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銀河補習班》是在上影節,看哭了十幾次,我想今年的暑期檔真的很強,觀眾能見到這樣一部好作品是很幸福的事。
沒過多久,各種電影各種原因的退出暑期檔,但好在《銀河補習班》留下來了,我就覺得國產電影還有希望。
經過一輪點映之後,相信更多看過電影的朋友一定會和我想法相同,《銀河補習班》是這個暑期檔不容錯過的一部電影。
這是一部講述男孩成長奮鬥的史詩電影。主角馬飛從班級吊車尾成為全校尖子生,再到實現航天夢想,時間跨度達三十年,涵蓋了從90年代初到如今的歷史事件,投射到個體的酸甜苦辣。
同時,《銀河補習班》又是一部關於兩個人的恢宏篇章。
影片以馬飛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讓觀眾見到一位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循循善誘的偉大父親馬皓文。
馬皓文背過鍋,離過婚,受過窮也受過累,這樣一位並不成功的男人卻給予兒子最好的愛。他通過言傳身教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幫助兒子找到人生方向。
導演組合鄧超和俞白眉這次在《銀河補習班》中減少喜劇元素,用娓娓道來的方式認真講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整部影片的拍攝是充滿艱辛的,其中最大的難點在於真實。
影片時長兩個半小時,片中故事包括了許多80、90後觀眾都經歷過的大事件,比如亞運會、98大洪水還有火箭升空。想要打動人心就不能有半點摻假。
為此導演二人下足功夫,無論從故事還是細節都能見到創作者的心血。
亞運會一場戲瞬間將觀眾拉進90年代。
為了還原歷史真貌,劇組找來1000多套服裝,動員上千位群演才得以呈現人山人海的熱鬧狀態;還還原了當時的警車、舞獅隊、醫療隊、花環隊等等;甚至鄧超舉著的亞運火炬也是找當年火炬的設計師定製的「同款」。
工作量最大的還是美術組,他們準備了數千張歷史概念圖去對照真實的老照片,一場戲下來的工作量相當於四部電影。
馬皓文建造的大橋在片中只出現了短短几分鐘,工作人員卻要在全國各地從上千座橋樑中選取最符合那個年代的一座。
還有更細節的,90年代的印刷旗幟、海報的技術比較落後,有落墨現象。影片沒有選擇高清的數位技術,而是返璞歸真選擇用粗糙的顆粒感去還原符合年代的真實。
還原歷史難,拍攝人造奇觀同樣很難。
比如高考結束後這一場戲。考生們宣洩地將捲紙丟到窗外,這個場面很多人都經歷過。但是這場戲不能用特效完成,特效公司有專業造雨的,也有職業降雪的,唯獨沒有天上下捲紙的特效場景。
於是劇組選擇用真的捲紙去營造高考的瘋狂,幾噸捲紙從樓上拋下來只夠拍攝幾個鏡頭,接下來又買來幾十噸才有了電影中的震撼還原。
即使是戲份較少的太空戲也容不得一點馬虎,將每一處細節都做到極致。
為了打造更真實的太空艙,道具組使用上萬個螺絲釘搭建整個平台。
為了貼近現實,劇組設計軌道艙時沿襲了蘇系製造,並請到了《太空救援》的幕後團隊來把關製作航天部分的戲。
飾演成年馬飛的演員白宇,每天要吊著威亞在十米以上的高空連續排練十幾個小時,要「精準控制每一塊肌肉」,以達到逼真的失重效果。
電影選擇困難的拍攝方式,也創造了難得的真實。
一部電影光在幕後下足功夫還不夠,《銀河補習班》真正的主題架構是故事中蘊含的父子情深的感動和獨立思考追逐夢想的勵志。
《銀河補習班》是愛與夢想的補習班,在這個補習班裡,兒子找回錯過的父愛,找到夢想的靶子。
而馬皓文的父親形象,則是這個補習班的靈魂人物。
馬皓文對兒子不僅愛得深沉也愛得講究方式。他沒有強迫馬飛為了提高成績去死讀書,而是讓他對學習產生興趣,讓他不只為了應試教育,更是為了樹立理想去學習。馬皓文鼓勵馬飛獨立思考能力的部分完美詮釋了什麼是理想父親。
因為鄧超、俞白眉在生活中都是父親,這層感情融入故事也使得電影更加感人也更有力量。
全片最感動我的一段是馬飛給父親留下一張小紙條,看過紙條後作為父親的馬皓文泣不成聲用毛巾掩面。那是一種壓抑許久的宣洩,情感力道十足。
這段戲的動人之處在於用無聲來表達真實又複雜的感動,而這些本來戲中沒有,是鄧超在現場的真情流露被俞白眉剪入正片的。
全片最引人入勝一處來自那句「草色遙看近卻無」。
馬皓文先是讓馬飛看遠處青草,之後再讓他近距離觀察草的顏色發現草色又不是那麼翠綠,於是古詩文的奧妙和魅力從抽象的文字變成了眼前的真實。
這場戲來自於俞白眉和父親的真實經歷。俞白眉多次提到,片中馬皓文的故事很多來自他的父親,電影也是他獻給父親的禮物。
馬皓文對馬飛的親子教育很值得觀眾思考。
教育是什麼?每個人的理解或許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教育不只是課桌和椅子那麼簡單,是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
非常贊同身為人父的鄧超對教育的看法,「身邊的人都在討論孩子應該上什麼學、報什麼興趣班、什麼幼兒園才是最好的,這些討論當然有價值,但我有點兒困惑,給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只有補習班?我覺得應該不是。」
鄧超對教育的理解潛移默化地滲透到《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對馬飛的榜樣作用,他用行動改變孩子人生的故事既勵志又感動。進而出現了片中的金句——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總是不禁感慨,馬皓文這個角色會是多少孩子心中模範父母的形象啊!成長道路上有這樣關懷備至的家人和愛的鼓勵,對於樹立人生目標會是多麼積極的影響。
影片聚焦成長和教育,不過沒有刻板地進行說教。馬飛從「爛泥扶不上牆」到登上學校光榮榜,在他身上可以發現很多人其實不是差在智商和努力,而是缺少健康和充滿鼓勵的學習方式。
「等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當初有人這麼鼓勵你,你的人生會不會有所不同?
也許填報志願時你就不會糾結是選擇就業率高的專業還是選擇熱愛的專業;也許畢業後也不用每天疲於奔命地過著996的生活而是堅定的為理想奮鬥。
電影表達美好的願景,父母的教育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尊重與關懷是教育的前提。
從馬皓文的身上,觀眾可以見到一位父親的深沉隱忍。
馬皓文的愛很克制,兒子許願時他嘴上「討價還價」,背地裡默默加班工作賺錢給孩子準備禮物;同時他又很嚴格,馬飛總等著爸爸來告訴自己什麼時候該怎麼辦,他回答說,「你自己的事兒別問我」,讓兒子懂得獨立思考。
類似《銀河補習班》這樣深度探討父子關係和教育方式的作品在國內並不多見。更為難得的是,導演鄧超和俞白眉從自身經歷出發,為影片傾注了自己的體悟和感情,使得影片極具真情實感,相信這份真誠自然也能感染到觀眾。
電影今天已經上映了,打個賭,這次誠意滿滿的鄧超,會讓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