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機構爭調研,這家A股獨苗壓力不小

2022-06-11     英才雜誌

原標題:400+機構爭調研,這家A股獨苗壓力不小

本文作者 | 張賀

大型商超的痛苦轉型還在繼續,工業零部件超市的投資卻如火如荼。

這廂愛安特剛在一級市場完成由同創偉業、不惑創投領投,深創投跟投的數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那邊怡合達(301029.SZ)的3家QFII股東就顯示增持了股份。不僅如此,5月以來,身為國內FA(工廠自動化)零部件龍頭的怡合達發布了2份調研公告,合計400多家機構參與。

明明製造業企業已經在叫苦不迭,為何機構還是紛至沓來?

工業零部件超市,抗風險能力凸顯

拓品類不如拓客戶物料採購占比

答案在於業績。

儘管製造業受到疫情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衝擊,但怡合達卻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一季報顯示,怡合達營業總收入和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達到4.87億和1.01億元,同比增速達到52.6%和63.72%。不僅二者增速遠超2021Q4的24.57%和9.71%,而且凈利潤增速高於營收。尤其是2022Q1銷售毛利率擺脫2021Q4的低迷,達到39.41%。

如此與眾不同的業績表現,自然會引起機構的興趣。而這與其業務不無關係。

怡合達是FA零部件一站式供應商,對標全球龍頭日本米思米。通過提供產品目錄手冊、3D 選型光碟(電子目錄)、網上選型採購系統和其他輔助工具後,客戶可以快速獲取產品 3D模型,線下或在線完成選型、下單,並可即時獲取報價、交期等信息。這就像一個大而全的工業零部件超市,可有效縮短客戶設計、採購時間,提高效率,解決了傳統採購模式下的行業痛點。

而提高自動化水平正是當前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特徵,任何行業都無法避免,包括3C、汽車、鋰電、光伏、醫療、食品等皆是如此。根據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總產值達到4763億元,行業市場容量較大且總產值保持增長趨勢。

過去兩年光伏、鋰電、新能源車快速發展,與3C一同成為工業自動化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也是自動化零部件需求最大的領域。怡合達的營收來源也反映了這種現象。2021年年報顯示,怡合達的營業收入中,新能源、3C、汽車行業分別占比25.79%、25.69%和10.38%,光伏和工業機器人則分別占比5.3%和4.49%,剩下的28.35%則分布在其他行業。

對於Q1業績表現與眾不同的原因,怡合達表示,一方面是去年一大部分訂單以及一些定製化訂單在一季度交付;另一方面,公司70%以上的鋰電客戶在華南,華東地區則以光伏和汽車居多。華南地區及時恢復正常運營,彌補了部分華東地區因封控造成的訂單損失。而一季度來自新能源鋰電的訂單同比增長超過 100%,使得銷售占比進一步提升至 30%以上。

此外,由於頭部客戶較為集中,且頭部企業更容易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恢復生產更快,也對其業績有積極影響。

怡合達也在不斷拓展品類。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底,怡合達開發涵蓋了176 個大類、1404個小類、90餘萬個 SKU的 FA 工廠自動化零部件產品體系。到2021年底,該體系已涵蓋197個大類、2066個小類、110餘萬個SKU。

當然,SKU數量雖然多了更好,但最關鍵的仍是能否滿足客戶的需求。怡合達在調研中也強調,「SKU 可以無限的增長,但這並非行業的實際需求,公司的評價標準不是 SKU 的數量本身,而是公司能夠在客戶 BOM (物料採購)表上使用占比的提升。」2021年該比例約為6%,目前則達到約6%-7%。

前有猛虎,後有追兵

股權激勵對營收要求高,對利潤要求低

好賽道也意味著會有更多競爭壓力。在高瓴都被傳裁員的背景下,愛安特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除了證明行業前景仍被看好,更說明市場競爭還有很大變數。雖然怡合達是第一家也是目前A股唯一一家FA零部件一站式供應商,卻也面臨前有猛虎、後有追兵的局面。

怡合達在招股書曾與米思米做了對比,在品類、客戶數、著作權、收入規模等方面都有不小差距。而且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米思米也侵略性十足。不僅與「吳曉波頻道」達成合作,在宣傳上發力,而且在國內推出經濟型商品,應對行業競爭。

來源:怡合達招股書

不過,怡合達對此並不十分擔心。在調研中怡合達表示,米思米在國內推出的經濟型產品 SKU數量較少,約為 2 萬個,並且各 SKU 間存在連接關係。例如:針對汽車行業,基本客戶購買了 SKU1,就需要配套購買 SKU2-5。但其經濟型的商品僅有 SKU1,SKU2-5 還需原價購買。所以綜合來看,給客戶帶來的降本效果不明顯,因此怡合達沒有採取針對性措施。

但這至少說明米思米在走經濟型這條路,未來如果進一步增加經濟型SKU數量,怡合達又將如何應對?

完成B輪融資的愛安特也不容忽視。據「投資界」報道,愛安特的FA零件一站式平台共涵蓋96大類、496小類、共200萬以上SKU產品。除此之外,固安捷、幫到網、安昂也都是較有規模的一站式平台,在各細分領域也有著不同的中小型製造商、品牌商等展開競爭。

而且在製造業面臨較大壓力的時候,任何企業都很難獨善其身。

一季報顯示,怡合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805.9萬元,同比下降440.11%。對此,怡合達在調研中解釋,一是隨著公司銷售額的增加,備貨也會隨之增加。二是去年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公司針對性採取了一些預防性的措施。三是公司頭部企業占比加大,頭部企業的資信較高,公司給予 2-3 個月信用帳期。

三點解釋除了說明怡合達的營收在增加外,還顯示出原材料價格波動已經開始影響其經營節奏,而且為了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怡合達對頭部企業做了一些讓步。

不過,為了表明發展的信心和激勵員工,怡合達於6月2日推出了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該計劃擬向134位核心業務和技術人員授予133萬股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條件以2021年為基準計算,分別為2022年營收或凈利潤增長33.12%/24.8%;2023年增長71.95%/54.75%;2024年增長121.87%/94.68%。

來源:iFinD,怡合達公告

考慮到2018-2021年怡合達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復合增速分別達到47.96%和58.29%,似乎怡合達對未來幾年的增長信心並不強。而且該激勵表現出明顯的增收不增利的特徵,與前幾年的業績表現恰恰相反。

看到此處,已經能感受到怡合達增長的壓力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6bd15700fcba90b9245f2e67ffa13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