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記錄 去了楚膳四季

2023-01-18     董克平飲饌筆記

原標題:生活記錄 去了楚膳四季

生活記錄 去了楚膳四季

2023/01/17 星期二 北京

三九的最後一天,北京依舊寒冷。提著東西去停車場,三四百米的路,凍的手指疼。有手套忘了戴,受凍是必然的。好在路不遠,到了車裡好了許多。不過方向盤也很涼,開了一會兒,溫度起來了,自如了許多。小時候手腳都被凍傷過,腫的像小胡蘿蔔,嚴重時囔囔的半透明。在胡同里跑來跑去的不覺得,回到家裡暖和了,癢的不行。溫水泡,然後抹上凍倉膏,沒過幾天就能好了。後來知道戴手套了,兩隻棉手套用帶子栓著,不帶的時候就掛在脖子上。從那以後,手沒有凍過,腳偶爾還會。再大一點,知冷知熱了,也就沒有得過凍瘡了。珠珠七歲那年的春節,我們去南京玩,看到街上小孩子的手凍了,很是心疼。江南地區冬天沒有暖氣,數九寒天屋子裡的溫度和外面一樣,稍不注意就會凍手凍腳。那時,真是慶幸生活在冬天有取暖條件的北方。北方人難以想像天天在0℃左右甚至更低的溫度下生活學習工作,還有多冷呀!

最近腳很不給力,疼,走路就疼,待著的時候也會疼。尤其是晚上睡覺時,不做事了,外界也安靜了,這時候感覺特別敏銳,一絲絲的疼痛湧上來,很影響睡眠。今天白天更疼了,走路一撇一拐,知道毛病又犯了。回到家裡自己處理了一下,流了很多血,也有膿水。擠完膿水用碘酒洗了傷口,雖然還疼,只是傷口的同感,沒有那種走心的疼痛。這樣就比較容易接受、忍受了。腳病跟著我五年多了,三年前做了手術也沒能根治。曹滌非老師說他做了兩次手術才徹底解決,看來我也需要再做一次。真是不想去醫院,更不想躺在病房裡無所事事,就這樣拖下來,很影響生活和情緒。盤算著今年的行程,應該有時間去醫院解決徹底。

朋友發了一張照片,1982年天津市場供應。憑票供應的主副食有二十種。沒想到大蔥也在計劃供應商品中,其他還有香煙(甲級和其他)。那時我已經開始抽煙了,是那種有煙癮的抽。恆大、大港、煙斗幾種煙都抽過,恆大抽的少一些,貴,0.32元一盒,真心抽不起。不過北京好像沒有限制煙的購買,八達嶺和香山兩個牌子比較常見。那時煙癮沒有現在大,一包煙大概可以抽兩到三天,算起來一天一毛多兩毛的,省著點還能有煙錢。

看到這份春節副食品供應表,恍如隔世。如今市場豐富,想到的基本都能買到,再也不需要什麼票證了,現在的日子雖然還有很多不如意,但在吃的方面比幾十年前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總是有人懷念過去,北京一下雪就會有人說「北京變成了北平」,感覺特別惆悵、特有情懷的懷念。在北京生活了60多年,我真不懷念過去的北京。過去的北京有什麼好?大街上車不多,商店裡貨不多,買什麼都要票證,餐廳更是少的可憐。家長掙的那點錢維持簡單生活都緊緊巴巴的,有幾家人能去餐館瀟洒?享受著當代北京的繁華富足便利,去懷念缺衣少食、刻板蕭條的北京,這那是什麼情懷,完完全全就是裝B嗎!我都想用現代的工資水準混1980年代的北大校園,你可以發揮想像力,想有多瀟洒就能有多瀟洒。但是,這可能嗎?文字上的北平,是文人的閒情逸緻,是那一小撮能吃飽飯能閒逛能泡妞的風花雪夜。過春節每個人半斤花生二兩瓜子的日子,你真的那麼懷念嗎?

晚上林局約飯,去了威斯汀酒店四樓的楚膳四季。老闆是北京湖北菜名店紅番茄的老闆,這次進入五星級酒店做湖北菜,算是對紅番茄的一個升級吧。和紅番茄還有些關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拍攝時,請紅番茄的朋友幫忙,在他們那裡拍過幾個湖北菜,今天去了楚膳四季,還真有人認出了我。吃了幾個湖北菜,味道不錯。但沒有以往吃過的湖北菜那麼辣,鹹度也減了一些,一餐飯吃的清清爽爽沒有負擔。特別喜歡藜蒿炒鹹肉,關鍵是那個藜蒿太好吃了,濃濃的香氣脆嫩的口感實在是喜歡。林局說,最後一根藜蒿也被我吃了。當時沒覺得,現在想起有些不好意思。不過也真是沒有吃過做的精緻味道又好的藜蒿了。在這裡我還是第一次認真吃龜,很好吃,龜肉有點像甲魚肉,比甲魚肉粗一些,很香。醬汁挑的也好,吃起來有滋有味有口感。以前也吃過,但沒有什麼記憶,這次算是記住了龜肉的滋味。只是忘了問是什麼龜了。

楚膳四季對湖北菜做了一些改良,在我看來好像湖北味沒有那麼足了,精緻了許多,口味也沒有那麼重了。這樣的湖北菜我是喜歡的,只是吃著沒有以往那種過癮的感覺了。小眾菜系進入五星級酒店,生活富裕之後口味趨於清淡,大致就是楚膳四季變化的原因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6642bf1be3970d5d0fd16ea989377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