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清朝帝國陷入了國際上的困境,貧窮、落後、被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讓這個曾經強大的帝國一落千丈。
國際上,清朝成了一塊備受列強覬覦的肥肉,而國內政治更是一片黑暗,貪污腐敗成了最顯眼的標籤。其中,和珅以幾億兩白銀的巨額貪污成了惡名昭彰的代表,讓連皇帝的國庫都望塵莫及。
更甚者,慶親王居然賣官謀取私利,直接導致清朝的權力被出賣殆盡。這些貪污腐敗的官員,漸漸地蠶食著清朝的制度體系,最終導致了國家的覆亡。
晚清還發生了一場外交風波,而引發這場風波的竟然是一缸醬。這個看似微小的事件卻昭示著清朝的滅亡。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清政府被迫「學乖」,改變了對待世界的態度,開始採取「軟硬兼施」的外交策略。
與各國友好往來的同時,外國使臣也頻繁來覲見皇帝。然而,事情卻在使臣覲見的時候出了岔子。外國使臣們在南書房等候皇帝召見時卻受到了一股難聞的醬味困擾,這醬源自太監們在宮中「創收」的一種「特產」——面醬。
太監們為了養老錢,想方設法尋找額外的收入,其中就包括將剩餘的食物賣到宮外。而最特別的就是用剩菜做成的面醬,這不僅解決了太監們的生計問題,還為他們帶來了不少收入。然而,這些面醬的發酵過程卻產生了一股刺鼻的酸臭味,讓外國使臣忍受不了。這一缸醬引發的外交事件雖小,卻顯露出晚清時期制度的腐敗,甚至連軍機大臣都因太監而束手束腳。
太監們的生意頭腦培養起來了,他們運用各種手段謀取額外的收入,甚至把剩餘的食物賣到宮外。而醬的味道雖好卻因發酵而滋生惡臭,讓這一缸醬成為了外交風波的導火索。外交部門無奈之下,甚至無法插手此事,只能將其擱置。
有一位外國使者看破此事,指出這缸醬背後折射出清朝的無可救藥,進而加速了清朝的滅亡。這個看似荒誕的小事實際上反映了清朝晚期制度的腐敗深入人心,使得即便有大臣敢作為,也難以扭轉清朝千瘡百孔的命運。清朝最終不得不在太監的不斷腐蝕下,改姓為了新的歷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