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村民收看閱兵儀式,突然指著螢幕說道:這不是村裡的老吳嗎?

2024-07-03     文史風雲

2019年10月1日,河北省廣宗縣槐窩村的村民,正在一同收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螢幕上,村民震驚地說道:「這不是村裡的老吳嗎?」

老吳名叫吳洪甫,出生於山河破碎、炮火連天的1941年,祖祖輩輩都是當地的農民。

吳洪甫年輕時當過兵,每次別人問起來,他只說自己是個燒火工。

但有一回,他竟面對著一篇《世界軍事》雜誌上的報道潸然淚下,還自言自語說那寫的是自己的故事,不過當時村民們都沒有在意。

可如今眼前真切的直播畫面,讓村民們又驚又疑,老吳到底是什麼來頭?

突然,人群中吳洪甫的妻子想起來,丈夫的柜子底下一直壓著一張獎狀,但他從來不曾提起過獎狀的由來。

一個塵封37年的傳奇故事,逐漸浮出水面。

1959年,解放軍空軍地空飛彈部隊剛剛成立,來自小山村的吳洪甫如願加入了解放軍。

並憑藉其機敏的反應能力,被地空飛彈部隊二營選中,成為了新中國的第一代「飛彈兵」。

經過短短半年的飛彈軌跡預測和彈道製圖的培訓,1959年12月,18歲的吳洪甫成為中國空軍地空飛彈二營一名標圖員。

所謂標圖員,又被稱為飛彈的「眼睛」,專門為新中國尚不具有精確定位系統的飛彈提供位置、距離等準確數據,是飛彈部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在當時,侵擾我國空軍最為放肆的,是號稱無敵的美製「U—2」高空偵察機。

其在雷達下也無法被鎖定位置,為我國機密工作帶來極大隱患。

因此,吳洪甫一直將擊落U—2作為自己的使命,不斷打磨工作的準確度,精益求精。

功夫不負有心人,1962年8月,在長達20天的拉鋸蹲守後,引導技師終於在江西省南昌市向塘上空觀測到進入我軍火力範圍的U—2偵察機。

可如果不能及時精準定位敵機,一切努力都將是徒勞。

此時,所有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吳洪甫的身上。

短短的十幾秒,對吳洪甫來說卻是二十幾載光陰中最漫長的時光。

「發射!」在收到吳洪甫定位訊息的瞬間,指揮員一聲令下,「砰砰砰」三聲巨響,這號稱不落的U—2偵察機在飛彈軍戰士,如電如炬的目光逼視下,終於被飛彈擊中,重重地落在了地上。

事後,周總理髮來賀電、空軍司令劉亞樓的慰問而狂喜時,目光長遠的吳洪甫卻在記大功、提前晉銜後仍保持著審慎冷靜,他知道,敵人並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果然,U-2偵察機被擊落,倒逼生產公司對其預警設備做出全新升級。

新型U-2偵察機,再次成為飄蕩在中國領空上不安分的幽靈。

對此,唯有採用「近快戰法」才能應對。

但這就需要標圖員將原來的18秒計算時間減到8秒鐘,這實在是聞所未聞的挑戰。

第二次機會來得很快,1963年的冬天,狡猾的敵機終於又在江西省上饒上空露出了狐狸尾巴。

可就在追蹤之際,敵機突然在雷達圖上失去了蹤跡,如同躲在暗處偷笑的幽靈。

關鍵時刻,又是吳洪甫力挽狂瀾,根據僅有的數據算出了敵機可能的3個方位。

面對營長岳振華的遲疑,他承諾說:「三發必中一發!」

不出所料,「U-2」偵察機再次被我軍擊落。

岳振華大聲贊道:「小吳,你是『吳大膽』,你真成了『飛彈的眼睛』!」

之後,各種榮譽隨即紛至。

1964年7月23日,吳洪甫和二營全體官兵,還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親自接見。

連外交部長陳毅,也在外國記者面前幽默自信地說:「我們是用竹竿把飛機捅下來的!」

1965年,吳洪甫退伍。

臨走前,他莊嚴承諾對「地空飛彈部隊」的國家機密守口如瓶。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即使是在窮困潦倒之時,他也從未想過憑藉過去的功績獲取地方關照。

從鄰居到妻兒,沒有人知道他那段鎏金的歲月。

直到2002年6月,吳洪甫才得知保密期早已過去,這位「深藏身與名」的英雄方為世人所知。

2018年11月,吳洪甫被評選為「最美退役軍人」,再次來到人民大會堂,他感受到的是祖國對他跨越時間的認可。

2019年10月1日,吳洪甫受邀參加了建國70周年的閱兵儀式,在方陣中的「飛彈部隊」,受到14億人民的禮遇。

傳奇或許會在時光中褪色,可英雄那平凡身份下超凡偉績、淡泊心志與愛國情懷必將永垂不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c7d0d11cb283b415122b35db53791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