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今年69歲,平是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尤其鍾愛那些煎炸及高熱量的食物。然而,就在數月前,他的身體狀況出現了異變。腹痛、大便變得異常纖細、身體迅速消瘦,並且伴隨著持續的乏力感,這些症狀卻遲遲不見改善。
最初,他以為是消化不良,因此並未給予過多關注。但直到一個多月前,李叔遭遇了一個嚴重的健康警示——便血。每次如廁後,不僅大便上附著血跡,還伴有黏液的跡象,這讓他開始警覺起來。意識到情況不妙的他,立刻讓兒子陪同前往醫院進行檢查。
經過醫生的細緻檢查,診斷結果令人震驚:李叔患上了結腸癌。
腸癌主要發生在結腸和直腸部位,其發病率目前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一大惡性疾病。
腸癌找上門時,身體會有哪些異常信號?日常如何通過飲食調整遠離腸癌?下面一起看看。
01
排便出現這些異常,
有可能是腸癌來報到
1.排便習慣短時間改變
正常情況下,人們的排便習慣是相對穩定的,如果出現無明顯原因的排便頻率增加或減少,尤其是在夜間排便增多,應引起高度重視。這一突然變化可能是腸道內腫瘤壓迫或刺激腸道神經造成的。
2.糞便形狀改變
當腸道內存在腫瘤時,糞便可能變得細長或扁平,甚至出現凹槽。這是因為腫瘤擠壓腸道,改變了糞便的形狀。
3.帶有粘液的血便
當腸道內的腫瘤破裂或出血時,血液可能混入糞便中,形成帶有粘液的血便。這種血便通常呈現暗紅色或黑色,與痔瘡等肛門疾病引起的鮮紅色血便不同。
4.大便顏色異常
當腸道內存在腫瘤時,可能導致人們的糞便顏色變淺,甚至呈灰白色。這主要與腫瘤阻塞了膽管有關,這會導致膽汁無法流入腸道,從而影響了大便的顏色。
02
腸癌,多是「吃」出來的,
「2菜3肉」少吃點
一、「2菜」
1.腌制菜:腌制食品中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經常性食用會於人體內轉化為具有強致癌性的亞硝胺成分,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2.油膩的菜:過於油膩的食物會刺激人體分泌膽汁,導致大腸中的膽汁酸濃度過高。這可導致腸道里的厭氧菌變得更多,會產生可激活致癌成分的酶,進而干擾正常免疫功能,促進癌細胞的增殖分化。
二、「3肉」
1.加工肉: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相關評估,加工肉製品已被列為1類致癌物。有科學研究指出,人們若每天都食入大概50g的加工肉,個體罹患腸癌的機率或提升18%。
2.紅肉:於2015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紅肉歸進了「2A類」致癌物的隊列。而來自紐西蘭的一項科研成果進一步指出,牛肉銷售量較高的地區,居民大腸癌的發病率也相對較高。
3.燒烤的肉:在烤制的烹飪過程中,肉類能夠直接產生具有致癌作用的雜環胺。這種物質能夠刺激腸上皮細胞,增加細胞變異的可能性,從而可能誘發腸癌的發生。
03
想要降低患癌風險,
不如試試這些食物
1.牛奶:作為一種奶製品,其中的鈣成分具有顯著降低腸道內膽汁酸含量的作用。通過減少膽汁酸,可以有效降低腸道自由基的產生,進而起到預防腸癌發生的效果。
2.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對於預防腸癌同樣具有重要意義。膳食纖維因其吸附作用,能夠攜帶並排除腸道中的有毒物質,從而起到輔助預防腸癌的作用。
在眾多食物中,菠蘿、蘋果、橙子、玉米、筍乾等因其含較多的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而備受推薦。
3.葉酸:作為一種重要的營養成分,能促進細胞分化並減少DNA損傷,從而有助於預防癌症的發生。因此,增加富含葉酸的食物攝入,如綠葉蔬菜、豆類以及柑橘類水果等,對於預防癌症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