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文娛價值官,作者丨劉娜娜,編輯丨美圻
文|文娛價值官,作者丨劉娜娜,編輯丨美圻
隨著中國超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斷增加,就業機會和收入情況不斷收窄,這樣的擠壓形勢下引發近幾年來的「小鎮青年」離職回鄉潮。他們選擇放棄在一線城市「內卷」,回到出發的小城裡重啟事業和生活。
此次文娛價值官對話到的三位受訪者,雖然每位受訪者的經歷和感受不同,但我們希望他們真實的現狀能為北上廣打拚的年輕人打開新的啟發和思路,給壓力之下處於焦慮之中的年輕人一些緩解——奮鬥打拚的背後,還有另外的一種選擇,因為故鄉是你永遠的退路。
米克,現居地:成都大邑,北京回來的鄉村創業明星
米克,31歲,出生在成都大邑縣。
2010年考到北京讀大學,然後就是四年時間的北京大學生活和找工作的日子。為了在北京生存,米克當過早教老師,做過服裝造型師,曾經參與過章子怡、宋佳等明星造型任務。雖然工作看似光鮮,可當時一個月的收入只有2500元,而房租每個月3000,和室友平攤每人1500,生活開銷1000,那段在北京的生活幾乎沒什麼品質可言。
2014年底,米克決定離開北京和剛剛穩定的造型師職業。「害怕在這裡耽誤了最好的青春年華,怕對不起父母。」這是米克離開前,和室友長談時的一句話。
回老家後,米克先去了歐洲遊學一年,2019年初回國開始籌備鄉村畫室。他在自己的家鄉租了一個荒涼的院子,重新打造成畫室。因為自己從事過傳媒工作,又在歐洲遊歷,米克的審美在家鄉非常超前,他還通過社交媒體記錄自己「爆改」農村小院的過程,在這期間成了網紅。
小院畫室開業後,很快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和關注,鄉親們紛紛把孩子送來學畫,而政府也邀請米克在各種創業活動上擔當「創業明星」分享經驗。一邊是較豐厚的收入,一邊是來自家鄉的肯定和榮譽,米克告訴文娛價值官,如果幸福指數滿分是10分,那麼目前他的感受是9.5分,「另外那0.5留給自己未完成的新夢想,當然,這個夢想還是紮根在家鄉的。」
回鄉後的米克變得很務實,周圍都是生活簡樸的鄰里,沒有大城市的攀比和虛榮。老家生活成本非常低,買菜做飯一個月都不超過1000元,生活質量很高。工作之外的無意義社交幾乎為零,他把更多的時間留在自己身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受束縛。
米克的媽媽認為,兒子回家後最大的變化是性格變得沒有那麼急躁和衝動了。而米克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是找到了強烈的價值感,把自己的愛好變成事業,還賺到了錢,同時收穫到很多粉絲的支持和喜愛,最終幫不少朋友解答創業問題和回鄉的困惑,那種體驗就是,一回老家,所有的事兒都順了!
米克已經是大邑地區的創業明星了
未來,米克認定自己會繼續紮根鄉村,開闢更多鄉村與藝術結合的創業項目,帶動鄉村建設,讓更多年輕人回鄉後有煥然一新的感覺。對於那些在超一線城市猶豫是否要回鄉的小鎮青年們,米克認為,如果你覺得城市壓力太大,無法施展自己能力的時候,其實可以換一條賽道繼續追夢。選擇鄉村或者小城市生活並不代表躺平,而是開啟一個全新的天地,繼續拼搏。祝福大家都有美好的2024年!
周棠,現居地:成都,故鄉是回不去的地方
周棠,31歲,老家在湖北。
從北京離開之後,周棠並沒有回過老家,而是來到了成都。於他而言,故鄉已經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了。
2015年,周棠來北京,開始是跟著老家的親戚學不鏽鋼製品,方向是舞美工程,綜藝《我是演說家》《魯豫有約》、電影《左耳》宣發時期舞台搭建用到的燈箱、發光板、彩帶一類都有他的參與。再後來,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帶給很多人機會,周棠到某品牌諮詢公司做新媒體運營,老闆是給保險公司做培訓的高級經濟學講師。乘著網際網路的東風,他一邊學習新媒體知識,一邊找尋新的工作機會。因為老同學的介紹,周棠成功獲得了網際網路大廠的工作機會,大廠工作項目很多,這也是他成長最快的時期。
周棠在北京的最後一份工作的離職原因是:被公司以「末位淘汰」的理由開除。
在北京生活期間,最開始的收入只有3000元,離開時工資13000左右。每個月的房租2000元,吃飯雜項2000元,6500元是最低的消費成本。離開北京前,因為房租上漲,物價上漲,月生活成本已經到了8000元。「我在北京能掙錢,但是掙不到大錢,也存不到錢,迫使我離開北京的原因就這麼簡單。」
北京和成都,算是兩個極端。一個是拼了死命「卷」,一個是拼了死命「躺」。
到成都後,周棠和用人部門的領導解釋自己的工作經驗比較雜,領導說沒關係,大家都一樣,我們只看能力。原本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惜沒多久遇到疫情,周棠再次「待業」,但是即使這樣,也絲毫沒有焦慮的情緒。
當外地朋友來成都找周棠玩,看著咖啡館、茶館裡的「閒人」都會發出同樣的疑問:成都人都不上班的嗎?的確,周棠在成都的生活成本就很低,兩個人加兩隻貓,每個月只要6000元。幸福指數遠遠高於北京,而且周棠在成都生活後,終於有時間戀愛,還結了婚。在北京,談戀愛是奢侈的,周棠北京的老同事都單著。
來成都後,周棠最大的變化是擁抱人間煙火氣的生活方式,每天遍嘗美食,喝咖啡,喝精釀啤酒,一出太陽就去逛集市。在他看來,哪怕是成都街邊的流浪漢,都比皇城的狗開心。
目前周棠最滿意的就是成都的美食,哪怕加班特別晚,也能吃到夜蹄花、夜炒飯,還有特別多的夜燒烤。當初在北京認識的女孩,現在已經成為自己的妻子,兩人最大的愛好就是一起逛吃擼貓喝咖啡。因為學會了說四川話,現在周棠對外都說老家是四川達州,因為他的四川口音很像達州的。
對於那些在北上廣被焦慮擠壓的年輕人,周棠說:
首先,妥善處理好最後一份工作,如果像我一樣被辭退,一定要留證據走仲裁,哪怕拖得久一點也不怕,勇敢一點,你會收穫一個自信的自己。因為最後一份工作是被辭退的,我常常自我懷疑,有近2年時間沒走出來,相信我,如果你把事情處理妥帖,就給心理層面一個很好的安慰;
第二點,如果一定要離開,記得查一查目的地城市的工資水平,由儉入奢易,再回去就很難了,心態是一個考驗,一定要留好足夠的備用金;
第三點,離開北京的時候和曾經要好的同事和朋友好好告別,畢竟可能一輩子難以再見,回到家鄉你會時不時想起他們,他們不僅僅是你的精神慰籍,也是當你在遭遇困難時伸出援手的人;
當然,如果你還願意繼續堅持在一線城市,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是活法不一樣。我願意祝福你,希望你在那裡獲得一個美好的未來,畢竟我也曾想在北京前程似錦!
明明,現居住地:大連,找回體面的生活方式
明明,30歲,家鄉大連。
2017年,明明畢業後來到北京工作了4年,從事記者編輯的工作,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
在北京工作的前期,明明和朋友合租小公寓,每個月的生活成本在3000元左右;後期住在公司宿舍里,成本2000元左右。當時所在的工作單位,部門盈利能力較差,所以解散。離職後,面臨找工作難,加上綜合考慮到住宿、交通以及與再入職的公司的同事相處氛圍等現實問題,明明覺得還是回到大連好。
2021年初,明明回到大連,從事新媒體工作,工資6000元一個月,但這樣的收入水平性價比極強。
明明以前在北京基本上是兩點一線,有時會有去外地出差的機會,但基本上都比較宅。因為出門的消費就會很高,而且自己接觸的人大多是工作同事,所以明明在北京的很少社交和娛樂。
回大連後,明明的生活方式有很大轉變。每周和同學朋友聚會,晚上時常約飯,每天作息規律,能安排定時運動的時間,周末經常去戶外徒步爬山,每個月平均參加3次15公里以上的爬山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明明還結識了很多戶外運動愛好者,朋友比以前多了,心情也比以前明朗了。
回老家後,家鄉的親友不僅沒有不解,反而一致認為明明應該早點回來。
雖然小城市裡的工作機會少,職場也比大城市更複雜,沒有之前的同事相處那麼輕鬆簡單,但是明明很滿意目前的生活狀態,如果給生活幸福指數打10分,明明說目前自己的滿意度是10分。
現在,家人朋友都在身邊,生活自在不受束縛,內心最大的滿足感才是她嚮往的。目前,明明已經找到了生活舒適區,未來即使想在工作上再找一些突破,明明也絕對不會再去北上廣。
對那些在超一線城市猶豫不決的小鎮青年,明明說:
有的人遠離家鄉去大城市追求夢想,有的人則是為了逃離家鄉的過往,不管什麼原因,找到讓自己內心舒適的方式活著,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家鄉,你開心地活著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