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松崧(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碳中和研究中心)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走進「雙碳」時代,每個人都有一本碳帳本,這個神秘的帳本里都寫了什麼內容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低碳生活——「雙碳」
據統計,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方式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的碳排放量。用水、用電、用氣、出行方式、垃圾處理、購買習慣等日常點滴都與碳排放息息相關。碳排放量的多與少取決於你我選擇怎樣的生活。
共創綠色家園是我們的責任與目標
低碳生活,是指人們盡力減少在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從而減低相關行動的碳排放量,進而減緩、降低溫室效應。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生活中的細節會產生巨大的效果,例如,性能優越的11瓦節能燈泡每分鐘用電量僅有60瓦普通燈泡的20%,若全國使用12億隻節能燈泡,其節電總量就會是三峽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
碳帳本——記錄你我的碳足跡
個人的碳足跡是指個人在各種人為活動過程中引起的總的溫室氣體排放,以二氧化碳當量來衡量。比如:一個人每消耗1度電產生0.785千克二氧化碳的碳排放量,駕駛小轎車出行時每消耗1千克汽油則排放2.7千克二氧化碳。
個人的碳帳本是以這些碳足跡為基礎,依託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手段,綜合採集人們在低碳生活各個場景中的減排行為,形成分布式架構的綠色帳本和一套集納個人綠色生活的多維體系算法,進而建立個人碳減排數字帳本。
碳帳本除了可以幫助人們記錄低碳生活中的各種行為,累積自己的減排量之外,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公益或政策激勵和優惠,對綠色生活方式的推動也有著重要的價值。
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被視為未來碳減排的護航手段
區塊鏈——「信任機器」護航低碳生活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共享的資料庫,其中存儲的信息和數據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集體維護、匿名性、公開透明等特點,被稱為「製造信任的機器」。因此,用以記錄低碳生活的碳帳本就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碳帳本原理示意圖(製圖/劉松崧)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徵,可以很好地解決所涉及碳帳本的數量多、數據核算成本高的問題;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和可追溯的特徵,能保障碳帳本上數據的真實準確可信以及安全性;集體維護和匿名性的特徵,得以確保碳帳本上數據的公開性和用戶個人信息的隱私性;公開透明的特徵,則能公開及時地監督碳帳本的數據,化解數據難以監督的問題。
讓我們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動一起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為地球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作出每個人微小但重要的貢獻吧。
延伸閱讀
衣食住行中的低碳攻略
低碳消費行為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且減排潛力巨大。
衣——避免購買不必要的衣服,儘可能選擇環保的面料,選擇租衣這一新興的模式等。
食——適當減少食用肉類;避免浪費,降低食物垃圾的產生和處理等。
住——選擇可再生的綠色清潔能源供家庭用電;減少電的使用量,如關閉待機電源;使用節能家電等。
行——使用電動汽車,選擇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短途出行儘量步行或騎自行車等。
(責任編輯 / 王佳穎 美術編輯 / 周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6993d91965e192714be26abba1c9f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