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走到今天,就是靠著對客戶需求宗教般的信仰和敬畏,堅持把對客戶的誠信做到極致。」高舉用戶至上,是華為成功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早在十多年前,華為發布的「2012年行業趨勢展望」中,就有30餘處使用了「用戶」一詞。華為對用戶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十多年的風雨,即便是從3C跨越到汽車,華為對「以用戶為中心」的堅持也絲毫沒有減少。AITO問界就是華為涉足汽車及出行領域最大的成就,隨著今年5月問界品牌第10萬輛汽車正式下線,問界用了不足15個月的時間創造了一個車界的奇蹟。從問界身上,我們能看到傳統車企的工匠精神,也能窺見華為的ICT優勢和用戶思維。
大多新勢力品牌缺乏造車經驗,僅僅憑藉設計方案按圖索驥,由此衍生的品控、安全、智能化等問題不勝枚舉。在眾多新勢力品牌中,問界卻把品質做到了行業領先水平,乃至超越不少老牌車企,這離不開華為與賽力斯的精誠合作。
一方面,賽力斯在傳統汽車製造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積累了豐富的製造經驗,成為問界汽車品牌的硬實力。另一方面,華為將來自電信設備和手機行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嚴苛質量標準放到汽車製造上來。但是,硬體可靠只能算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基石。想要緊跟潮流甚至引領時代,汽車的算法和軟體能力至關重要,而這同樣是華為的優勢所在。作為全球領先的ICT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早在10年前就開始對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技術進行持續投入。每年100億元,超7000人的龐大研發隊伍,也為華為積累了豐富的汽車智能化核心技術,問界品牌正是華為技術厚積薄發的最直觀體現。
智能化體驗研發成本高,也最考驗車企的綜合實力,往往被車企避而不談。AITO問界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兩個賽道發力,打造領先行業的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與鴻蒙智慧座艙3.0「雙智天花板」,並通過不間斷的OTA升級為用戶打造出常用常新的新奇體驗。
7月18日,問介面向問界M5增程版、問界M5純電版和問界M7的車主開始分批推送OTA升級,為用戶帶來包括HUAWEI 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功能、車內關懷功能等在內的七大功能更新,十餘項體驗優化,令車輛駕乘體驗再上一個新台階。
以用戶為中心,以科技創新迎合消費者需求,用「軟體定義汽車」。在華為的推動下,問界擁有了新勢力們和傳統車企無法具備的造車模式和管理體系,最終造就了問界的成功,成為科技公司跨界「造車」的典範。伴隨著華為的研發投入、技術積累與賽力斯製造工藝的精進,華為智選車模式必將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