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以「老破小」推進城市全面發展 更多增加民生福祉

2019-12-17   搜狐焦點網宜昌站

從有房住,到住得舒暢、住得方便的樸素願望,人們對城市更新提出更高期望。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更新的必要環節。

現代城市的畫卷中,不僅有氣派的高樓大廈,也應有溫馨有序的老小區。髒亂差的社區變成鳥語花香的場所,眾籌資金將「老破小」升級成電梯房,無人管理的雜居小區實現共建共治……樓還是那棟樓,院還是那個院,效果卻大不相同。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升級讓居民得實惠,也讓城市面貌和城市治理方式不斷更新。

老舊小區涉及的居住人群之廣,面臨的問題複雜多樣,輾轉騰挪的空間也很有限,對社會治理能力的要求更高,也更為迫切。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更新的必要環節。從宜昌西陵區創新社會治理,實現153個老舊小區「逆生長」,到鄭州二七區老舊小區改造,不搞一刀切、一切聽民意;從廣州城市更新工程以「微改造」對老舊小區進行「針灸療法」,到廈門老舊小區變「靠社區管」為「自治共管」,不少城市將老舊小區改造納入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為城市發展補短板、添動力。

老舊小區之所以改造難,既有歷史遺留的老問題,又有城市發展帶來的新問題;既有建築設施老化的硬體問題,又有治理能力跟不上時代需要的軟體問題。縱觀老舊小區改造進展順暢,成效明顯的地方,都抓住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核心。讓居民在改什麼、怎麼改的問題上充分自主,通過眾人的事、眾人議,改變「政府幹、百姓看」的現象。社會治理的宏大概念,在老舊小區的改造上體現得具體而實際。面對治理的難點堵點,需要在工作機制和改造方式上不斷創新,不斷打破傳統經驗,因地制宜出新招、出實招。水電氣的管網改造,停車位的新建拓展,加裝電梯的資金籌措等等,多問問居民的意見,多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把大伙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黨建引領的作用發揮出來,這些問題就會在「眾人拾柴火焰高」中得到更好化解。

從有房住,到住得舒暢、住得方便的樸素願望,人們對城市更新提出更高期望。讓老舊小區不再「老」,以「老破小」更新,促進城市治理能力更新、發展水平更新、服務理念更新,我們就能更好推進城市的全面發展,更多增加民生福祉。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正是著眼於住房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城市更新的一個必經階段,體現出對民生工作的高度關注。城市的新氣象、新圖景,不僅在新建築、新規劃,也應在舊城改造、老舊升級上。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不會簡單地依賴於大拆大建、推倒重來來體現城市的更新程度,更加注重城市發展中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現實需求。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圍繞人民需要的社會治理更新,將更好解決社會矛盾,更好助推著國家發展。以「老破小」更新推進城市更新,是社會治理能力更新的重要切入點。以社會治理能力更新來破解發展中的問題,就能集聚一切積極力量參與社會建設,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