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兩歲寶寶隔空喊話,濟南章丘這位醫生到底乾了啥
圖文/孟凡庚
最早注意到「顓孫寧寧」這個名字,是前幾天在濟南章丘刁鎮季周村疫點終末消毒的新聞上。
在春天已經來臨的時候,走進顓孫寧寧,走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疾控工作者,一起感受他們負重前行的默默奉獻,就會更加珍惜歲月靜好的來之不易。
從1月25日大年初一開始,直到今天,一個多月的時間,38歲的顓孫寧寧已經適應了緊張的工作和高強度的節奏。他剛從工作崗位上下來,透過口罩還是能看出他的疲憊,可他卻一身輕鬆。
「核酸檢測採樣,48小時內必須完成!」
顓孫寧寧也興奮過。「寧寧,明天早上8點半,到辦公室開會。」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7點,合家團圓的時候,章丘區疾控中心辦公室的一個電話,讓他腦子裡的弦馬上繃了起來。
作為疫情處置應急機動隊隊員,發生疫情隨時出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這是常態。作為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根據統一部署,立即對武漢返章人員開展認真細緻的調查,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生命負責。
顓孫寧寧,大學學的是預防醫學(公共衛生)專業。專業屬於冷門,章丘科班出身的更少。他參加工作以來,先後從事健康危害監測和慢性病防控工作,若非發生疫情,他的工作略顯平常。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所學流行病學科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他說啥也要把所學用上,把病毒殲滅。
「對從武漢已經返回的人員,要一個不漏、百分之百地做核酸檢測,並在48小時之內完成採樣。」這是鐵的命令,必須堅決服從。做好核酸檢測的第一道關口就是與武漢返章人員面對面進行採樣。
「寧寧,你走到哪裡了?今晚10點,馬上到村居社區對武漢返章人員進行採樣。」2月3日晚上8點多,因為工作,他正走在從濟南返回章丘的路上。生命重於泰山,工作時不我待。趕回單位後,顓孫寧寧和同事們立即再次投入戰鬥,進村入戶,採樣送檢。
防護服、護目鏡、橡膠手套、口罩、頭套、鞋套……這些防護裝備穿戴整齊,兩個人配合也得20多分鐘。整個人被裹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開始對武漢返章人員挨個上門進行鼻咽拭子採樣。
「採樣就像是到醫院看咽炎,需要把一根大約15公分長的無菌棉拭子伸到對方口中,在兩側扁桃體來回塗抹採集標本,在採集過程中因受到刺激,可能會引起對方噁心、咳嗽等反射。」顓孫寧寧說,每個人從採集到取完,大約需要2分鐘的時間。如果對方攜帶病毒,不用說咳嗽,就是面對面呼吸都會傳播,更何況受到刺激有些人會發生咳嗽呢。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採集完一個人,就要對防護服等設備進行全面嚴格的消毒。每變換一個採樣地點就要更換一套防護設備。由於防護設備密不透風,身上就像裹著一身塑料布一樣,穿上五分鐘,就有窒息的感覺,幾個小時下來,渾身就像洗了澡一樣,鼻子上、臉上的一道道勒痕清晰可見。就這樣連續工作了8個多小時,完成了50來個人的採樣,封存到三層防護採樣箱後,馬上送往定點檢測機構進行核酸檢測。
當完成任務趕回辦公室的時候,已是2月4日凌晨6點半,吃包方便麵的功夫,就當是休息了。此後,又繼續到其他村居社區採樣。這樣的緊張工作一直持續到2月5日凌晨3點。
「我是疫點消殺最合適的人選。
時間刻不容緩,疫情千變萬化。
「能背著30多斤的噴霧器輕鬆消殺,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專業的消殺知識。我年輕又專業,是疫點消殺最合適的人選。」2月8日,章丘唯一一例確診病例疫點——刁鎮季周村終末消毒工作開始,顓孫寧寧再次主動請纓,奔赴戰場。
誰都知道,確診病例家中是很危險的疫點。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月8日下午2點多,他和顏柱、靳樂雨、史振林四人一起出發了。
一路上,車裡氣氛略顯凝重。四人都在回憶著已經很熟悉的《疫情防控工作操作規範》,生怕有什麼紕漏。車子只能停在村頭,隊員們魚貫下車,取出裝備,穿好防護服,彼此相互檢查完畢,聽村委同志介紹了病人家裡的布局和簡單情況,安排好分工,戰鬥正式打響。
又是一次密不透風的逆行,又是一次與病毒的生死較量。顓孫寧寧和同事們背著三十多斤重的噴霧器,沿著通往確診病例家中的胡同,開出一條消殺通道,然後小心翼翼地打開大門進入院內。
「消殺工作並不只是噴洒消毒液那麼簡單,要針對不同的物品實行分類消毒。我們分為兩組,一組負責清理病人家中所有的食物及各類垃圾,同時背上噴霧器噴洒84消毒液,對廚房、廁所、雜物間等全面消毒。另外一組使用過氧乙酸對室內被褥、衣物等進行熏蒸消毒。還有病人家裡的鍋碗瓢盆等日常用具,也要先搬到院子裡的消毒桶內,再放入消毒液反覆清洗並進行浸泡消毒。」顓孫寧寧說,工作時,身上穿著兩層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再加上84消毒液、過氧乙酸的刺激性氣味充斥其中,一陣一陣的眩暈不停襲來。四個人只能減緩呼吸節奏,用手勢交流,把信心傳遞。
雖然都有對熏蒸消毒的思想準備,可熏蒸消毒時令人窒息的感受,還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他們把被褥、衣物攤在室內事先搭好的繩子上,關閉所有門窗。根據室內容積,進行過氧乙酸濃度配比,然後用電爐煮沸進行熏蒸消毒。最難的是,他們進入到過氧乙酸蒸汽瀰漫的房間,切斷電源取出熏蒸用的電爐和燒杯時,因為室內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即使戴著防毒面具,稍有延遲,也會熏得眼淚直流。何況他們還穿著笨重的防護服,難度可想而知,感受不言而喻。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輪番上陣,終於把最後一件需要清理的物品裝入污物桶,完成任務。這才鬆了一口氣,他們癱靠在大門口的牆壁上,在零下好幾度的室外環境中,身上都冒著熱氣,他們互相對視中,會心地笑了,笑得那麼美麗、那麼可愛。
「媽媽看,那是爸爸!」
「我的黨齡比工齡還長呢。在工作與家庭發生衝突的時候,必須以工作為重。」顓孫寧寧的話語中透著堅定,也含著愧疚。他是濟寧兗州人,大學畢業後,因為成績突出,被推薦到章丘區疾控中心工作,迄今已經13個年頭,他還是一名擁有14年黨齡的「老黨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同事們都知道顓孫寧寧是一個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刀鋒戰士。可很少有人知道,2月3日,也就是接到命令開赴戰場的那天,家裡70多歲的老人因患有前列腺癌晚期住進了醫院。
「單位打電話說有緊急通知,需要馬上出發採樣進行核酸檢測,我沒法去醫院陪老人了。」顓孫寧寧說話的時候,心裡充滿了自責。「現在疫情很複雜,大家都知道。你又是專業出身,到了你用武的時候了。家裡的事,你不用操心了。」妻子的支持給顓孫寧寧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帶著牽掛,背著希望,扛著責任,他奔赴戰場。直到2月6日凌晨3點,結束了連續幾天的緊張戰鬥,對村居社區武漢返章人員完成採樣之後,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趕往醫院。看到病床上的老人已經睡著了,他放心地回到單位宿舍和衣而臥。
為了彌補心中的缺憾,顓孫寧寧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只要有空就去醫院陪護,已經20多天沒有回家了。年僅2歲的小女兒看到電視上身穿防護服的醫生就喊,「媽媽看,那是爸爸!」
2月17日,對顓孫寧寧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主任,我要報名馳援湖北。」顓孫寧寧得知志願報名的消息後,立即寫下了請戰書。可想起醫院裡病床上的老人,家裡一雙女兒,這一次,他卻不知道怎麼向家人開口。
「老婆,湖北需要醫生,我是學公共衛生專業的,我……」話剛說了一半,電話那頭傳來了抽泣的聲音。「寧寧,我不是不支持你去,我是擔心,湖北那邊的情況你比我更了解,萬一……」「孩子,媽媽支持你去,可是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咱這一家子人都指望著你呢?」「爸爸,你可得平安回來!」聽到電話里妻子、母親、大女兒支持里更有擔心,顓孫寧寧已經淚如雨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如今,顓孫寧寧正在濟南奮戰在日韓來濟人員集中醫學隔離觀察的戰場上,他也時刻準備著馳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