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牛斑馬長臂猿長頸鹿……上海動物園「添丁進口」,快來認識一下

2020-04-08     上海熱線儂好上海

近期,滬上各大公園陸續開園,動物園也恢復了往日的喧囂與熱鬧,動物們又可以「出門迎客」,誒?怎麼還有些陌生面孔呢?

羚牛寶寶

經過九個月的妊娠期,羚牛媽媽在今年2月產下一小崽,這也是近幾年來上海動物園羚牛的再次繁殖。

剛剛出生的小羚牛體重僅有十多公斤,滿身毛茸茸的,就像一個褐色的毛絨玩具。走起路來搖搖晃晃,時刻跟隨著牛媽媽,餓了吃奶,睏了躺在媽媽身邊休息,無聊的時候學習媽媽吃草的樣子。目前,小寶寶頭上還沒有長出獨具特色的「牛角」,但是已經學會了攀爬的本領,可以在籠舍的假山上自由攀爬。

羚牛媽媽雖然身體龐大,行走時背部向上拱起,步履蹣跚,看起來粗笨,但是性情可是非常兇悍的,尤其是帶娃的牛媽媽。

幼崽剛出生那幾天,牛媽媽帶著小崽找個僻靜的地方帶娃,就是雄性羚牛也不敢靠近,怕被教訓,在走路時也十分小心。有陌生人靠近,羚牛媽媽就會警惕起來,發出叫聲,低下腦袋,漏出兩隻尖角,前肢半蹲,後肢直立,做出一副進攻的態勢。

「你看我幹啥?小心我咬你」

牛媽媽得了空就會教孩子學習新技能,有時候不耐煩了,也會把小崽子教訓一頓,看來也是一枚「雞媽」。因為羚牛媽媽護犢心切,目前處於「護幼期」,飼養員無法靠近小羚牛,使得性別還不能確定。

這側顏,確定是親媽生的~

斑馬寶寶

同時於2月出生的還有一隻小斑馬,現在也滿月啦,這隻小跟屁蟲時刻跟著媽媽,給斑馬大家庭增添了不少活力。

剛出生的小斑馬身上就是有斑紋的呢

這頭斑馬媽媽已經不是第一次做媽媽了,非常有經驗。小斑馬出生後,斑馬媽媽用舌頭熟練的將寶寶身上的胎衣舔乾淨,然後輔助寶寶站立。

斑馬是一種神經質類動物,膽子非常小,育幼期間更是如此,斑馬媽媽十分謹慎,一旦有風吹草動就帶著小斑馬快速奔跑躲起來。

在非洲大草原斑馬面對的是殘酷的生存環境,幼崽出生後若不快速站起來,就有被吃掉的風險,站起來以後,還要學習奔跑,這樣才能保證不被獵物追殺。

胎衣被舔干以後,小斑馬試著站起來,嘗試了幾次,小斑馬便成功站了起來。小斑馬剛來到這個世界,對周圍的環境比較好奇,左顧右看,走路搖搖晃晃,沒過多久就可以和媽媽一樣奔跑了。

長臂猿寶寶

戴帽長臂猿因為頭頂有一簇黑色的毛髮,看起來像戴著一頂帽子,故而得名。

上海動物園的靈長動物二區里居住著這樣一個小家庭,爸爸、媽媽、哥哥還有未斷奶的妹妹(馬上滿150日齡啦)。猿媽媽和二寶每天肚皮貼肚皮,處於一級保護狀態。

猿媽媽有時會同時摟著兩個孩子、嘴巴咧開並發出高興的聲音,兒女雙全,那傲嬌的模樣簡直是「猿」生贏家。母子仨猿就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似的,同樣的顏色、同樣的造型、同樣的五官,唯一的也是最明顯的區別在於體型差異,分別是S號、M號、L號。一家四口,現在只有爸爸是黑色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哥哥會在成年後變得跟爸爸一樣。

最近,猿妹妹蠢蠢欲動,想要探索外面世界,也許在不遠的某一天,就能見證它的第一次獨立。飼養員趁猿媽媽靠近時,隔著網片用手指悄悄打探了猿妹妹的口腔,猿妹妹已經頂出好幾顆小乳牙啦!

長頸鹿寶寶

春天到來,上海動物園食草區兩隻新生小長頸鹿迎來它們新的生命周期,斷奶。這兩隻長頸鹿是去年8月、9月出生的兩兄弟,從一出生就是是飼養員們心中最大的牽掛,而斷奶對於它們今後的生長非常關鍵。

斷奶開始,為縮短長頸鹿母子的分離痛苦,飼養員以最快的速度將它們分開,一人負責用食物引誘,一人負責關門,很快就將這兩對母子分離開。

兩隻小長頸鹿進入新家後略有膽怯,時刻呆在一起,不愛說話,時不時環顧四周,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有人認為長頸鹿是個啞巴,從來不會叫。其實長頸鹿是有聲帶的,但是長頸鹿的聲帶比較特殊,在它的聲帶中間有個淺溝,以致於不太好發聲,所以它們平時一般很少叫。在動物園裡想要聽到長頸鹿的叫聲就只有在長頸鹿寶寶斷奶,找不到媽媽時發出的像小牛的「哞、哞、哞」的叫聲。

「嗯~美味~」

春暖花開,還等什麼?

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措施,

來實地探望它們吧!

-End-

內容來源:上海動物園、綠色上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hqVV3EBfwtFQPkdvMB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