人,越是理解這座城市「負重前行」的努力付出,感受它的開明與包容、善意與溫暖,越是欣賞敬佩它的精神與品格,也越願意去正向回應。

無情的疫情面前,「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群防群控,社會各界基於同理心的共情與互助,才能凝聚起強大的戰役力量,這是我們打贏這場硬仗的信心源泉。

※ 編輯|甘瓊芳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tYkZ3AB3uTiws8KNT3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