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爺爺」李蔭濃在知力中汲取科學知識,教書育人 | 知識就是力量65周年

2022-02-24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春蕾爺爺」李蔭濃在知力中汲取科學知識,教書育人 | 知識就是力量65周年

進入2022年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已走過整整65年

在通往科學殿堂之路

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砥礪前行

為此,特設「知力緣 科普情·知識就是力量65周年」系列專題,分享知力讀者、作者、編輯以及專家們的故事,感受《知識就是力量》雜誌65年來陪伴一代代人成長的使命擔當與深厚底蘊。播種科學種子,點燃科學夢想,引導新時代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知力讀者故事

李蔭濃

解放軍總參謀部工程兵科研三所退休工程師

中國化學學會會員

「春蕾計劃」先進個人、「十佳愛心救助者」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50-60年代讀者

我是每期《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的忠實讀者,訂閱多年,每次收到嶄新的雜誌,我都會認認真真地讀完每一篇。像往常一樣,一天,我在翻閱雜誌時,看見雜誌正徵集老讀者的文章,這使我非常高興,立馬動筆寫下了這篇文章。

1938年元月,我出生於天津的一個貧寒家庭,出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因此我從小就有了一顆報國的心。1953年,我正在讀初三,父母先後患癌症去世,我成了孤兒。為了心中的報國夢,我堅持上完了高中,並於1957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1962年大學畢業後,我毫不猶豫地穿上軍裝,從事了能保家衛國的國防研究。

我自幼就喜歡科普,一直到今天。《知識就是力量》雜誌是我接觸到的為數不多的幾種科普雜誌之一。當時我還在讀高中二年級,得知《知識就是力量》雜誌要創刊了,非常高興,因為我可以有更多機會學習科學知識了。那時,一本科普雜誌售價一毛八分錢,為了能多買到幾本像《知識就是力量》一樣的科普雜誌,我往往有計劃地每月少吃幾頓飯……就這樣,我一直堅持訂閱《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從來沒有間斷過。

從《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上獲得的科學營養,還在我的工作中幫助過我,讓我順利地完成了一些科研項目。猶記得那是1965年上半年,我參加了一個國防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一開始,幾乎所有的工作都在順風順水地進行。突然有一天,項目組遇到了一個技術瓶頸,卡殼在一個實驗上:如何清除銹鋼筋的銹層,同時金屬的單質還不會受損?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偶然間想到了《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上有關輪船防止海水鏽蝕的一種方法,將船殼通上陰極電流。利用這個方法,項目中遇到的問題順利解決。後來,該項目還成為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獲獎項目之一。通過對這個科研項目的攻關,我深深地體會到科普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大量閱讀的必要性。《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的確在我的實際工作中幫助了我,讓我更優秀地成長。

1998年8月,我退休了。那年正逢長江特大洪水,我想我該為祖國做點什麼,於是我利用了自己的長處——教育。我開始救助因貧困、疾病等輟學的學生,並把我保存的科普雜誌《知識就是力量》等捐給了河南省宜陽縣蓮莊鎮中學「春蕾圖書館」,這樣,孩子們還可以多知道點科普知識,也算是對國家、對下一代有利。

此生,我有幸與《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一路同行,今後,我會繼續將科普閱讀進行到底,並將科學的種子傳遞給更多的孩子,讓我和孩子們能從中學到新的知識,也讓我這個退休人士能發揮自己的餘熱。

在接下來的授課中,我會利用雜誌中的前沿科技讓孩子們知道更多的知識,讓他們不因我自己的學科限制,局限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從我這裡汲取更多的營養。

尋人啟示

講述您與《知識就是力量》的故事

尋找您與《知識就是力量》的情緣

凡是曾為《知識就是力量》的發展努力過的專家們……

凡是曾為《知識就是力量》創作過的作者們……

凡是曾閱讀過《知識就是力量》的讀者們……

請您記錄下您與知力的故事情緣,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視頻,讓我們用自己的故事,去繼續影響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長,就像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那樣。‍

截稿時間

2022年2月28日

投稿形式

不限,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視頻口述(手機錄像請用橫屏拍攝)

內容結構

說明自己曾經在哪個年代閱讀《知識就是力量》雜誌,那時最喜歡哪類文章,對自己後來的學業和工作有怎樣的幫助,對現在青少年讀者的寄語。(以上僅供參考,歡迎自由發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2c72d0932e620f1daf333483aeebd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