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創業好還是工作好?別聽媒體忽悠:這4個潛規則說到根子了

2022-03-24     職場火鍋

原標題:年輕人創業好還是工作好?別聽媒體忽悠:這4個潛規則說到根子了

電視上說鼓勵買斷工齡、自主創業的時候,那時候員工工資800元,在街上賣饅頭、賣涼皮月入2000元,很多員工買斷了職業,拿著補償金去創業。現在,員工工資8000元,那些賣饅頭的創業員工,目前哭著喊著讓企業要管他們,很多人又被安置成勞務工,給企業打掃衛生,勞務工資每月2000元,他們感謝企業給他們再就業的機會。

電視上說鼓勵擺地攤也是城市煙火、鼓勵個體創業的時候,很多人不去學洗剪吹、不去學維修技術、不去學人力資源行政知識,發誓不打工,擺地攤一個月掙得比辦公室的白領多。現在,即使在辦公室從事人力資源和行政事務,也得到了成長進步,也許成為HR專家和辦公室主任了,年薪20萬起。那些學習洗剪吹的湯尼老師,可能已經自己開店了。那些學習汽車維修的,可能已經是資深專家了。那些擺地攤的,可能已經去搬磚了。

電視上說鼓勵大眾創業、靈活就業的時候,那是因為就業壓力巨大,把大眾創業當作靈活就業,把自由職業(開滴滴、送外賣、擺美食攤、做自媒體、打零工)叫作零工經濟。目前,靈活就業的幾千萬,零工經濟的幾千萬,僅僅算騎手、快車司機、跑腿員等年輕人的從業人數就高達3000萬,其中具有本科生、研究生學歷的據說有700萬,這些人以後很難再進入職場、做一份穩定的工作,即使能進入,也因為缺乏積累,只能從事低薪的通用基礎崗位,事業空間有限。

有時候,我們要辯證地思維,不能跟著電視和網絡觀點走。對於普通人來說,求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已經實屬不易,折騰來折騰去,頭破血流之後才發現:人間正道是滄桑。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跟一個普通人結婚、過普通的人生,是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宿命。99%的普通人無法擺脫這個歷史客觀規律。況且這個世界已經從二八定律向一九定律轉變,99.99%的普通人終將是普通人,就不要做那種發大財的夢了。

金三銀四,往往是指應屆生的春招季和職場人的跳槽季,從目前看,年輕人不求正式工作,追求創業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現在上面又發明了一個新詞「靈活就業」。那麼,筆者對創業有幾個看法,僅供參考:

第一,關於機會和風險。

現在是創業最好的時代,也是創業最差的時代。說它是最好的時代,原因是現在的創業熱情和土壤還在,還剩15年左右的時間,等到15年之後,社會走向成熟,各個領域都形成固化,我國就會像成熟國家一樣,大多數都是打工族,創業機會越來越少。說它是最差的時代,因為市場風險越來越大,創業者越來越多,淘汰率和失敗率也越來越高,中小創業公司2年存活率已經降至了20%以內,換句話說,創業公司2年內倒閉率高於80%以上。

第二,關於創業的方向。

創業的方向主要有六種:第一種是有人脈,你家能搞得資質、地皮、工程;第二種是有資源,你家有礦、有地、有廉價的資源;第三種是有技術,你家有祖傳的秘方,你有高精尖的技術;第四種是有手藝,開個飯店、工藝品或打造成品牌;第五種是有營銷、運作、管理能力,比如網際網路行業的整合資源;第六種是有精力,從擺地攤、拉客戶開始做大業務的。

第三,關於創業的門檻。

有些領域的創業門檻是非常高的,比如,你搞工程、搞地產,如果沒有強大的背景、實力和人脈,你能拿到項目嗎?所以,你眼紅別人創業掙大錢沒有用,你介入這個領域,啥也拿不到。即便是一個小巷裡的煙酒店,平時冷冷清清的,但你不知道店主可能是某個集團採購的一把手,換作你去開這個店,早就餓死了。即使你創業有成,但還是需要你有高超的情商,平時請客送禮、經營關係、維護人脈,需要耗費大量的智商和情商。

第四,關於普通人創業。

普通人應該打工,拿著普通的年薪,過著普通的人生,這就是普通人的宿命。不信,再過15年,我們也會走向成熟社會,並走向老齡化社會,正如歐美社會一樣,大家都按部就班地上班、生活,哪裡有現在創業的勃勃生機?但是,如果做普通人,你就不要指望掙大錢、發大財,能實現家族升級的也只有創業或公司上市套現。普通人的創業,就要選去中心化的領域,並且是弱關係、大眾流量的領域,不需要關係、不需要人脈、不需要人情,那麼,比較適合的就是做網際網路行業,只要有一部分人喜歡,就足夠你掙得盆滿缽滿了。尤其是那些沒有資金、沒有人脈、不懂交際的直男,要選擇那些去中心化和弱關係的領域,也許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e5fe7236134dfe64bc46907dd0fcc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