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花不是金銀,勝似金銀,可泡茶可賞花可入藥,種植技巧請收好

2020-03-20   稻荷藝文



金銀花又稱「雙花、對花、忍冬、銀花」等,是忍冬科忍冬屬多年生纏繞灌木,以其乾燥的花蕾或初開的花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抗炎、護肝、降血脂等作用,是傳統的名貴中藥材,被譽為天然廣譜抗菌素。適應性強(山地、地堰、溝旁均可栽植),我國大部分地區皆可種植,一般畝產乾花125千克左右,收入5000元以上,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與顯著的經濟效益;是集藥用、觀賞及生態綠化於一體的優良經濟植物,市場前景廣闊,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將其生物學特性及其關鍵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生物學特性

金銀花屬喜光照、喜溫暖濕潤、通風良好環境。適應性強,耐熱、抗寒、耐旱、耐鹽鹼,適宜PH值5.5~7.8,壽命長。生長期長,生長快(枝莖新老更新快),枝莖長。花期長,花芽分化適溫15℃,適宜生長溫度20℃~30℃。根系發達,生根能力強。



二、栽培技術

1.選地與整地

園地選擇。金銀花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氣候。進行金銀花規模化豐產栽培,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土壤肥沃、排灌條件較好的砂質壤土,背風向陽的地塊。也可在田邊、溝邊及地堰栽植。

細緻整地。平原的地塊進行整平,山地按等高線修成一定寬度的梯田或台田。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5立方米、磷酸二銨10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50千克,翻耕30厘米深以上,整平耙細。然後按行距1.5~2米、株距1~1.2米,沿南北向或等高線挖深、寬各80厘米的栽植溝,將行間表土與肥料混勻後填溝,灌水沉實;然後,在溝內挖長、寬、深各40厘米的定植穴備栽。

2.品種選擇

金銀花品種很多,目前藥用金銀花的常用品種有:忍冬、山銀花、紅腺忍冬、毛花柱忍冬及金花3號(樹型)等。



3.苗木繁育

金銀花成齡後,可充分利用夏剪枝條進行苗木繁育,以擴大再生產或對外銷售增加經濟效益。常用繁育方法有播種法和扦插法二種,以扦插法較為經濟實用。

播種育苗。11月份,當種子成熟時採集健壯樹上的成熟種子,在清水中揉搓漂去果皮、癟種及雜質,撈出下沉的飽滿種子,晾乾備用。秋冬季可隨采隨播;翌年春播需用沙藏法處理種子(35℃~40℃溫水浸泡24小時,與2~3倍含水60%的濕沙混勻催芽15天,30%種子裂口)後再播。在苗床上按行距30厘米劃溝,播前灌溝,水滲後播種,每畝播種量約0.5~1.0千克,播後覆土0.5厘米,然後覆地膜,確保出苗整齊。苗期加強管理,當年秋季或翌春即可出圃。

扦插育苗。金銀花藤莖生長季節均可進行扦插繁育。從夏剪的枝條中選擇藤莖生長選健壯無病蟲害的1~2年生枝條,每段保留3個以上節位,剪成長30~35厘米的插條,摘除下部葉片,僅留頂端1對葉片,將下端切成馬蹄形斜口,捆成捆,下端插口在吲哚乙酸(IAA) 500毫克/千克溶液中浸泡15秒後,在苗床上按行距15~30厘米、株距7~10厘米打孔扦插,地上留三分之一的莖、1個芽,踩緊壓實,灌透水,1個月左右即可生根發芽。加強苗期管理,當年秋季或翌春苗木即可出圃。也可按建園的墩行距直插(每穴5~6根插條)建園。



4.栽培管理

科學建園。定植季節。春秋季均可,一般於春季3月下旬或秋冬季11月上旬栽植。

栽植密度。株行距為 1米×2米、0.75米×2米,每畝栽植330~440墩(株)。

科學栽植。選擇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優質壯苗栽植,每穴栽植灌木型苗4~5株為1墩,或樹型金銀花金花3號1株,栽植時舒展根系,填土踏實後灌透水,水滲後封墩培土。乾旱區可覆地膜保濕,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5.土肥水管理

定植後,生長季要加強土肥水管理,加快幼樹生長,為早產、豐產、穩產打下基礎。

土壤管理。一是中耕除草。栽植後不間作時,每年中耕除草3~4次:首次為萌芽後,7、8月間進行第2次,末次於秋末冬初霜前進行;3年後,藤莖生長繁茂,可視雜草情況而定,減少除草次數。每年封凍前進行樹盤培土。二是實施間作。適當間作可促進金銀花生長,可間作株形矮小、生長期短、見效快的中藥材品種,如半夏、柴胡、蒼朮、細辛、麥冬、白朮等耐蔭性藥材,以增加前期經濟效益,達到以間作代撫育、兼增效的目的。

適時施肥。每年春季、秋季要結合除草追肥,一般以腐熟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休眠期每墩溝施腐熟有機肥8~10千克,生長季追施尿素、硫酸鉀復合肥各1~2次,每墩80~100克,追肥後及時灌水。花芽分化期,噴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促進成花;採花後,每墩追施尿素50~100克,以促進樹體生長。

水分管理。乾旱時灌水補墒,保持土壤濕潤。雨後及時排澇,防止積水。



6.樹體管理

修技整形。金銀花自然植株,藤莖生長雜亂、不規則,需及時進行修技整形,以利於樹體的生長、開花和產量提升。金銀花整枝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冬剪在落葉後至翌年萌芽前進行,原則是「旺枝重剪,弱枝輕剪,枯枝疏除」;夏剪一般在每茬花採收後的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進行,原則是「輕剪緩放」。修剪時,宜「先上(部)、後下(部),先(冠)內、後(冠)外,先大(枝)、後小(枝)」。對幼齡樹,重點是培育直立粗壯的主幹,當干高達30~40厘米時,剪去頂梢促進側芽萌發成技;翌年春季萌發後,在主幹上部分兩層選留3~5個粗壯枝條作主枝,從主枝上長出的一級分枝中留5~6對芽短截;對一級分枝上長出的二級分枝留6~7對芽短截,再從二級分枝上長出的花枝中掐去勾狀形嫩梢,形成枝條分明、分布均勻、通風透光、主幹粗壯直立的傘房形灌木狀花墩,有利於花枝形成及豐產。對成齡樹,主要選留健壯的結果母枝,一般每條三級骨幹枝上留4~5條結果母枝,每墩花留100~120個結果母枝;對衰弱結果母枝短截,旺長枝留4~5節短截,中庸枝留2~3節短截,以促枝增產。

增大花瓣。每次夏剪後,按每粒「花朵壯蒂靈」膠囊兌水15千克水的比例,攪拌溶解後噴洒金銀花花蕾,可有效抑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蕾發育,增大花瓣,提高花體藥用物質含量。



三、綠色防控

金銀花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葉斑病、褐斑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金銀花尺蠖等,宜通過綠色防控手段,生產綠色無公害金銀花葯材。休眠期清園,清理枯枝、落葉、落花,集中深埋火燒毀,以減少病蟲越冬基數;對病害,生長季通過修技整形改善通風條件減少感染髮病途徑,或葉面噴布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對蚜蟲實施生物防治,可收集釋放蚜蟲的天敵昆蟲七星瓢蟲、草蛉等以蟲治蟲,也可懸掛粘蟲板誘殺;對金銀花尺蠖等食葉害蟲,用蘇雲金桿菌、綠僵菌、白僵菌等微生物藥劑葉面噴霧防治,以避免或減少金銀花葯材農藥殘留。

四、採收與初加工

1.採收

金銀花定植後第3年即可大量開花,一般每年采3~4茬花,以頭茬花產量最高。適宜的採收期是在花蕾含苞未放、花針上部膨大呈白色時的「大白針期」,此時產量最高、質量最佳。每天上午集中採收為宜,采後晾曬時間長,可避免過夜變黑。一般在5月中下旬採摘頭茬花,隔1個月後陸續採摘第2、3、4茬花。

2.晾曬

采後及時置於通風乾燥處攤開晾乾,以免因堆放發熱發霉而造成經濟損失。宜當天採摘,當天晾乾或烘乾。晾曬時,將鮮花薄攤在晾席上,厚度以尚能看見席面為宜,陽光強時可適當曬厚些,避免曬黑花針。另外,注意花針未達八成干時勿翻動,以免變黑影響質量。



3.烘乾

烘乾的金銀花質量最好。有條件的最好採用烘乾法。烘乾室內分層搭架,每架8~10層,層距20厘米,底層離火道40厘米以上,每層竹蓆上攤放18~24千克金銀花,花厚3~6厘米。烘乾時要採用階梯升溫式控制溫度,不可初溫太高、烘乾時勿翻動。一般,初烘溫度為30℃~35℃,2小時後升至40℃;經5~10小時後升至45℃~50℃,10小時後升至55℃,使花迅速乾燥即可。

五、采後管理

落葉後封凍前休眠期,結合秋施基肥全園翻耕疏鬆土壤以凍殺越冬害蟲,減少越冬基數;樹幹塗白塗劑防凍殺菌;封凍前灌防凍水防寒,以確保樹體安全越冬。

(高級林業工程師 王中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