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折壽4年:辟穀減肥不可信

2019-12-30   金華佗中醫

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系列子刊《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發表了一項研究,稱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將預期壽命縮短4年。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曾一度被認為有利於減輕體重預防肥胖症的發生。但這一項長達5年,超過43萬人的研究卻給出了另一種聲音: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縮減壽命。


研究是由Scott D Solomon博士領銜完成。研究者們把美國四個社區的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15428名45-64歲成年人納入隊列,隨訪25年,評估了他們從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中獲得的卡路里比例。而後,進一步結合了來自北美,歐洲和亞洲國家的432,179人的數據的8個前瞻性隊列進行薈萃分析。



健康的中餐:穀類食物與長壽

在跟蹤隊列中的患者平均25年後,科研人員發現,中等劑量(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得50-55%能量的參與者,也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的碳水化合物飲食與低劑量相比,其死亡風險大幅降低,和高碳水化合物組相比也略低。

所以說,五穀雜糧,的確是健康飲食的主要組成——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五穀」是什麼?

黃帝曰:谷之五味,可得聞乎?伯高曰:請盡言之。充虛接氣,內谷為寶。

五穀:



傳統中醫強調藥食同源——五穀、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飢則謂之食,以其療病則謂之藥。是以脾病宜食粳米,即其藥也;用充飢虛,即為食也。



2

藥食同源:「主食」本身也可藥用

以上文中的粳米為例——粳者,稻之不粘者,又名粳。羅願曰∶稻。一名 ,然有粘不粘者,今人以粘為糯,不粘為粳

在許多知名方劑中,粳米都是其重要組成。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白虎加人參湯的應用中,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有註解"以生山藥代粳米,則其方愈穩妥,見效亦愈速"。而這裡的山藥,也是一種含澱粉為主的食物。



還有更多使用粳米治病的例子——明·李春懋曰∶凡仲景方法,用米者皆稻米。王叔和改稻米作粳米,後世方家仿之。《外台秘要》第五溫瘧病方內,引《千金》論白虎加桂枝湯,服度煮法後曰∶《傷寒論》雲∶用秕粳米。不熟稻米是也……而試粳米之功,奏其方之效,則今粳米,即古粳米,不俟余辨矣。醫者苟用之,不別粳糯亦可也。殊不知粳糯,即是一稻米矣。又按《肘後方》,治卒腹痛,粳米煮飲之,是即附子粳米湯方內,用粳米之意,葛洪蓋取之乎。



可以說,粳米的作用主要在於滋養胃氣,使藥物的作用更為緩和,所以多搭配「國老」甘草使用,而鮮為人知的是,粳米實際也有「因地制宜」之個性,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事實上,東北大米和南方稻米口感有差異,性味也會有不同,古人也有記載——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新粳熱、陳粳涼。生性寒,熟性熱。新米乍食動風氣,陳米下氣易消,病患尤宜。同馬肉食發痼疾,同蒼耳食卒心痛,急燒倉米灰和蜜漿調服,不爾即死。大人小兒嗜生米者,成米瘕……米味甘性溫。陳廩米年久者,其性涼,炒則溫……香稻米味甘性軟,其氣香甜。紅者謂之香紅蓮,其熟最早。晚者謂之香稻米。


不吃主食會折壽,也再次印證了藥食同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