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周4家上市房企進入退市名單(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編輯
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96篇原創
本周芒種已至,夏季的氣溫漸升,樓市卻顯得格外「涼快」。
今天(6月9日),曾經著名的千億黑馬房企泰禾集團發公告,已收到深交所要求其退市的《事先告知書》,即將「下線」。
一周內,4家上市房企進入退市名單。另外3家分別是:
6月8日,粵泰股份披露收到上交所下發退市通知;
6月6日,前四川地產「一哥」藍光發展被正式摘牌,成為上交所首家退市房企;
6月5日,昔日的「恆大概念股」嘉凱城也收到了深交所的退市通知。
此外,6月9日,已經帶帽ST的陽光城也發公告稱,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價低於面值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
2018年秋季,萬科公開喊話「活下去」,彼時業內雖深知大象已在房間裡,但仍抱有僥倖。近5年,房地產行業經歷了下行周期、樓市調控及疫情衝擊後,一些房企扛不住了。尤其是最近兩年,曾經的個別千億房企、明星房企出現了違約、爆雷甚至瀕臨退市。
編輯
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如今,仍有一批房企在苦苦堅持「保殼」保衛戰,成效各不相同。
01
宋都股份狀告招商銀行劃扣3.23億元質押存單,股價大跌,退市的風險臨近。
前不久,宋都股份發公告披露,其全資子公司杭州宋都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宋都集團」)起訴招商銀行杭州分行,原因是後者私自劃扣3.23億元質押存單。
宋都集團要求招商銀行杭州分行賠償因擅自處分其存單而造成的損失+相關利息,合計約2177.97萬元。
編輯
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6月7日,宋都股份發公告披露了訴訟的最新進展:法院已訴調立案,進入訴前調解程序。
但與此同時,宋都股份退市的風險加劇。
6月9日,宋都股份發出了《關於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第九次風險提示公告》。
如果招商銀行杭州分行真的私自劃扣了宋都集團的3.23億元質押存單,無疑讓其現在的處境是雪上加霜。
去年三月,宋都股份高位時股價還有7塊多,但今年4月其股價下跌了37%,5月更是累計跌去了57%,截至6月9日中午休市,本月股價跌幅近30%。
截至6月8日,宋都股份的收盤價為 0.47元/股,已連續17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根據規定如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將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
也就是說,即便接下來連續3個交易日,宋都股份都連續漲停也無力回天,何況今天上午又跌了4%。
02
新華聯、世茂股份股價重回1元以上,取得階段性勝利。
這兩家公司本來都已戴上了ST的帽子,但6月在「保殼」方面實現了驚險一躍,階段性起死回生。
今年4月,新華聯股價高點還有3塊多,但當月累計下跌近44%。5月其股價繼續下滑,跌幅超15%,最低點跌穿1元/股。
5月30日和6月7日,新華聯先後發公告,其控股股東分別增持公司股份超1%和2%。幸運的是,這場救助效果顯著。
編輯
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截至6月8日收盤,*ST新聯的收盤價為1.74元/股,較5月19日的收盤價0.97元/股上漲了近80%。
但新華聯的危機還未解除。
5月,新華聯因不能按時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及預重整。目前,法院已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
儘管控股股東對新華聯的重整有信心,也認可其資產價值和未來的前景,才出手增持幫忙穩定股價,但如果法院依法受理新華聯的重整申請,深交所將對新華聯股票交易疊加實施退市 風險警示。此外,新華聯也面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
另外一家千億房企世茂股份,也曾是穩健型房企的代表之一。遺憾的是在樓市行情火熱的時候,也沒能抗住「千億」規模的誘惑,被擴張拉入困境。
今年5月,ST世茂的股價大幅回撤,當月累計跌幅超46%,股價最低點卡在1元/股的關鍵位置。
6月,世茂股份發公告,以自有資金回購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含),不超過人民幣2 億元(含)。
編輯
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儘管也有輿論認為這個回購資金較少,但至少階段性實現了「保殼」。截至6月9日中午休市,ST世茂的股價為1.17元/股,當月股價累計上漲超10%。
與新華聯相似,世茂股份也只是完成了階段性的「保殼」任務,債務和業績回升的問題都還有待解決。
03
金科股份組合拳自救:被申請重整、控股股東和董監高增持、收購股權。
作為千億房企的「西南王」金科股份,其陷入危機的情況與世茂股份有相似之處,同樣是掉入了「規模陷阱」,擴張引發一系列問題。
今年5月,金科股份的股價累計下滑超35%,最低點跌破1元/股。
近一個多月,金科股份發布了數十份公告,除了披露債務等問題,也宣布了一系列自救的組合拳。
5月下旬,金科股份收到了重慶端恆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告知函》。
對方認為金科股份雖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作為上市公司,金科股份仍有一定的重整價值,因此向當地法院申請對金科股份進行重整。
目前申請重整還未有新進展。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但同期,金科股份的控股股東對其進行了增持,部分董監高及核心骨幹也給出了自願增持公司股份的承諾。
儘管從披露的數據來看,增持的金額並不算高,但至少還在堅持積極自救。
6月6日,金科股份發公告,披露了其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重慶恆昇大業建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昇大業」)20%股權。
恆昇大業的核心主營業務有綠色新型建材業務、裝配式EPC總包業務、BIM及智能管控服務建築產業化諮詢服務。
發行股份的收購方式,一方面能降低現金收購的壓力;另一方面將有利潤前景的子公司、供應商的裝配式建築業務裝入上市公司,或能帶動金科股份的股價。
截至6月6日收盤,金科股份的股價重回1元/股上方,暫時安全。
同時,該消息也讓金科股份獲得了喘息之機,其股票自6月7日開市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10個交易日。
此外,同樣面臨「保殼」戰的房企,還有已帶帽ST的美好置業、泛海控股、中天金融、海航投資等十來家上市公司,其中已有房企離退市要求不遠了。
而港股房企中,中國恆大、花樣年、祥生控股等二十來家上市房企依然處於停牌狀態。
後疫情時代,房地產行業出清還未結束:還債及業績回暖壓力,疊加股價保衛戰,「活下去」仍然是今年房企們的重任。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上市公司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