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育出問題,卻與父母睡前常做以下事情有關,太不懂事了

2020-06-08     育兒秘籍

原標題:孩子發育出問題,卻與父母睡前常做以下事情有關,太不懂事了

文|秘籍君

老公是省醫院的一名兒科大夫,總能遇上很多稀奇古怪的病例,因為小孩子常常表述不清,醫生想知道病因多要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卻沒想到在溝通時總能出現很多讓人無語的病因,且多數與家長的照顧不當有關。

這天也是如此,老公本來要下班了,遇上一家三口來問診,說是孩子發育不良卻找不到病因,明明吃住行都有認真對待,檢查結果也顯示身體健康。這讓父母很是著急,只好轉到省醫來看看。

作為一名資深兒科醫生,老公對這種情況見多了,比起孩子,明顯家庭問題才是重點。於是問小朋友睡前都在做什麼、是不是看到什麼了、會不會做夢之類的。沒想到父母聽到這話立刻就尷尬了,臉色不太好看,而孩子的回答也證實了這一點: 看到了吵架

原來,這家的小夫妻都是年輕氣盛的性格,平日裡誰也不服氣誰,遇上問題直接吵就對了,剛結婚就經常惹得鄰居勸架。後來有了孩子也不收斂,白天上班沒時間,那就晚上下了班吵,甚至隔天睡前就要來一架才安心,壓根兒沒想到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聽到這,老公直接叫來了精神科的醫生,對方聽到後很無語,責怪夫妻倆太不懂事了。以前就有專家提出過,孩子睡前不能出現大的情緒波動,因為年齡小,心思敏感,睡前遭遇的一切會切實反映到夢裡,甚至影響夜晚的睡眠質量。

以這家的情況為例,正是因為小夫妻整天睡前老吵架,導致孩子整日活在恐懼和悲憤當中,偏偏娃只有五六歲, 對於父母的「語言暴力」無力阻擋,只能被動承受。大家心理換位,作為家庭中最無助的一員,每日看到自己最愛的兩個人互相攻擊指責,偏偏對方是成年人,而自己無能為力,久而久之,這種氛圍就會擊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醫生表示,年輕家長所謂的「作息沒問題」,只能代表時間上的沒問題,不代表孩子睡前的情緒沒問題。而情緒,就是孩子身體發育出現問題的根源。

要知道,孩子的身體發育全然依賴於人體生長激素,而睡眠時間則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期(早六晚十),如果這個時間段內,孩子的睡眠質量處於「深度睡眠」之中,身體發育的速度就會發揮到極致。相反, 如果孩子睡前情緒受影響,就可能出現「淺眠」「做噩夢」「驚醒」等狀況,這會減緩生長激素的分泌速度。

後來,醫生認真詢問了孩子睡前的狀態,才知道「含淚入睡」是常見情況,孩子父母承認「有時候小孩子哭了反而能早點睡,我們就沒當回事」,但對方否認有訓斥孩子。對此,醫生只能說見仁見智了。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VQbk3IBd4Bm1__YzTG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