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這些「成績單」很搶眼

2020-01-10   鷹潭優生活

教育是人類進步發展之源。蔡元培先生說過: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余江自古以來就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余江區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對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紮實實施教育惠民舉措。2017、2018年連續兩年在全省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考核評價中被評為優秀等次,2018年高分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並獲得「江西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貢獻集體」。在余江這塊土地上,教育已然成為一張靚麗的名片,發出熠熠光彩。

領導重視,教育優先

近年來,余江區委、區政府堅定不移實施「科教興區」「教育強區」戰略,創新教育發展方式,拓寬教育投資渠道,擴充優質教育資源,加快課改步伐,努力實現全區城鄉教育大改革、大提高、大發展,全區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余江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49所,在校生65725人(公辦49261人),在職教師4721人(公辦3237人)。

近年來,余江區累計籌措23億元,新建余江一中實驗部、余江四小、余江四中、余江六小、余江七小、余江一園城東分園、錦江中心小學、潢溪中心小學、余江城北學校、畫橋中心幼兒園、平定第一幼兒園、馬荃中心幼兒園、中童中心幼兒園、楊溪中心幼兒園、洪湖幼兒園等15所學校(幼兒園);改、擴建實驗初中、余江二中、余江三中、中童中學、塢橋中學、潢溪中學、黃莊中學、春濤中心小學等103所學校。新增教育用地820餘畝,新增校舍30餘萬平方米,改造維修校舍40餘萬平方米,新增運動場地20餘萬平方米,多功能實驗室600餘間,教學設備值2.1億元;投入1.2億元新建教育城域網和教育信息中心,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全省領先,新增學位2萬餘個,各校面貌煥然一新,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教育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教育再怎麼投入都不為多」,這是余江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共識。

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

如何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余江區歷屆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人民的期盼、百姓的期待,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將教育擺到全區經濟社會優先發展的位置。堅持「要建就建一流」的原則,高起點規劃、高規格設計、高起點建設學校。用最大的決心辦教育,最大的投入在教育,最好的地塊建學校,最美的環境在校園,最幸福快樂的是學生。

為此,余江區積極實施教育設施配備工程,投入2.1億元配置數以萬計的體衛藝器材、實驗儀器等教學設備,使城鄉學校硬體設施全部達到省定標準。實施教育信息化配備工程,投入1.2億元新建教育城域網和教育信息中心。配置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網絡中心、錄播室等現代化設施配備和數字化校園的升級改造。所有學校裸光纖接入城域網,校內信息點100M接入雲桌面或1024M光纖接入數據中心,基本實現全區數字化校園建設全覆蓋,全部實現了寬頻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絡學習「人人通」多媒體。所有學校教室全部裝上了多媒體,裝備了錄播教室14間,配備雲計算機3000多台。推進智慧教育、數字校園建設,建成「余江數字化教育雲平台」、網絡教研平台、電子圖書館,城域網、「校校通」覆蓋率及「班班通」配備數均達100%,有效促進教育事業加速邁向現代化。

全力打造教師隊伍,積極探索教育聯盟

為打造一個穩定的教師隊伍,余江區積極建立新教師補充長效機制,做到有編即補,近三年來多渠道補充新任教師700餘人,是余江歷史上空前的補充力度。同時,著重引進高素質、高學歷人才51名,壯大教育師資力量。通過採取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加強了各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學習。近三年來共有58名校長和498名教師進行交流輪崗,常態化的交流輪崗實現了優質師資共建共享。為打造專業隊伍,余江區切實保障每年500餘萬元培訓經費,常年培訓達3萬餘人次;創辦「名師大講堂」,成立42個「名師工作室」,整體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深入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已移交小區配套園2所(城東小區幼兒園、白塔小區幼兒園);已回收小區配套園2所(磨仂洲小區幼兒園、帝豪國際小區幼兒園);正在新建的小區配套園1所(金怡御墅小區幼兒園);辦成普惠民辦小區配套園1所(世紀茗苑小區幼兒園)。通過專項治理,小區配套幼兒園學位總數達1620個,其中公辦學位數共1380個,公辦學位占比85.18%。

根據余江區學校「城區擠、農村弱」的實際情況,開始探討實施聯盟捆綁辦學模式,即以優質學校為龍頭,捆綁區域內薄弱學校。2017年秋季,余江區開始實行城鄉教育聯盟試點工作,先後將實驗初中和潢溪中學、余江二中和黃莊中學、余江四中和平定中學結為教育聯盟試點學校,薄弱學校生源迅速回流,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社會辦學效應越來越好。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廣泛開展師生大閱讀

在抓實抓好教學常規工作的同時,推進區域課堂教學改革是余江教育的一大特色。即教學方式由教師單向的灌輸轉變為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近年來,廣大教師立足於自身工作實際,不斷加深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領會,努力探索有利於挖掘學生自身潛能的教學方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動,教研室的教研員也經常深入學校,幫助指導教師更好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課堂逐漸成為趣味的、動感的、智慧的、魅力的課堂,學生的厭學情緒大大減少,控輟保學有了保障,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得到強化。

以打造書香校園為核心,余江區各校園廣泛大展師生「大閱讀」,構築「悅讀理念」,讓孩子喜歡閱讀。為了更全面地建設「書香校園」,余江區加大圖書裝備採購,先後投入近1000萬元為全區學校配備圖書,各學校在教學樓設立了電子圖書館和讀書展示欄,在教室、走廊、樓道拐角處設置圖書角,每一面牆壁都展示師生的閱讀筆記,校園廣播每天都會播出名家經典和學校師生的優秀作品。全區每年召開一次「大閱讀」研究現場會,讓學校之間交流經驗。還以閱讀課程開設、校園文化建設和閱讀活動為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徵文主題活動。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全區教師在國家級讀書徵文比賽中就獲得了一個特等獎、四個一等獎;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教師博覽》等權威報刊上發表幾十篇文章。

拓寬專業深度,落實全面發展

余江教研工作一直都躬身踐行,針對這幾年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城區學校生源比較集中而農村學校生源減少的現狀,為促進各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加強校際間教研活動的互動交流,建立了「片區教研聯合體」的「大教研」體系,統籌全區教研力量,組建了區、片區、校本三級教研員隊伍。在課題研究、學科建設、教學交流等方面實現了一體化。各片區教研聯合體對城鄉學校進行了合理搭配,城鄉學校之間結為「手拉手」幫扶學校。城區學校從教育理念、學校管理、師資力量、教學資源、辦學條件等方面對農村學校進行指導與幫扶,推動了校際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充分調動了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形成了「全區教研、全面教研、全員教研」新格局,從而推動了全區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藝體工作,開足開齊音、體、美課程,並納入學校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堅持 「一課兩操一活動」,豐富學生校外活動內容;每學年舉辦一次校級運動會;加大青少年校園足球推進力度;積極推廣陽光體育和大課間體育活動;加強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加強體校訓練工作,向上輸送優秀體育人才,全面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目前余江一中、二中、四小、六小、雙語學校已經成為全國特色足球學校。

邁進優質均衡,提升教學質量結碩果

走進余江楊溪中心學校,只見校園內綠樹成蔭,學生在塑膠跑道上上體育課,園林式的校園文化牆上是精美的圖畫,站在新建的教學樓上可以看到遠處的青山綠水。每一個來學校參觀的人無不驚嘆校園的美麗。要知道,四年前這裡條件非常簡陋,2016年以來,區政府加大了建設力度,累計投入近10億元,新增教育用地700畝,新建校舍18萬平方米,改建維修校舍31萬平方米,新塑膠運動場80000平方米,修建學校周轉房400多套,積極穩妥地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推進區域內學校資源整合。新建了余江四中等13所學校(6個幼兒園)。現在每所學校校園環境煥然一新,成為當地最美麗的風景。

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達標後,又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入2億餘元,啟動城北學校(余江七中)、余江六中建設;新建偏遠地區學生宿舍和教師周轉房等工程;繼續實施全面改薄工程、中小學校舍維修長效機制工程等。

近年來,通過深化綜合改革、實施名校戰略、加強隊伍建設、優化資源配置、加大保障力度等舉措,提升余江教育競爭力,打響余江教育質量品牌,讓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中增強獲得感、提升滿意度。高考錄取比例逐年提升,清華、北大、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均有突破;除了高考,中學、小學教學質量這幾年在省市相關質量檢測中均受到好評。

巍巍馬鞍嶺,滔滔白塔河,見證了余江教育的蓬勃發展歷程。回眸過去,從一路拼搏中走來的余江教育人,用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譜寫了一首首高昂的奮進之歌!展望未來,余江教育任重道遠,開啟新征程。下一步余江區將繼續牢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遵循教育發展規律,以敢為人先的睿智和持之以恆的韌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區域教育品質。在省、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樹立信心,頑強拼搏,真抓實幹,團結協作,加速教育現代化進程,辦好公平優質教育,發展人民滿意教育。

來源:幸福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