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東方金字塔,記得天龍八部的西夏公主嗎?神秘王朝僅存190年

2019-11-29     懶游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銀川之旅。在銀川,西夏王陵是個非常獨特的景點,大家一定記得《天龍八部》里虛竹與西夏公主幽會的橋段,對,就是這個西夏。

​在銀川到周邊景區,公共運輸有三個出發地點,分別是北門旅遊客運站、南門客運站和新月廣場,淡季的發車班次都會有所調整。景區門票85元,含電瓶車。這裡是西夏博物館,博物館裡有5大展廳,分別是西夏史、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藝術、西夏社會經濟和西夏陵展廳。西夏王陵景區建築和園區的規劃很超前,極具美感。

​我比較偏愛西夏陵展廳,西夏陵是我最想了解的內容。西夏是我國十一世紀初以党項羌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元昊在興慶府(銀川市)稱帝建國,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在歷史上存在了190年,經歷10代皇帝。

​西夏王朝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最鼎盛 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及蒙古共和國南部的廣大地區。前期與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後期與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據西北兩百年」。

​西夏王陵景區占地面積58餘平方公里,核心景區20.9平方公里,九座帝陵布列有序,271座陪葬墓星羅棋布。西夏陵是中國現存國模最大,地面遺蹟保存較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吸收自秦漢以來,唐宋皇陵之所長,又受佛教建築影響,構成中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故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西夏陵區經多次考古調查和發掘,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瓦當、滴水。目前發現有灰陶、紅陶、綠色玻璃三種質地,紋飾主要有獸面紋蓮花紋、菊花紋、石榴紋等種類,烘托出西夏陵的建築藝術風格。

​展廳里還展出了數量眾多的精美出土文物,此為2007年西夏6號陵南門遺址出土的綠釉獸。

​1、2號陵位於陵區南端,俗稱「雙陵」。陵園規模布局並建築形制一致、塋域面積8萬平方米。陵園由封閉式外城、陵城、月城及陵城外的建築組成。陵城內有獻殿、墓道封土、墓室、陵塔等建築,陵城外建築包括四座角台、兩座闕台及三座碑亭。 雙陵在賀蘭山麓的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色,吸引了眾多遊客,特別是年輕的小情侶們,紛紛租上一輛山地自行車,開啟浪漫的探險之旅。

​這是3號陵的模型,3號陵是九座帝陵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園,塋域面積15.8萬平方米。陵園為無外城式結構,由陵城、月城及陵城外的建築組成。陵城內有獻殿、墓道封土、墓室、陵塔等建築,陵城外建築包括四座角台、兩座闕台及兩座碑亭。

​4號陵為無外城式結構,塋域面積10萬平方米。陵園由陵城、月城及陵城外的建築組成。5號陵為半封閉式外城結構,瑩域面積10萬平方米。陵園外城無南牆,陵城內有獻殿、墓道封土、陵塔等建築,陵城外建築包括四座角台、兩座闕台及三座碑亭。

​六號陵是唯一經正式挖掘墓室的帝陵,發掘時間是1972年—1975年,墓室由墓道、甬道、中室、東西側室組成。墓室早年被盜,出土遺物有銅鈴、鐵釘、甲片、竹雕和鎏金銀飾等。

​7號陵現存建築遺址有外城牆的西南部、陵城的南牆和西牆、西南角台、兩座闕台、碑亭、月城、墓室及陵塔。20世紀70年代在清理7號陵碑亭遺址時,出土的西夏文碑額殘塊經拼對為16個篆書西夏文字,漢譯為「大白高國護城聖德至懿皇帝壽陵志銘」,由此確定7號陵為西夏仁宗仁孝壽陵。8、9號陵位於陵區北部,現僅存陵塔。

​步出博物館坐上電瓶車,要去3號陵實地參觀了。目前對外開放參觀的只有「3號陵」和「雙陵」兩處景區,下文就去3號陵實地參觀,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yfKvW4BMH2_cNUguk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