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蘭獎兩年一起評,評委會主席說不排除有「雙黃蛋」

2023-06-20   影視獨舌

原標題:白玉蘭獎兩年一起評,評委會主席說不排除有「雙黃蛋」

2023年6月20日刊| 總第3272期

昨天下午,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電視劇評委會主席大師班,在上海展覽中心如期舉行。評委會主席胡智鋒以「今年中國電視劇現象級作品觀察與思考」為題,進行了深度分享。

胡智鋒教授是上海電視節歷史上首位學者出身的電視劇評委會主席。以往,胡智鋒教授更多通過理論思辨、作品研評的方式,與電視劇創作者對話。 如今擔任白玉蘭電視劇評委會主席,他會將怎樣的評價標準帶入評審環節?學者視野中的「好劇」與業界評價體系中的「好劇」又是否有分野?兩年一評將給今年的白玉蘭獎帶來怎樣的變數?

此次的評委會主席大師班,成為了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

現象劇的「三高」

「一部劇能夠成為現象級作品,並不是因為單一屬性,而是各種複雜因素共同作用。我把它總結成『三高』。」胡智鋒在演講中開門見山地總結道。

而所謂「三高」指的則是「高藝術質量、高市場價值、高話題度」。

具體而言,高藝術質量強調的是作品的藝術探索和創新價值,「要能在藝術史上,特別是影視藝術發展史上留名。」高市場價值,即是高收視率、高市場份額和高回報。高話題度指的是作品在特定時期引發行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大家街頭巷議的話題,或者在專業領域激發相關討論。

「從藝術維度、產業維度和社會維度三個維度去看,符合『三高』的標準,就可以稱之為現象劇。」胡智鋒總結道。

在本屆白玉蘭獎評委首次集體亮相接受採訪時,胡智鋒曾經表示,「電視劇與其他文藝創作一樣,好的標準應符合『三精』,即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與此同時,也應符合『三高』標準。」

從覆蓋維度上看,這兩套標準形成了有機補充,但在實踐層面又略有區分。 「三精」的評價,主要依賴評委的經驗積累定性;而「三高」則還要參考播出數據和輿論表現。在分享對現象劇的觀察與思考時,胡智鋒教授也明確列出了作品的收視率、播放量和微博話題討論數等具體數據。

由此可見,對劇集評價採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論,應當在這一屆白玉蘭獎評委中達成了共識。

重點提及的6部劇

大師班上,胡智鋒教授重點提及了6部現象級劇集,分別是上一屆白玉蘭獎上大放異彩的《山海情》《覺醒年代》和4部本屆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入圍劇集——《人世間》《夢華錄》《縣委大院》《狂飆》。

對《人世間》成為現象級作品的原因,胡智鋒將其歸納為歷史感、溫暖感、藝術感三點。

其中歷史感來源於三個層面: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歷經波折的家庭變遷史、各具特點的人物成長史。溫暖感則來源於「溫暖現實主義底色」和「深刻開掘人心內蘊」。藝術感則體現在藝術呈現至真、情感表達至善、思想意涵至美三個方面。

在闡述《人世間》的藝術感時,胡智鋒特地提到《人世間》中殷桃表演的一個細節:周楠在得知自己身世之後,和母親鄭娟當面對峙,並用「他」代稱養父周秉昆。「殷桃真是個好演員,她在這裡沒有動,而是看著兒子,然後抽了自己兩巴掌,即興的。對手的演員完全不知道,一下子被震住了。」「整個場面連導演都沒預料到,他沒有把每場戲都設計得很死……而是把演員包到這個情境里,讓他們生活在其中。這樣哪怕是一場過場戲,依舊能拍得像重場戲一樣,令人震撼。」

由此可見, 《人世間》在表演上的長板,不僅深得觀眾人心,也深得評委心。

《夢華錄》是此次入圍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的唯二純網劇集(另一部是《開端》)。胡智鋒將其成為現象級作品的原因歸納為,傳統文化的當代性、古典雅韻的時尚感、社會情感的時空橋。

「最突出的是《夢華錄》對古典的時尚感打造。它把宋代的飲食起居、居所院落包括娛樂活動,都儘可能地體現在劇作里,但又經過重新演繹和包裝……像劇中的茶、點心、茶具,甚至一個小扇子,都成了當下年輕人追逐的時尚。」他闡述道。

對於《縣委大院》,胡智鋒則從時代性、全景性、獨特性三個方面,肯定了這部重大主題創作的表達突破。

大師班的分享以今年的開年劇王《狂飆》收尾。談及這部劇,胡智鋒首先提到的是難點,尤其是反面人物塑造的難點。在內容呈現上,如何以合適的表現手段拓展尺度,也是《狂飆》的攻堅之處。另外,《狂飆》在直面真實問題、極致藝術水準、均衡調性把握上的亮點,和輿情風波、倉促結尾導致的槽點,胡智鋒也均在分享中一一指出。

今年的白玉蘭獎薈萃兩年劇集精品,算得上百舸爭流。 在大師班的互動環節,胡智鋒也明確回應,「今年的評獎情況相當複雜」「『雙黃蛋』的問題,因為兩年(一起評)可能會難以避免。」

至於今年的白玉蘭獎將怎樣優中選優,讓我們且待懸念揭曉。

文/鐵皮小鼓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