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是擁有「晨型人格」

2023-12-29     富書

原標題: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是擁有「晨型人格」

作者:蘇納(富書作者)

知乎上有個熱議話題:那些長期堅持早起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個高贊的評論是這樣說的:

有些人事業蒸蒸日上,有些人重新撿起了健康,有些人學會了新的技能,有些人收穫了良好的心態。

「晨型人」的概念來自日本,顧名思義,就是那些習慣早起的人。

他們也總結了「晨型人格」的諸多好處:更充沛的精力,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充裕的時間以及久違的專注度。

把早起當作習慣,往往是一個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

你熬的不是夜,而是自己的身心

你有熬夜的習慣嗎?

當代人總是主動或者被動地選擇熬夜:不管是因為加班還是周末有追不完的劇,亦或者是在深夜emo,深受情緒的折磨。

第二天醒來後,只覺得腦袋昏昏沉沉的,白天的時間也會因為拖延而從指縫中溜走,再次等到晚上,就會繼續重複熬夜的壞習慣。

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習慣性熬夜,白天沒有效率,天天只想睡懶覺。

不僅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而且做事情也渾渾噩噩的,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整個人漸漸走向低谷。

提到熬夜的壞處,半天都說不完,但許多人卻對此不以為然。

又或者是明知熬夜不好,卻還是抱著「時間不夠,熬夜來湊」的態度,讓自己踏入這個怪圈。

我的朋友小穎是一位寶媽,白天的時間只屬於工作和孩子。

讀書寫作只好放在半夜,甚至每次熬完夜都沾沾自喜:我在夜晚的效率可真高,又讀完了一本書,或者又寫完了一篇稿子。

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黑夜中,書籍變成最好的催眠工具,就算強打起精神讀完,也沒有太大的收穫;

寫稿變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沒有思路的時候也硬逼著自己寫,卻因為太困,寫出來的稿子質量直線下降。

更可怕的是,熬了一段時間後,她的身體明顯扛不住了,但她卻沒過多在意。直到一次做飯時,她直接在廚房暈倒,嚇壞了大家,連忙將她送到醫院。

在醫院休養身體時,她開始反思自己:熬夜後連照顧孩子都沒有精力,更別提讀書寫作了。這時她才真正意識到,原來熬夜就是在縮短自己的壽命。

畢竟從黑夜裡借來的時間,總有一天需要還回去。

王小波也說過:「熬夜是一種毒藥,用它慢慢摧毀自己。」

的確是這樣,每一天,我們熬的並不是夜,而是自己的命。

習慣熬夜之後,我們的身體會垮掉,我們的精力會喪失,所謂的效率和時間管理都將不復存在。

熬夜和早起,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狀態,一個是遲遲不願結束的今天,一個是早早開啟的明天。

不過是將相同的時間挪到了早上而已,但卻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說,我們與其熬夜,不如選擇早起。

早起,方能獲得生活的自主權

中國睡眠醫學協會調查顯示:

超過70%的年輕人有熬夜的習慣,甚至90%的年輕人身體出問題都與熬夜有關。

長期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會讓我們的身體不堪重負。

而回歸古人所說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的朋友小穎,自從生過病之後,便徹底發生了變化:她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選擇熬夜,而是早睡早起。

利用早上的時間來讀書和寫作,因為足夠清醒,她有了更多的寫稿思路;讀過的書也一點點在被吸收之後,轉化為素材體現在文章中。

在沒人打擾的清晨,她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漸漸地,狀態好多了,心情也變好了。

日復一日地筆耕不輟,使她在寫作上突飛猛進,在專業的寫作者中占據一席之地。

國外也有學者花費5年的時間,對177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的日常習慣,進行了徹底的研究。

結果發現:99%的成功人士,都擁有早起的好習慣。

村上春樹,4點就起床開始寫作,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

科比,無數次地見過凌晨4點鐘的洛杉磯;

王健林,他每天的行程從凌晨5點就開始安排……

而這就是「晨型人」的可怕之處,他們更自律,也更積極,所以他們總是離成功更近。

《早起的奇蹟》一書的作者——哈爾·埃爾羅德就是例子。

2008年,他因為經濟危機變得負債纍纍,落入生活的低谷,甚至還想過輕生。

他嘗試了各種方法,都沒有讓自己走出來,直到有人建議他出門晨跑。

他仿佛抓住了最後的救命稻草,但一開始,每天更多的是牴觸的情緒,堅持一段時間後,他發現早起對自己產生了吸引力。

清晨獨自在馬路上奔跑時,他的焦慮得到了釋放。

他的狀態也越來越好,開始著手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不斷突破自我。

最終他走出人生的低谷,不僅還清了債務,還將自己的經歷寫入書中,成為了暢銷書的作家。

因為早起,他重新獲得生活的自主權,並且帶來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有網友坦言:「每天早起1小時,自己做事情更從容了。」

除了提供充裕的時間,早起還能讓我們獲得生活的自主權。

從容地度過早晨,便能從容度過一生。

掌控早晨後,方可掌控人生

南懷瑾先生曾說:「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的確如此,你怎麼過早晨,便怎麼過一天;怎麼過一天,便怎麼過一生。

如果想要重新獲得生活的掌控感,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逐漸行動起來:

1、早睡是早起的前提

我們要學著遵循生物鐘的腳步,一個人如果天天熬夜,即便早起也沒有什麼用,還會讓自己一整天精神狀態都不好。

早起的前提就是早睡,只有保持充足的睡眠,第二天才能夠有力氣起床。

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如果準備11點休息,那就提前半個小時進入緩衝時間,遠離手機,準備進入睡眠的狀態。

堅持一段時間後,我們的身體就會慢慢形成生物鐘,早起也不會像最開始一樣那麼困難。

2、5秒鐘快速喚醒大腦

影響早起的另一個因素,就是賴床。

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貪戀被窩的溫暖,選擇多睡幾分鐘,但關掉鬧鐘之後,往往就會睡很久。

條理清晰的早起計劃一點都沒用上,醒來後就變成了手忙腳亂的現實,火急火燎地跑到公司,一整天都會陷入焦慮慌亂中。

其實賴床的本質就是拖延:晚5分鐘起,再晚5分鐘一定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鬧鐘放在稍遠一點的地方,並且在聽到鬧鐘響之後默數5秒,時間到了就立馬起床,關掉鬧鐘。

不要小看短短的5秒鐘,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喚醒大腦,儘可能地實現無痛早起。

3、循序漸進,不斷適應

《論語》中說過:「欲速則不達。」

早起也是如此,剛開始嘗試的時候難免會不習慣,畢竟萬事開頭難。

所以也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用急著讓自己很早起床。

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做,早起的時間也要一點一點調整。

如果一開始就想一蹴而就,那結局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比如有人天天睡到中午,結果把早起的時間定到早晨6點鐘。

跟自己之前的作息完全不同,不僅要對抗生物鐘,而且還要跟自己內心做對抗,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自然沒多久就會放棄,倒不如循序漸進,只需要比前一天早30分鐘就可以了,不斷地讓自己適應新的作息。

富蘭克林曾說:「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秀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所謂的命運擊敗的。」

早起不僅僅是所謂的打卡炫耀,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

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次早起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早起就像多米諾骨牌中的第一張牌,又像襯衣上的第一個扣子,這一步走好了,之後便不會出錯。

而早起也是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擁有「晨型人格」就相當於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讓我們一起做晨型人,擁有自律人生。

作者簡介:蘇納,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85198083e5228e7ccb98bedd267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