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雙11狂歡購物節,僅天貓成交額就達到了2648億,是自雙11節開辦以來,銷量最高的一次。不僅讓人們感受到了電商的魅力,也讓懷疑電商未來的人們清醒的認識到,未來天下是電商的天下,這是不可逆轉的的趨勢。如若傳統生意不與電商結合,是當今商業的最大失誤。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這個節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產品電子交易太過集中,由郵購包裝所帶來的環保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據權威數據顯示,截至12日零時,2019天貓雙11物流訂單12.92億,同比增長約29%。另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預測,今年雙11高峰期將從11日持續至18日,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到28億件。國際環保組織發出警告稱,2018年,中國共消耗快遞包裝材料941萬噸,而快遞紙箱類包裝廢棄物重複使用率不到5%。如果不採取應對措施,快遞行業造成的包裝垃圾將給中國的環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11月11日,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擺脫塑縛與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發布《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徵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報告披露,2018年中國國內共消耗快遞包裝材料941萬噸。這些快遞包裝材料的生產、使用和處置過程排放了1303萬噸二氧化碳,需種植約7.1億棵樹才能中和。
中國快遞業的發展速度每年大約為25%至30%,而包裝垃圾的增幅也大抵如此。過去十幾年當中,中國快遞行業以驚人的速度迅猛增長。2000年,中國年人均快遞包裹數量為0.01件,而2018年已增長到36件。與此同時,快遞包裝材料消耗量也從2000年的2萬噸增長到2018年的941萬噸,帶來龐大的資源負擔和環境壓力。而隨著快遞業務迅速覆蓋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包裹數量以及隨之產生的包裝垃圾也將成倍遞增。綠色和平預計,中國包裝垃圾的數量將在2025年達到4130萬噸。如果不採取積極應對措施,快遞行業造成的包裝垃圾將給中國的環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很多電商賣家傾向於用較大的紙箱、快遞袋進行貨物包裝,並在包裹中添加填充材料,如氣泡袋、氣泡柱等,這些材料回收難度大、價值低。在快遞分揀、運輸過程中,為確保其不受損,多會用膠帶進行輔助包裝。一般而言,紙箱類包裹膠帶纏繞量約為1.5-2米,過度包裝現象普遍。而有關政策法規對於減少過度包裝、提高回收和再利用率等都以倡導為主,卻缺少強制或激勵性政策,這造成電商平台、快遞公司包裝綠色化革新動力不足,無法應對快遞業快速發展所造成的垃圾問題。
毫不誇張地說,未來購物世界是個快遞郵購的世界,但同時也是快遞包裝所產生的遍地垃圾世界。人口較密集的周邊,土地資源並非想像的那麼寬闊;江河湖海環境本來就在整治,也不能把日益增長的垃圾都來「填水」。那麼,越來越多的包裝垃圾,如何處理、如何堆放、往哪裡去,給綠色環保帶來了十分嚴峻的問題。作為消費者是無法改變這一現象的,也只能依靠電商和快遞企業的配合,在提供產品和服務時充分考慮到如何減少和合理處理一次性快遞包裝,來緩解未來有可能造成的災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