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退役潮漸近,格林美或迎千億市場

2022-06-28     英才雜誌

原標題:動力電池退役潮漸近,格林美或迎千億市場

本文作者 | 劉超然

隨著「碳中和」政策深入展開以及國家近期多次推動,新能源賽道依舊延續如日中天的態勢。而在能源替代的節點,這兩年的鋰電池產業鏈景氣度也隨之處於歷史高位,從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的業績表現來看,市場上下游企業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即使上游電池級碳酸鋰、鈷、鎳等新能源金屬價格瘋漲,擠壓了中遊動力電池廠商的利潤空間,整個產業鏈的成本都被推到高位,但各大鋰電池廠商之間的「動力電池大戰」一刻都未停歇過。

寧德時代(300750.SZ)近期公布即將推出全新的CTP(高效成組)3.0電池,即「麒麟電池」,號稱不僅比特斯拉的4680動力電池多承載13%的電量,還具備高壓快速充電、更長壽命等優勢;另外,中科海鈉的鈉離子電池也已經通過測試、即將量產。2022年貌似是動力電池競爭大年。

動力電池庫存積壓何解?

雖然動力電池玩家頻出新品,但是產業供需狀態值得關注。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來看,產裝量方面,2022年1-3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100.6GWh,同比累計增長206.9%;而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51.3GWh,同比累計上升120.7%;而2022年3月底,我國動力電池動態庫存量為49.40Gwh,庫存積壓情況嚴重。

從上面的數據不難發現,目前動力電池的產量基本是裝車的一倍,動力電池庫存積壓的問題逐漸顯現。

不過,消化動力電池庫存的方式不僅只有裝新車,另一種重要方式就是換電,有資料顯示,一般動力電池的服役年限在5年左右,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首批推廣應用是在2014年前後,也就是說,第一批動力電池己經到達退役年限。根據大規模推廣的時間線來看,機構保守預計,2030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有望超過1000億元的規模。

格林美被市場熟知是因為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是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等動力電池材料,在近兩年鋰電池產業鏈的高景氣帶動下,公司這塊業務得到了飛速發展,2021年動力電池材料的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達到111.6億,業務占比也是從2020年的54.09%,上升至2021年的71.13%。其實,格林美還有一塊重要且發展潛力巨大的業務,就是電子廢棄物、鈷鎳鎢粉末與硬質合金和環境服務,說白了就是回收處理廢舊動力電池、電子廢棄物、報廢汽車、廢塑料與鎳鈷鋰鎢資源的業務。

雖然目前很多動力電池企業和車企都投資設立了自己的電池回收項目,但是廢物回收,尤其是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實際上是一件專業性極強的工作。例如回收企業需要考慮如何高效拆解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廢物,同時還要保證電池的安全性和環保性,可以說格林美在動力電池回收方面具有相對較強的競爭優勢。

格林美或迎業務爆點

格林美是A股最早一批擁有動力電池回收技術的上市公司。

依靠攻克廢舊電池回收時積累的技術,格林美早在2015年便進入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到2020年公司已擁有3張動力電池回收與處置的牌照,同時進入被工信部納入《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的首批「白名單企業」中。

從公司業績來看,2021年格林美實現營收193.01億元,同比增長54.83%;歸母凈利9.23億元,同比增長123.82%。減去來自減持參股公司歐科億(688308.SH)的投資收益及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的2.01億後,公司扣非歸母凈利潤仍然可以達到7.22億元,同比增長105.98%。

看上去公司業績增長不錯。

但實際上,分業務來看,公司業績增長主要來自動力電池材料收入。在2012年以2.72億元收購了江蘇凱力克51%的股權後,格林美營收重心開始向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傾斜。公司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營收從2012年的0.72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137.30億元,營收占比從5.08%增長至71.13%。這其中三元前驅體幾乎貢獻了半壁江山,2021年三元前驅體營收94.24億元,同比增長205.39%,占新能源電池材料營收的68.64%。

但是公司精心布局近六年的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占比不足1%?拆分2021年公司營收占比,公司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營業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61.63%,卻僅占總營收的0.78%。

在「雙碳」背景下,第一波動力電池退役潮正在臨近。根據機構測算,2021年作為動力電池退役初期,未來幾年內動力電池的退役規模將持續增長。國家能源署曾預測,未來10年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規模將達到千億規模,細分領域景氣度或將加速上行。

政策方面也能看出端倪,激勵政策不斷。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要強化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型廢棄物回收利用。

目前來看,格林美動力電池回收的優勢還未顯露,公司動力電池回收的產能設計總拆解處理能力在21.5萬噸/年,再生利用產能10萬噸/年,但2021年公司回收各類廢舊電池和電池廢料僅約3萬噸;回收合作方面,公司2021年與鋰電池頭部企業億緯鋰能戰略合作10000噸鎳產品定向循環利用,格林美承諾自2024年起10年內向億緯鋰能供應每年10000噸以上的回收產出鎳產品,以構建構建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鏈與鎳產品綠色供應鏈。

從全球電池材料市場角度和個體盈利情況來看,三元前驅業務的市場增速依舊迅猛、公司盈利狀況具有競爭力。2021年格林美三元前驅的毛利率維持在20.52%,由於全球通脹帶來的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毛利率同比減少3.51個百分點。但格林美在年報中提到公司加工成本降低,三元前驅體的毛利率仍遠高於同行華友鈷業(15.19%)和中偉股份(12.26%),短期公司動力電池材料業務仍將主導公司業績。

多業務並行下,格林美動力電池回收業務有一定的優勢和業績增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僅行業仍然存在較多亟需解決的問題,行業上行還會造成多維度競爭,包括來自大廠一體化布局的良性競爭,以及白名單外的「小作坊」帶來的惡性競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6f38b14c24ef57659e1a662d1030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