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舞!舞!舞!》:如何對抗人生虛無,找到活著的意義?

2019-08-13     豌豆花書影人生

​世界範圍內,活著的小說家中,大概沒有誰比村上春樹更紅。但在此前,我一直對他的小說懷有偏見,認為他寫的故事要麼關於情情愛愛,要麼充滿荒誕離奇的情節和超現實隱喻,難以理解。

然而,最近讀的他的一本小說,改變了我對他作品的偏見。這部小說既寫實又有少許超現實色彩,既有跌宕起伏的精彩情節又不失思想深度。這部作品就是《舞!舞!舞!》。

它與《挪威的森林》和《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並稱「村上春樹三大傑作」,也是知名的村上譯者林少華最喜歡的村上作品之一。

這部小說發表於1988年,是村上在《挪威的森林》之後寫的另一部長篇。小說情節承接1982年發表的《尋羊冒險記》,主人公「我」與《尋羊冒險記》中的「我」是同一人。但這部小說情節自成一體,即使讀者沒有讀過前面的故事,也不妨礙理解。

故事講述主人公「我」受夢境啟示,回到名為「海豚賓館」的地方尋找未知的東西,由此開始一段奇遇。幾個朋友接連死去,「我」不斷尋找關於他們的真相。最後,謎題被解開,「我」也在愛情中尋找到了心靈的暫棲地。

村上借鑑偵探小說的寫法,故事懸念迭起,引人入勝。他也敏銳地捕捉到了彼時日本的時代氛圍,再現了日本青年傾斜失重的精神世界,引發了一代代青年人的共鳴。此外,村上還描繪出整個社會的精神失落和道德危機,對日本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文化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揶揄和諷刺。


1、34歲重啟人生,踏上尋找自我之旅

想像一下,某天你做了一個夢,夢境給你啟示,讓你到一個地方去尋找一樣東西。到底找什麼呢?你不知道。你只知道要到那裡去,只有去了,才會揭開夢境中的謎題。於是,你辭掉工作,去到了你被告知要去的那個地方。

我上面寫的這些,是不是讓你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就對了。閱讀《舞!舞!舞!》這部小說的開頭,你就會產生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因為整個故事,都被一個莫名其妙的理由、一段莫名其妙的追尋所推動。

故事最開始,34歲的「我」受夢境指引,推掉所有工作,回到四年半前住過的海豚賓館尋找什麼。尋找什麼呢?說不清楚,只知道夢境顯示,「我」要尋找的東西,與海豚賓館有關,與四年多前和「我」共住賓館的女孩喜喜有關。「我」為什麼要去尋找一個說不清是什麼的東西呢?除了夢境的啟示再沒有其它理由,「我」的動機讓人費解。

這樣的開頭,是否讓你想起了卡夫卡《城堡》的開頭?

主人公K來到這個村莊,據說是因為受到了城堡的召喚,聘請他來這個地方做土地測量員。誰派他來的?我們不知道;他為什麼最後決定要來?我們也不知道;他來了之後到底想達成些什麼?我們還是不知道,我們只知道他不斷地想要這個村莊、這個城堡接納他的任命。——《梁文道:進退不得,是我們每一個現代人要面對的困境》

這種「說不清想追求什麼」的狀態很值得探究,因為它正是「我」當下精神狀態的表征——四顧茫然、內心空虛、找不到活著的意義,急迫地想要擺脫厭倦和無意義的生活。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夢境的啟示,給「我」提供了一個契機,藉此契機,「我」踏上一條找尋自我、找尋意義的旅途。

前面提到,小說開頭會給讀者以莫名其妙的感覺。但這絲毫不妨礙閱讀,讀者依舊會被這個故事吸引。

村上展示了高超的敘事技巧,他在開始時營造了一種悽惶而神秘的氛圍,讓人忍不住想知道,這個賓館曾經發生過什麼,又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接下來,村上又模仿偵探小說的寫法,用一個個突發事件勾起懸念,引導讀者追逐情節直到真相大白。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點,村上的文字和林少華的譯文太漂亮了。村上善於運用比喻和意象,善於營造神秘、懸疑的氛圍;他的比喻和意象,往往指向事物最核心的本質,像箴言般預示著命運的走向。

舉幾個例子:

海豚賓館便是這樣的賓館。它的不正常——已經混亂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不久的將來必定被時間的巨大漩渦一口吞沒——在任何人看來都毋庸置疑……不用說,特意選擇這裡投宿的,除去陰差陽錯之人,理當余者寥寥。

總是蜷縮在帳台里的經理是個中年男子,眼神悽惶,指頭僅存兩個。只消看上一眼,便知此君屬於時運不濟、命運多舛的一類——儼然這一類型的標本。如同在淡藍色的溶液里浸泡了一整天之後剛剛撈出來似的,他的全身上下沒有一處不印有受挫、敗陣和狼狽的陰翳,使人恨不得把他裝進玻璃箱放到學校的物理實驗室去,並且貼上「時運不濟者」的標籤。

2、人生就是追尋、失落、迷茫和再次啟程

「我」到了海豚賓館,卻發現如今的賓館早已不是當年破敗的樣子,它已被推倒重建,搖身變成一座超豪華賓館。

「我」懷著疑惑和不解住了下來,卻發現新的賓館透露出古怪:當「我」打聽老海豚賓館的消息時,所有工作人員都以一種事先統一過的說辭回答「我」的問題,一副諱莫如深的樣子。

「我」無意中得知了賓館重建時的土地糾紛事件,但順著這條線索查探沒得到任何有效信息。「我」的查探陷入困境。

不久後,「我」有了一場奇遇:「我」無意間進入了賓館的異時空,並在那裡見到了羊男(《尋羊冒險記》中出現過,一個披著羊皮的男人),羊男解釋了「我」的困境,並為「我」指引了方向。但他的話太晦澀了,「我」似懂非懂,依舊不知道自己在尋求什麼,又該從哪裡著手。

「我」又無所事事度過一天,直到新的線索降臨:在初中同學五反田主演的一部電影里,「我」看見了喜喜——那個曾與「我」共住海豚賓館的女孩。

於是,「我」回到東京,聯繫上五反田,從他那裡探聽喜喜的下落。一來二去,我們之間的友誼加深,「我」也被捲入他那外表光鮮內里早已腐爛的生活。

在回東京的途中,「我」結識了13歲少女雪,並與她發展出深刻的友誼。

通過上面這些介紹,你應該對這部小說的情節走向有了大致了解:

  • 「我」獲得啟示開始尋找,但卻不知道尋找什麼,只能靜待意外的發生和啟示再度降臨;
  • 果然,線索無意間降臨,「我」順著線索開始尋找;
  • 尋找過程中,「我」與新老朋友建立連接,新的連接將「我」捲入新的事件,新的事件帶來新的線索;
  • 「我」順著新的線索繼續尋找……如此循環往復,直到抵達終局,「我」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整個故事呈現「啟示——啟程——追尋——回歸」的故事結構。這與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總結出的「英雄故事原型」有異曲同工之妙。

「英雄故事原型」是坎貝爾在《千面英雄》中提出的概念,他搜尋閱讀了全球各地的神話與宗教故事,歸納出不同文化的英雄故事所遵循的共同結構。

他總結出英雄之旅必經的4個階段:

  • 英雄啟程——放棄當前的處境,開始歷險;
  • 啟蒙——獲得某種以象徵性方式表達出來的領悟;
  • 考驗——陷入險境,與命運搏鬥;
  • 英雄歸來——再度回到正常生活。

歷險歸來的英雄,都經歷了心靈的成長,變得更勇敢、更成熟。這種變化,在劇作理論中被定義為「人物弧光」。

這部小說中主人公的經歷,可以看做一種英雄歷險。但「我」的經歷與傳統英雄歷險故事略有不同:「我」所尋找的並不是像寶藏、魔法石這類實際物品;「我」的使命不是打敗一個真實存在的惡霸;「我」也沒有遭遇現實中反派人物的阻撓。

「我」的歷險是一個追求真相的過程——既追求現實中朋友失蹤和死亡的真相,也追求精神上關於人生意義的真相。「我」的追尋充滿了迷茫、失落,經常迷失方向,需要時時校準目標。

這個過程,何嘗不像每個人的人生歷程:

出發時,我們沒有意識也沒有目標;漸漸地,我們的自我意識初步覺醒,開始追求主流價值所認可的目標;但追逐目標過程中,我們也許會恍悟,這個目標並非心中所願;於是,我們陷入茫然,探索新的目標;我們嘗試追求目標A、目標B、目標C,既有收穫,也有迷茫;在每次探索中都收穫到意義感,但這種意義感似乎不能長久維持,我們不得不重新啟程去尋找……

那麼,「我」所追求的真相、「我」想找的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

小說里,羊男對「我」說,逃離人生虛無的方法就是「不停地跳舞」

你自己也必須全力以赴,不能光是靜坐空想,那樣你永遠走投無路。

跳舞!不停地跳舞!不要考慮為什麼跳,不要考慮意義不意義,意義那玩意兒本來就沒有的。

不能停住腳步,不管你覺得如何滑稽好笑,也不能半途而廢,務必咬緊牙關踩著舞點跳下去。

羊男所說的「跳舞」,不能從字面上理解。它實際上是一種隱喻。如何理解這個隱喻的內涵呢?

我從浙大心理學博士、著名心理諮詢師陳海賢的一段話里得到了啟發: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個故事,而人生的意義正是附著在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中的。我們先要有慾望,然後才會有挫折,接著才會在艱難的選擇中發現自己是誰。可以說,意義正是我們在對苦難的應對中發展出來的。

他的意思是,要找到人生的意義,就需要不斷地行動,與世界發生碰撞,並在不斷碰撞中,理解自我,定義自己的意義和價值。而這,也正是羊男所說的「不停地跳舞」的內在含義。

尼采說「上帝已死」,很長時間來作為人類社會道德標準與終極目的的宗教已經失去效用,再也沒有堅固的、被所有人認可的意義,我們只能在不斷地追尋、不斷地與世界互動中,才能找到意義。

還記得古希臘神話中那個不斷推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嗎?對當代人來說,不斷推石頭上山,也許並不是一樁苦役,而是一種逃離空虛和無意義的方式。

3、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文化中,人該如何自處

整部小說中,除主人公「我」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角色——「我」的初中同學五反田。他作為「我」的性格對立面而存在。

五反田成績優異、長相英俊、身材頎長、風度翩翩,是個「連上廁所小便也很優雅」的男人,幾乎完美無缺。從初中起,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會引起女生們的注目和欣賞。後來他成了演員,經常飾演教師、醫生等給人以信賴感的角色,這些角色無一不受眾多女性愛慕。現實中,五反田過著成功人士的生活——住高端公寓、開奔馳、出入高級場所,還有花不完的經費。

但五反田一點都不快樂。生活上,妻子與他離了婚,單身生活讓他倍感孤寂。工作上,演員職業給他帶來很多困擾:為了滿足觀眾的幻想和期待,他不得不壓抑自己得情緒和想法,戴著面具生活,久而久之,他喪失了自我。

甚至他的完美無缺也讓他困擾:他做什麼都能輕易做好,以至他分不清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厭惡什麼;沒有好惡,也就沒有恐懼、沒有期待,他的人生就像白開水一樣無聊。空虛的時候,他只能在女人、酒精那裡找點樂子。

村上春樹塑造的五反田這個角色,與主人公「我」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我」和他一樣有種虛無感,但至少「我」是一個我行我素、堅持自我的人,這種特質,讓「我」在這渾濁的世界保持清醒。

五反田與「我」的另一個差異是,我們對待「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態度不同。

小說中,村上不時借主人公之口,以理性的幽默表達對「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揶揄和嘲諷,例如他寫道:

人們崇拜資本所具有的勃勃生機,崇拜其神話色彩,崇拜東京地價,崇拜「奔馳」汽車閃閃發光的標誌。除此之外,這個世界再不存在任何神話。這就是所謂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

我們生活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浪費是最大的美德。

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就是要從所有的空隙中發掘出商品來……只要附以漂亮的包裝,貼上漂亮的標籤,便是堂而皇之的商品。

五反田是被資本操控的世界的積極參與者,是資本力量的受益者,但最終也淪為資本的工具與奴隸。

他的演員職業讓他名利雙收,但一旦踏入名利場,他就不得不更賣命的工作,去維持他那奢華的生活、維護他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他不得不創作那些在他看來低俗無聊的作品,以迎合大眾的惡俗審美。

一旦參與到資本的遊戲中,他便很難脫身,只有把「遊戲」繼續玩下去。

與他相反,主人公「我」一直游離於主流之外,曾經與人合夥開過事務所,後來辭了職,經歷過幾次冒險,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由於不依賴任何體制和他人的喜好生存,「我」無需違背本心去討好別人,也得以維持住一個完整的自我。

除此之外,由於沒有太多物質追求,沒有很強烈的消費慾望,「我」逃離了消費主義的陷阱,置身於資本遊戲之外。

小說中,五反田表達了對「我」的欣賞和羨慕。因為他的內心和「我」一樣渴望真實和自由,但他的內在自我與現實發生衝撞,在現實壓力下被扭曲。這讓他終日處於痛苦之中。最後,他只能以一種致命的悲劇性的方式,結束這種靈魂被扭曲的狀態。

結語

《舞!舞!舞!》講述一個34歲的男人,為尋找自我和人生意義而踏上旅程的故事。經歷不斷尋找、不斷失落後,「我」終於在僅存的愛情中,找到了心靈的暫居地,也在羊男的告誡中,摸索出對抗虛無的方式。

我們該如何對抗虛無,找到活著的意義?

不停地跳舞吧。正如尼采所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G05pWwBvvf6VcSZLNin.html





硬幣與錢幣

2019-10-14









蟬!蟬!蟬

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