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了!「小孩哥」「小孩姐」被誇上熱搜後,有人偷偷已經學壞了!

2024-01-16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壞了!「小孩哥」「小孩姐」被誇上熱搜後,有人偷偷已經學壞了!

最近,抖音熱榜被幾個孩子霸占好幾天。

五個孩子,時而在鏡頭前跳舞,時而在鏡頭後運籌帷幄。

別看慌裡慌張,就光看視頻拍攝的熟練度,可見也是下了一番苦功。

僅此單條視頻,獲贊150萬。

網友留言:

「懂行的人都知道,小孩子儘量不要太早學跳舞,容易傷到大人的自尊。」

「上干不過老的,下干不過小的,不活了【笑哭】」

「以前像他們這麼大的時候玩躲貓貓,大將二將,打溜溜和圓貼,現在的小孩,玩的真高級。」

……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小孩跟以前真的不一樣了。

以前的小孩,玩玩鬧鬧,思想單一。

現在的孩子,一張口是金句,一行動是「小大人」。

他們有了新的稱號:「小孩哥」、「小孩姐」

不得不說,年輕人腦子是好使!

當00後開始整頓職場,10後悄然以「反差」整頓世界

越來越多的孩子優秀的不像話,跳舞、唱歌是家常便飯,甚至年紀輕輕的「進體制」,講起了課。

10歲的小谷,在抖音已經當了兩年的「數學老師」。

178萬粉絲的她,置頂視頻點贊已超246萬。

無論是題型還是講課的抑揚頓挫,幾秒鐘就把你拉回課堂。

「熟悉的感覺,回來啦!」

AI智能解讀小谷,10歲的年紀,32歲教齡,讓人哭笑不得。

學識上超過成年人,算得上聰明伶俐。

有的孩子,也從網上學到一身的「伶牙俐齒」。

有位小男孩跟媽媽說:「班級有同學說他穿的不好看。」

媽媽連忙安慰他:「不是你不好看,你很帥。」

原本以為孩子內心受挫折,沒想到小男孩根本就不難過,還讓媽媽再買一樣的衣服。

理由是:「我就要穿一樣的衣服,憑什麼別人說不好看,我就不穿?我就要天天穿,讓他看習慣。」

這屆孩子,真的不懂內耗。

講真,「小孩哥」、「小孩姐」能把網絡和自身才能結合的這麼厲害,不簡單。

一個孩子的優秀,想必也不是孩子的成果,家長一定也在背後使了不少力。

當然,我們也清楚,「優秀」和「缺陷」從來都是雙刃劍的兩端

還有一大部分家長卻帶著孩子走向「另一個極端」。

他們聽之任之,當孩子哭鬧時,立馬遞上手機、打開平板,讓孩子瞬間安靜下來。

但是,魚龍混雜的資訊,暴露新聞、錯誤行動指導、不良語言環境……一股腦的全都衝進孩子的視野里。

「差勁」的父母讓孩子走向「歧途」。

孩子因無法辨別信息良萎,甚至可能面臨思想「扭曲」。

比如前段時間,某些短視頻直播平台出現未成年禁忌內容。

未成年懷孕、生子……以往極少發生的事情,在網絡直播中,輕而易舉被打破。

頻頻登上熱門的背後,是未成年人不能承受之重。

不禁讓我們黯然神傷,試問如果我們的孩子長期看這類信息,該多荼毒內心,傷害身體啊。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一款遊戲《瘋狂世界》,整體風格十分怪異。

全景只有黑白紅三種顏色,看到地上一大片的紅色印記,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血液」。

的確,很多孩子已經「天真」以為,血液是紅色的,地上有紅色,所以血液在地上是正常的,顯然這種認為極度錯誤,很輕易就把孩子引向「暴力」的終點。

另外,你聽過「網際網路狂躁症」嗎?

有些家長反映孩子特別容易動怒,拿起手機就安靜,放下手機就暴躁。

典型的「網癮」,一經染上,很難去除。

至今仍記得,2017年一部紀錄片《鏡子》,講述3位少年的故事,其中一位孩子因為迷戀網上軍旗遊戲,染上一身陋習。

沒日沒夜的玩,脾氣暴躁,對養育十幾年的媽媽拳腳相向,用刀刺門

最終孩子被送去管教。

一句老生常談的話,又不得不重新拿出來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只不過當下有所區別的是,以前是遇「人」,現在是遇「人」,遇「網」,遇「萬物」

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越來越不能放鬆對孩子的上網管教了。

正如包爸所說:「對現在的孩子來講,電腦、Pad、AI已經是他們寫作業必備的工具,就好像我們當年的草稿紙,鉛筆,橡皮。學習的方式和方法都改變了,老母親,老父親需要積極擁抱變化了。

未成年網民已經突破1.93億,意味著:

現在的孩子比上一輩人更早接觸複雜的信息。

為了不讓孩子學壞,各大網站紛紛推出「青少年模式」。

可有些資訊,卻「掛羊頭,賣狗肉」。

一些短視頻在青少年模式下明明播的是動畫片,台詞卻全是情愛、爭風吃醋,甚至直接涉黃,舉報也無法通過。

據統計,真正打開並使用「青少年模式」的人,並不多。

各大平台只不過增加了一條選項,至於你選不選,到底誰在看,它怎麼可能會關心呢?

非但不會關心,還會故意「拿軟柿子捏」。

彈窗廣告一會一個,明晃晃的寫著「線下約會」和「辦理貸款」。

稍不注意,孩子就會點進去,就很容易受騙。

而這種事屢見不鮮,卻又無法徹底禁止。

故此,對孩子上網,絕對不是僅僅靠平台就能控制的,更大的責任在於家長。

父母要明確做到以下3點:

第一:正確引導。

父母從思想上不能被「網絡」嚇倒,為避免孩子學壞,一刀切的把網線掐掉,往往體現的是父母的「無能」。

優秀的父母不怕孩子上網,反而會積極的提供恰當的網站和信息,為孩子鋪就一條路。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別的父母帶孩子看教育記錄片,而有的父母帶著孩子刷無聊短視頻

可能一天兩天沒差別,時間一長,兩類孩子的差距就拉開了。

第二:控制上網時間。

上網時間不能隨便給,不然孩子很容易有網癮。

「以網際網路制約網際網路」

比如,當下就有一些軟體就可以很好的操縱家裡的網絡設備,包爸也曾講解過《管控娃上網時間》,有興趣的家庭可以回去再看看。

第三:培養開放思維。

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孩子不去上網,完全不切實際。

父母首先要有開放思維,理解變化,把控變化,再用變化去化解變化

別再因孩子只要上網,就如芒刺背。

父母率先釐清網際網路的良莠之分,再鼓勵孩子去接受和學習適當的新事物,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

正如包爸所說:「只有我們先發現問題,我們才有可能通過解決問題產生巨大的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b1088e431a1aeb61888884c8bc000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