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超越蘋果,距微軟「一步之遙」,英偉達有望登頂全球市值「一哥」

2024-06-06     金融投資報

本文共1600

閱讀完約4分鐘

金融投資報記者 陳雨禾

經歷股價連續上漲後,全球AI晶片巨頭英偉達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目前來看,英偉達不僅市值超越了蘋果,成為僅次於微軟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而且其接連翻倍的股價漲幅也賦予了資本市場更多的想像力。有觀點指出,英偉達的超預期表現,或將為AI領域帶來更多關注度。

製圖 卿子秀

股價猛漲市值再超蘋果

美國當地時間6月5日,英偉達上演「三連漲」,報1244.4美元/股,漲幅達5.16%;與此同時,公司市值也突破了3萬億美元大關,達到3.01萬億美元,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蘋果當日的收盤價為195.87美元/股,其3萬億美元的市值再次被英偉達超過。數據顯示,上次英偉達市值超越蘋果還是在2002年。

排名更替後,英偉達也成為了目前市值僅次於微軟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數據顯示,當日收盤的微軟股價為424.01美元,市值為3.15萬億美元,與英偉達的差距不到1500億美元。

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眼下英偉達的市值排名並非最大看點。因為從目前市值「三巨頭」的股價漲幅來看,英偉達與其他兩巨頭的漲幅對比十分懸殊。今年年初至今,微軟、蘋果的股價漲幅分別為13.17%和2%,然而,英偉達股價的同期漲幅高達147.26%。

不僅如此,從2023年年初至今,英偉達股價的累計漲幅已高達755.75%,翻了七倍有餘。因此,在不少機構的眼中看來,股價漲速迅猛的英偉達,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一哥」,或許只是「分分鐘」的事情。

據Wind數據

在股價超過1200美元大關後,英偉達即將進行的股票拆分同樣受到市場關注。據公司此前披露的拆股計劃,在本周五收盤按照10比1的比例拆股後,英偉達的股價將變成每股120美元左右,而原股東的持股數量也會相應增加。

有分析指出,拆股操作並不會影響公司的整體市值,但可能通過更加「親民」的價格,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以增加股票流動性。

業績與新品頻頻「出圈」

值得關注的是,在美國當地時間5月23日,英偉達發布超預期的最新財報後,公司股價也一度出現跳漲,3天內漲近20%。

彼時,英偉達披露的2025財年第一財季報告顯示,公司期內實現營收260.44億美元,同比增長262%;凈利潤則達到148.81億美元,同比猛增628%。此外,公司還預測其2025財年第二財季的銷售額將達到280億美元。

東莞證券認為,隨著雲計算廠商持續加大資本支出,英偉達產品有望快速放量,從而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公司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

本月初,英偉達CEO黃仁勛發表主題演講。在演講中,黃仁勛不僅高調宣布Blackwell晶片開始投產,並將在2025年推出Blackwell Ultra AI晶片,同時披露了公司下一代AI平台將命名為Rubin,採用HBM4內存,並將於2026年發布。按照英偉達的對外宣傳口徑,其首款Blackwell晶片名為GB200,是目前「全球最強大的晶片」。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算力成本的顯著下降,將使得處理海量數據成為可能。華泰證券認為,從低成本算力到高速互聯的AI革命已全面開啟。

券商繼續看多AI產業鏈

A股市場中,在6月6日三大指數整體下跌的背景下,部分AI概念股依然逆勢上漲。據Wind數據顯示,當天AI算力概念股工業富聯漲停,報26.07元/股;AIPC概念股立昂微漲停,報23.98元/股;半導體矽片概念股中晶科技漲停,報31.53元/股。

英偉達利好頻出,國內相關領域的公司同樣受到機構的關注。中航證券分析稱,英偉達超預期的表現,再次驗證了全球AI投資的持續高景氣度,疊加近期OpenAI、Google等大模型的陸續發布,A股市場的AI行情有望迎來「二次啟動」。

在英偉達Blackwell晶片投產後,由於Blackwell架構可以大幅提升推理優勢,因此有望加速AI推理應用的進一步落地。

國海證券表示,大模型訓練推動AI算力需求激增,算力產業鏈中的AI晶片、伺服器及零組件等環節有望持續受益。相關個股包括AI晶片領域的寒武紀、海光信息、龍芯中科、景嘉微等;伺服器領域的浪潮信息、工業富聯、中科曙光、華勤技術、紫光股份等;大模型及應用領域的科大訊飛、金山辦公、萬興科技、福昕軟體、焦點科技、虹軟科技等。

編輯|賀夢璐 校檢|袁鋼 審核|何穎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87617eccaeb056c840741fdbe4b75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