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蠢的人越自信?這3個認識世界的真相,越早告訴孩子越好

2023-11-15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為什麼越蠢的人越自信?這3個認識世界的真相,越早告訴孩子越好

在網上衝浪這麼多年,你是不是經常看到這類現象:

在網上噴別人寫出的東西是垃圾,自己真正下筆時就抓瞎;
覺得自己身邊即全世界,對複雜的事情缺乏耐心和想像;
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隨意發表看法,「攝影師的工作不就是拍照麼」、「火力發電多不環保,要我就全換成水電」。

有時候看到這些言論無奈之餘,暗暗祈禱自己千萬不要把孩子養成這樣。

在我看來,這種低水平的認知,才是真正的貧困。

有毒的認知偏差這麼多,我今天只挑3個最致命的認知陷阱,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1達克效應

釋義:全名也叫鄧寧·克魯格效應,你知道的越少就越自信,知道的越多就越謙虛。

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覺得周圍人都是傻子,只有自己最聰明的階段,這就是達克效應里的愚昧山峰狀態。

越不愛學習,獲取知識的渠道越片面單一,也就越容易產生優越感。

就如同達爾文所說:「無知比知識更容易產生自信。」

當你越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的時候,越要保持謙虛的態度,多觀察多了解多學。

反之,達克效應的另外一面是絕望之谷

你知道為什麼學霸很容易覺得自己考得很差勁嗎?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知道。

當你開始了對世界的好奇探索,願意打開知識的大門時,在積累智識的過程中就越容易去跟周圍人比較,進而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雖然這樣的落差感會讓你很沮喪,但這是你爬上開悟之坡的開端。

永遠也不要過分自信,也不要妄自菲薄,不讓愚昧之峰制約孩子向上生長的道路,也不讓絕望之谷磨損掉孩子奮鬥的激情。

讓孩子學會平視自己,才能看到帶領他們看到最真實的自己和世界。

2確認偏差

釋義:我們傾向於找到並記住能證實我們想法的信息。

有沒有發現,當我們遇到和我們不一樣的觀點時,總是更傾向去找一些支持我們觀點的信息加以佐證,而忽略了那些和事實相矛盾的信息。

像我家孩子有一次懷疑某個同學偷了自己最愛橡皮,跟我說了很多那位同學有偷東西傾向的動作,越看越懷疑。

直到有一天,那塊橡皮在家裡的抽屜縫隙找到了。

然後第二天我家孩子再去觀察自己同學,一點都不像偷東西的樣子。

所以一定要告訴自己孩子,如果先確定立場,再去找證據,有很大可能只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不要被自己的情緒和立場左右,學會兼聽各方的觀點,再從其中篩選出最不能被證偽的信息,才能更接近事情的真相。

3光環效應

釋義:如果你認為一個人有積極的特質,這種積極印象就會輻射到那個人其它的特質當中(同樣適用於負面特質)。

經常聽到一個詞,顏值既正義。

是的,我們容易被一些美好的事物所吸引,看到一個明星長得好看,就下意識地覺得他們其他方面也很優秀,這就是典型的光環效應。

而且,我們也很容易因為一個人某方面展現出缺點,進而否定他整個人。

所以,一定要告訴孩子,我們通過一件事只能看到這件事本身。就像我們不能憑藉一個人的興趣特長去判斷對方的人品,不能通過一個人的私生活去判斷他的專業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客觀地對別人做判斷,少些錯過,少些遇人不淑,也對別人少一些不合理的期待。

把孩子養得越大,也越來越認識到,讓孩子少走彎路的方法是及時告訴他們世界的真相。

電影教父中有這麼一句話: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盲目和偏見中,是無法滋生出真知灼見的。

永遠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猜忌和捕風捉影上,人有怎樣的思維認知,就會看到什麼樣的風景。

所以,儘早讓孩子走出這3個認識誤區,清醒地擁抱生活,才是給他們最大的財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8114cf275b1b6ac29187453190e2c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