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我的團長我的團》:國產抗戰劇巔峰作品,也是一部槍械展覽盛宴 我們說過了《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出現的步槍,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出現的手槍。
柯爾特1903手槍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軍校畢業的「阿譯長官」入緬甸作戰時,飛機被擊落後,從美軍飛行員身上搜出了一把小巧精緻的柯爾特1903手槍。
阿譯手中的柯爾特1903手槍
輕武器設計大師白朗寧在設計出白朗寧1900手槍後,在白朗寧1900的基礎上做出了改進,設計出了白朗寧1903手槍。白朗寧的設計不僅授權給了比利時FN公司,美國的柯爾特也有白朗寧的授權,在白朗寧1900誕生時,柯爾特認為美國市場永遠是轉輪槍的天下,並沒有第一時間生產該槍,錯失了很多商機,在白朗寧1903誕生後,柯爾特也抓住了這一商機,開始生產白朗寧1903手槍。
柯爾特1903手槍
柯爾特公司生產的1903手槍,在當時的市場上非常火爆,該槍相較於前代作品持握更加舒適,加上柯爾特公司出色的機加工能力,該槍的做工十分精緻,槍握把上有銀色的圓形柯爾特躍馬標誌,當時國人也將這款手槍稱為「馬牌擼子」。
柯爾特1903手槍
民國時期也進口了很多柯爾特1903手槍,裝備給上海的警察,中央軍的中高級軍官。
柯爾特1911手槍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從虞嘯卿手裡得到了一把柯爾特1911手槍,在小說劇情中龍文章也是用這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當然這把手槍也是軍迷們喜歡的手槍,現在在國外有好多收藏者也在收藏這把經典手槍。這把槍也經常出現在國內軍事題材電影和電視劇裡面。
柯爾特1911手槍在使用的.45 ACP子彈,威力大,停止作用好,《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也說過,這槍的子彈有半個銀元重,很生動的描述了該槍使用的.45 ACP子彈。
柯爾特1911手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時期,各路軍閥都在從國外進口軍事物資,很多一戰國家的二手武器或者庫存物資都在這一時期通過官方進口或者走私進入了中國。柯爾特1911手槍也是在那一時開始進入中國的,在抗日戰爭時期,美國也向我們支援了一些柯爾特1911手槍,不過這些槍大多作為軍官配槍。由於該槍使用的.45 ACP子彈口徑大,當時國人們將這把槍稱為「大眼擼子」。
鍍金的柯爾特1911手槍
毛瑟M1932型手槍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有兩把手槍,一把柯爾特1911,另一把就是毛瑟M1932型手槍,該槍就是當年國人最愛的「二十響大肚匣子」。這款被稱為「盒子炮」的經典手槍,是目前我國在軍事題材電影和電視劇出現最多的手槍了,從以前的老電影到現在的影視作品中,都活躍著它的身影,可見這把槍,當時在中國有多受歡迎。
當時我國的近戰連發武器比較稀缺,毛瑟手槍就成了部隊近戰衝鋒時的利器,起初毛瑟手槍並沒有快慢機,而且當時毛瑟公司也認為在手槍上設置快慢機也比較低效不實用,在當時進入中國的毛瑟手槍不全是德國生產的,西班牙也在生產「毛瑟手槍」,而且西班牙還對其仿製產品進行改進,西班牙率先將快慢機設置在了毛瑟手槍上,當時國人非常喜歡這一功能,一段時間內西班牙仿製的毛瑟手槍比德國毛瑟還暢銷。
毛瑟M1932型手槍
德國毛瑟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也開發出了帶有快慢機的毛瑟M1930手槍,並且在生產過程進行改進,最終設計出了最完美的毛瑟M1932型手槍,該槍使用彈匣供彈,可以通過快慢機改變射擊模式,在抗日戰爭期間也是戰士們最想要的一把槍。
毛瑟M1932型手槍
南部十四手槍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被一支南部十四手槍抵近射擊,但是這把槍卻卡殼了。當然,在國內的軍事影視作品中,對於日軍使用的手槍,這一點道具沒有弄弄錯,一般都會使用南部十四手槍。
南部十四手槍
南部十四手槍是日本中低階軍官的配槍,但是這把槍的設計非常雞肋,採用的8MM手槍彈的動能也比較弱,但也不是地攤段子中說的打不死人。該槍的原始設計非常糟糕,尤其是擊針方面,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擊發無力或者擊針斷裂的故障,該槍採用的下落開鎖結構要求的機加工精度比較高,當時的日本在槍械方面的機加水平也比較弱,也就導致該槍的故障率很高。
南部十四手槍和槍套
南部十四手槍的槍套很像一個烏龜殼,當時我們把這把槍稱為「王八盒子」。所以說,這部抗日題材的電視劇至今提起來,人們還是給出好評,劇中的道具使用是比較用心的,並且基本還原了當時部隊使用的武器情況。不像現代神劇中,機槍無限開火,沒有換彈匣,甚至現在的神劇,步槍可以連續開火。一部好的抗戰題材電視劇,道具是最基本的要素,如果像槍炮這種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弄錯了,那麼這部劇集會大打折扣,畢竟觀眾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