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養不出,根源在這兒

2020-02-28     宜興紫砂之家

紫砂壺經久泡養,壺在茶的浸潤下會日漸溫潤形成包漿,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養壺」。

一把好壺可能用個十幾次就有變化了,但是有的壺友甚至泡養了一年都沒有包漿,或者變化的速度很慢,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決定養壺效果的幾個因素:


1.泥料

一把紫砂壺,泥料是根本,工藝再好,沒有好泥料也是空中樓閣,是經不起推敲的。

我們常說紫砂泥料,都會說「本山、原礦」這樣的前綴,本山、原礦即是指黃龍山,比起長興、安徽等地的外山泥料,黃龍山原礦的紫砂泥更易泡養。


點擊查看 潘水鑫 降坡泥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本山料大部分都是鱗片狀沉積礦,含有有機物,且有油性更佳;外地礦料很多是粉質狀或石塊狀,絕大部分無油性。

這也就決定了你的紫砂壺的泡養,若是很久都未變化,可能是泥料的原因。


2.明針

明針是紫砂製作的一個工具,用來在成型生坯表面進行刮壓處理,因材質多為牛角,所以俗稱「牛角片」。

明針,不僅僅是把紫砂壺表面壓平刮整,也會使較細的顆粒(俗稱漿)溢上表面。


同樣的窯溫,明針工藝到位的紫砂壺燒結的程度就高,燒結到位,不僅顏色周正,而且坯體強度高(不易破碎),紫砂透氣不透水的特性也才能充分展現出來。

一把壺明針光幾遍和十幾二十遍完全是兩個不同概念,同種泥料下,明針功夫更多更好的,也更易包漿。


3.窯溫

不同泥料的燒制溫度是不同的,有的泥料甚至可以幾個溫度燒出不同的效果。


點擊查看 賀洪梅 黑泥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比如底槽青就可以燒出多種顏色。而窯溫的高低又影響了紫砂壺的透氣性,通常來說,透氣性好的一定比透氣性差的好養。


4.喝茶頻率

這個大家都明白的,一天三次和三天一次的區別。


5.茶葉種類


不同的茶葉養壺的效果也會不同,網上也有幾種不同的觀點,鐵觀音,紅茶,普洱都很適合養壺,僅供參考。

不同的茶葉養壺的效果也會不同,茶友們也有幾種不同的觀點,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優質的、農殘不超標的茶葉。

像那種泡養一年都沒有變化的壺,更多的可能是其泥料或者工藝有問題:

1.本身是灌漿壺、手拉壺

這兩種是極細的泥漿,嚴格意義上失去了紫砂的透氣性,因此就算泡養也是變化不大的。

2.進行過度的拋光

紫砂壺燒成出窯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但是有的商家為了光亮美觀進行過度的拋光,這類的紫砂壺也是泡養變化不會大的。


點擊查看 呂竹興 黃金木葉盞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與此同時,掌握正確的養壺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有助於更好的養成。

一把經過歲月滄桑又經過長久使用的壺,它的內在結構經茶的洗禮實際上已發生質的變化。它散發出來的不僅僅是歲月磨礪之光,而且還有茶葉日積月累的精華之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fLJknAB3uTiws8Kiu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