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峰院士:要保護自己的微生態,不要過度使用抗生素!

2020-04-14     306醫院醫學科普

新冠病毒肆虐,阻擋住了公眾上班上學以及享受生活的腳步,讓大家不敢自由呼吸,終日與口罩為伴。於是很多人在鬱悶中企盼:有效的藥物和疫苗快點兒問世吧。其實,一場瘟疫的爆發和抑制,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科學問題,而是需要三方的通力合作,這就是醫生、政府和我們自己。

我們的政府很作為,我們的醫生很盡力,然而我們自身似乎是個「短板」。為什麼?因為在沒有藥物可以有效遏制病毒時,能夠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正是我們自身的免疫力。

目前,一部分國人的身體素質在抗生素過度使用的現狀下,實在是難以和細菌、病毒「硬碰硬」,致使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風險顯著上升。

一直以來,國際包括我國過度使用抗生素的狀況非常嚴重,而不能給抗菌藥物套上「籠頭」的結果,就是導致體內微生態失衡,引發難以控制甚至致命的感染。

17年前,在「非典」疫情被成功撲滅後,我國著名藥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楊寶峰就和他的團隊撰文《過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與「非典」發生的啟示》,為抗生素的濫用敲響了警鐘。

2003年後,我國政府出台關於抗生素合理使用相關文件,一段時間雖有好轉,但實際上,有些人面對抗生素的態度仍然是我行我素。就此,楊寶峰院士再次籲請,此次新冠病毒防疫戰進入尾聲,廣大群眾還要再補一次課,即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微生態,不要過度使用抗生素!

楊寶峰指出,在病毒感染防控體系中,減少和遏制抗生素不合理、不規範的使用,不但可以減少耐藥菌株的出現,還可能切斷致命病毒的變異和傳播的方式及途徑,杜絕「超級細菌」的肆虐。同時,為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而過度應用抗生素,還需注意在短時間內出現耐藥微生物的急劇增加,再次引爆新的醫療問題。楊院士告誡說,以下幾點現狀要引起清醒認識——

醫療抗生素過度使用現象依然存在

我國某些醫院抗生素綜合使用率達到70%以上,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30%院內使用率,抗生素相關醫療費用占藥費的比例超過4成。楊寶峰教授強調指出,超量、超時、超範圍使用抗生素,或在無明顯用藥指征情況下盲目過度使用抗生素,或不考慮抗生素抗菌譜、效價強度、不良反應,一味給予高級別的抗生素產品,都屬於抗生素過度使用的範疇。

儘管國家規定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才能購買抗生素,而民眾仍然可以在藥店隨意購買這類產品。同時我國臨床藥師指導用藥尚未普及,臨床藥師指導制度尚不完備,無法在售藥環節上對抗生素使用進行行之有效的監管。而抗生素過度使用帶來的巨大危害,極容易釀成機體產生二重感染、大量耐藥菌株的湧現,甚至使「超級細菌」和變異難控的病毒「橫空出世」,威脅人類的未來。

畜牧養殖業抗生素過度使用很嚴重

除了醫療抗生素過度使用嚴重以外,我國畜牧業、養殖業抗生素和消毒劑使用過量狀況也尤為突出。楊院士指出,在生豬、肉雞、水產等養殖過程中,因養殖密度高,為降低感染髮病率,提高效益,有的養殖戶習慣在飼料中添加各類抗生素。

2013年,我國抗生素使用總量達16.2萬噸,遠超美國(1.79萬噸,2011/2012年)、英國(1060噸,2013年)和加拿大(250噸,2011年),其中約有52%的抗生素用在動物身上,居世界第一。同時每年約有5萬噸抗生素殘留被排放進生態環境,嚴重干擾了生態環境和自然界的菌群、病毒平衡,污染水源及土壤,釀成長期影響。

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國已推進獸用抗生素減量化使用,2018年中國養殖用的抗生素總量為2.98萬噸,與2014 年同比下降幅度57.03%,與2017 年環比下降29.05%,但治療和促生長抗生素的用量仍比較大。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2019年發布的最新版《獸用抗生素使用情況年報》對2015年世界獸用抗生素使用情況統計,亞太地區活畜禽抗生素用量為296.75 毫克/公斤,遠高於美洲(100.40 毫克/公斤)、歐洲(79.28 毫克/公斤)和非洲(45.93 毫克/公斤)。我國農業農村部2018年公布每噸動物產品使用的抗生素藥量為140克(140 毫克/公斤),較2014年的318 毫克/公斤和2015年的252 毫克/公斤顯著降低,但仍不理想,與歐美已開發國家抗生素使用與理想標準尚有一定差距。

獸用抗生素添加量大,種類較為低端,毒副反應較重。楊寶峰院士解釋,農副產品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在體內蓄積,易帶來機體耐藥及毒副損害,並產生基因突變的耐藥菌。雖然尚無直接的確切證據證明,此次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可能與人們在動植物中過度使用抗生素所致病毒基因變異有關,但17年來從多種新型傳染病的陸續登場,以及當前人類過度使用抗生素的嚴重程度,結合微生物抗藥性和微生物對藥物適應進化的研究結果看,應該促使人類深刻反思。

抗生素過度使用易使機體處於危險中

和獸用抗生素過度使用問題類似,在臨床中,儘管抗生素過度使用到現在也沒有人體病毒基因變異的科學依據,需要在今後的科研中逐步被證實;但不能忽視的是,抗生素的濫用會使機體免疫系統失衡。楊寶峰教授認為,長期過度使用抗生素,機體因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繼發感染而長期處於疾病狀態,或如入無人之境的「超級細菌」的肆意作亂,其所帶來的機體免疫系統的失衡,恰恰為病毒感染人體提供了便利條件。

近20年來,世界範圍內發生過多起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其中與生物安全有關的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衝擊最為深遠。繼SARS之後,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伊波拉、中東呼吸綜合徵、人感染禽流感及含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等此起彼伏,無不考驗我國的公共衛生預防體系與食品藥品安全體系。即便美國有世界上最嚴格的生物安全和藥品管控體系,仍然於2009年造成了H1N1流感的流行和蔓延,其國內感染病例高達6000多萬,並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致使全球28萬餘人死亡。

楊寶峰院士最後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肺炎大爆發,再一次對人類發出了嚴厲警告,如不採取更加完備的立法和更加嚴格的管控,未來新型病毒、超級細菌、超級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他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生物安全事件肯定還會與我們不期而遇。

(此文為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jUeenEBfwtFQPkdif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