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前幾年的砂糖橘富了一批果農,那麼近三年的砂糖橘卻實實在在讓人領略到了「切膚之痛」。
從趨之若鶩到不想談及,砂糖橘把一個個果農陷在虧本里掙扎、糾結,欲罷不能。
自2017年瘋狂擴種以來,在「成本上漲,果價下跌」中膠著的砂糖橘,今年的面積達到歷史之最,產量也直逼巔峰。產量的飽和給市場銷售增加了不少壓力,也讓砂糖橘在「早采質低跌價大行情下行」的惡性循環中浮沉不定。
從各地銷售情況來看,從開市價5.5元/斤後,收購價一路下滑,近期跌至2元多/斤,一些差一點的果甚至到1元多/斤。儘管春節前又一輪銷售小高潮到來,但是價格好的也僅僅在2元左右徘徊,種植戶倒沒掙到多少!
眼下,沃柑、蜜桔、砂糖橘中晚熟品種已經重疊銷售廝殺多日,對整個砂糖橘產業而言,接下來銷售的出路依然任重道遠。
早采上市之痛!
有人說,今年的砂糖橘還沒開始買就結束了。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都是拜砂糖橘「早采」所賜。
這幾年,後期成熟的果子普遍爛價,而那些又酸又黃且沒有成熟的果子因為早上市反而賣得好價錢。採訪中,有種植戶表示,早上市的果子物以稀為貴,會有個好價錢,如果等到果子成熟了集中上市,就爛市了,只能白菜價!
據悉,今年早采的砂糖橘開始於11月中下旬,好的果子收購價可達到5元,甚至還多。面對這樣的高價,誰不動心呢?
不過,早采上市也有很多弊端:
首先,一部分砂糖橘未成熟就採摘,果子又青又酸,口感差,缺乏砂糖橘特有的風味,消費者不買單;
再者,採摘後的砂糖橘,由於保鮮期短,果農急於出手,瘋狂拋售,失去很多議價權,果商隨意壓價,只能低價銷售;
對果商來講,早先上市的砂糖橘出貨量非常慢,果品質量差,市場不認可,導致果商在後期不敢隨便再收,只能壓價。
目前,砂糖橘市場價格經歷三連跳後,產地基本已經跌至成本價。
另外,提前採摘上市的黃金期很短,短期獲利後不得不面臨後期長時間的低價。
其實,早采上市只是一個導火索。砂糖橘價格一直萎靡不振,早采上市不是唯一原因。2017年擴張的砂糖橘有的今年已經開始掛果,近500萬畝的種植基本達到高峰,產量相應增加。有人預估,今年廣西柑橘的產量在1022萬噸,砂糖橘占到一半。再者,沃柑面積也在增加,而且今年的沃柑也是提早成熟上市,沃柑和砂糖橘的銷售趕在一起,銷售的黃金期壓縮。
當然,這不僅僅是砂糖橘面臨的問題,其他品種的水果也是如此。收購商前期價格較高,後期壓價甚至不再收購,種植戶只能搶青採收儘早銷售。雖然政府、專家一直都是在勸說果農充分成熟後再採收,可是實際情況下一旦採收較晚,既面臨極低的收購價格甚至收購商完成採購預期數量後不再收購,大量果品積壓在種植戶手裡,只能眼睜睜看著前期投入的人工,管理費用化為一堆垃圾,實在痛心!
對於砂糖橘產能過剩,價格滑落的事實,我們要做的是,理性面對,不能單純通過早采上市而將整個市場帶入惡性循環之中。
百家果的無奈!
砂糖橘的掙扎還在於百家果的橫行!
縱觀今年的砂糖橘市場,定果的果商寥寥無幾,基本上都是百家果。目前百家果在廣西的永福、臨桂、金秀、象州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那麼,什麼是百家果?
一是收購方式,果商一車的貨來自許多家果農的果子;二是賣果方式,一些零散的種植戶直接把自己的果子拉去果檔銷售。在跟廣西一些經銷商聊天中,他們告訴記者,雖然存在即是合理,但是百家果確實不是一種好的現象,在價格沒定,定金沒收的情況下,果農就主動拉去買,最後都是低價賤賣的。「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平等的交易,沒辦法,沒有議價權,太被動了。」這位經銷商無奈地說。同時,他建議果農,果子要留在樹上,定好了價格再去買,否則拉到市場上,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據了解,百家果並非都是差的果子,但百家果買不上價卻是不爭的事實。有些果商抓住果農急於銷售的心理,即便是個頭均勻起沙,皮比較紅,也僅僅給了2元左右的收購價。對於那些青黃不一的就更不用提了。所以,百家果的出現,讓砂糖橘的品質參差不齊,嚴重打擊了消費者的積極性,消費者不買帳,市場就走貨慢,價格自然上不去。
實際上,百家果對整個砂糖橘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記者也從一些果商處了解到,由於百家果採摘於不同區域,施肥和小氣候決定了他們的成熟期各不相同,上糖情況和紅度差距也大,甚至部分果農為了趕時間搶價錢使用催紅藥水,果品表里不一等等各種情況造成果品不統一,甜度差別很大。直接的後果就是消費者不認可,最後也坑了這些果商,不敢再去拿貨。
所以,無論是對果商,還是對果農,百家果都是害人不淺。
量和質的碰撞
市場追求的是品質,而一部分果農一直想以量取勝,這也是砂糖橘容易低價的另一個原因。據了解,砂糖橘平均畝產1噸,但是畝產2到3噸的果園比比皆是,量大,市場飽和,價格就上不去。
我們都知道砂糖橘的品質是水果中比較好的,很多水果所不及,甜度高,熟透了的更是極品。這幾年,果農為了追求產量而忽視砂糖橘的品質,不僅會損害了砂糖橘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價格以後很難回升。眾多果商也表示內外品質一致較高的走貨快,品質永遠是制勝的法寶,是一切農產品出路的根本,是創收的關鍵。
所以,保住砂糖橘品牌,保住砂糖橘價格,提高砂糖橘的品質是當務之急!
尤其是針對目前砂糖橘「供大於求」的狀態,在數量上很難取勝,唯有在品質上下功夫。當然,這僅僅依靠政府管控是遠遠不夠的,果農要形成自覺,把品質當成目標,不盲目追求產量,爭取做到杜絕早采,嚴把品質關卡,建立品牌,並且利用地理緯度差造成的時間差以及綜合管理技術,拉大上市時間,做到錯峰上市,以減少砂糖橘總量增大或者說是產能過剩所帶來的市場壓力。
另外,如今時代,物產豐富,各種水果都有不同程度地過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要只盯砂糖橘鮮果市場,可以開拓渠道及加工環節,比如做成罐頭,榨成果汁,果皮製作成陳皮等,這都是應對產能過剩比較好的方法。
眼下,砂糖橘的銷售已經接近尾聲,春節前的一小波銷售黃金期已經到來,經歷價格連續跳水的果農該冷靜下來,審時度勢,適時拋售。與此同時,有人說,2019/2020年度將是廣西砂糖桔產業發展的「分水嶺」,那麼,希望廣大果農能夠頂住壓力,扛過這個接口,撐到最後,做真正的贏家!
(本文來源農資與市場雜誌,轉載請標明作者和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_gOdum8BUQOea5OwWn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