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
最近有人稱四川某官員被指涉及一起一起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該性侵案發生在於2020年春節期間,案發地在比鄰閬中的四川廣元。
昨日,據南充紀委監委網站消息稱,閬中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獻豐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最近,性侵未成年事件頻頻被曝光,從鮑某明事件,到四川綿陽東辰國際學校一副校長吳某長年性騷擾和體罰侮辱學生事件,再到廣漢中學高三年級一班主任陳某某,趁著學生備戰高考的間隙,對在校女生進行性騷擾,多名女生被其侵犯過事件。
這些人渣都在不斷地在挑戰道德底線。
有人說:「每十個兒童里,就有一個曾被性侵。 你,相信嗎?」
原本小尊是不信的,在小尊看來「素媛」只是電影角色,他們離我們的生活其實很遙遠,可是當殘酷的真相一件件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即使無法接受,但是它也真實存在。
今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全國檢察機關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決定起訴4151人,同比上升2.2%。
這一數據,牽動著公眾的心。
而這僅僅只是決定起訴的,還有那些害怕說出來的或者還在被隱瞞的還有多少?
以下是@女童保護的調查數據:
1. 2018年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17起,受害兒童逾750人
「女童保護」統計,2018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例317起,受害兒童超過750人(表述為多人受害但沒寫具體人數的,按3人計算)。2013年至2017年,每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14歲以下兒童被性侵的案例分別是125起、503起、340起、433起、378起。
2. 遭遇性侵人數中女童超九成,12~14歲年齡段兒童受侵害比例高
據統計,2018年公開報道性侵兒童案例的750名受害人中,女童遭遇性侵人數為718人,占比為95.74%;男童遭遇性侵人數為32人,占比為4.26%,這一比例較前幾年略有下降。
在750名受害人中,14歲以下的比例為80%,年齡最小的為3歲;14~18歲的比例為10.40%。
細分年齡段來看,7歲(不含)以下占比21.33%,7歲~12歲(不含)占比26.80%,12歲~14歲(不含)占比31.87%,14歲~18歲(不含)占比10.40%,另有9.60%的受害人表述為「未成年人」或「兒童」,但無詳細年齡。
從數據可以看出,被性侵兒童中,總體上14歲以下的占了大多數,其中7歲~14歲占比58.67%,為近六成;12歲~14歲年齡段的占比31.87%,相對較高,這也說明了兒童自我保護基本知識、防範意識和能力並未隨年齡同步增長,開始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同樣迫切需要加強防範教育。
3. 平均案例受害人數上升,一人性侵多人比例近三成
需引起注意的是,2018年案例總數雖然相比往年相對較低,但平均每起案例受害兒童2.37人,大幅高於2017年的1.60人和2016年的1.80人。
在317起案例中,一人性侵多人案例87起,占比27.44%,另有31起表述不詳。317起案例中,受害人2人(含)以上案例84起,占比26.50%;受害人5人(含)以上案例22起,占比6.94%;受害人10人(含)以上案例12起,占比3.79%。多人受害的案例在縣城及鄉鎮農村的學校發生較多,在84起案例中占比32.14%,且隱藏時間長。
4. 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性侵者多次作案比例高
「女童保護」統計發現,2018年317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0起,占比66.25%;陌生人作案87起,占比27.44%;沒有表明關係的有20起,占比6.31%。熟人作案比例高,從「女童保護」近幾年來發布的報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最高比例達87.87%。
此次統計的210起熟人性侵案例,包括了家庭成員作案、網友作案。
其中,師生關係案例71起,占比33.80%,比例最高;
網友關係案例39起,占比18.57%;
鄰里關係(鄰居、同村等)案例31起,占比14.76%;
親屬關係(父女、繼父女、養父兄、親戚等)案例25起,占比11.90%;
其他生活接觸(門衛、校工等)的熟人案例32起,占比15.23%;其他關係占比5.74%。
公開曝光的熟人性侵案例中,師生關係占比最高,但這並不代表著實際性侵兒童案例中占比最多的施害人職業是教師,因為師生關係特殊且性侵發生在學校等場所,更容易被曝光。
此類案件作案人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作案者不會自動終止。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監護是保護兒童安全的最重要方式,但有些性侵兒童的惡性案件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
女童保護統計顯示,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中,一人對多名未成年人施害的案件比例從2014年的15.51%攀升至2015年的28%。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教授王大偉介紹,公安大學曾對全國5800名中小學生做過一個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性侵害案件的隱案率是1:7,也就是說:如果有1起性侵害案件被揭露出來,背後會有7起不為人所知。
為什麼?
首先社會輿論對於被性侵過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壓力都太大了。
甚至絕大多數都會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這也導致只有部分案件真正進入司法程序。
我們發現,如今很多被曝光的性侵未成年案件中,時間跨度基本都很長,甚至長達上十年的。
因為一些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後因為恐懼、羞恥,不知道該不該求助、如何求助。
一些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後甚至不知道這是違法犯罪行為。
除了與不滿14周歲的幼女發生性關係可以直接認定為強姦罪外,其他的行為要構成強姦罪,必須證明發生性行為和違背女性意願,但相關證據的收集、保存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是否違背女性意願的證明,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強制猥褻等性騷擾類犯罪而言,其發現和證明的難度更大。
性教育真的不完善,讓大家給到這些孩子的支持極其有限。
有的父母並不相信孩子,甚至即使相信了,也覺得是丟人的。
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讓他們錯過了懲戒罪犯最佳時期和心理治療的機會。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知道,受到性侵犯不被家人相信和保護本身就是巨大的傷害。
很多人即使在確定了事實之後,仍然選擇忍氣吞聲,有的因為性侵犯是自己的老公兒子(比如那個問丈夫性侵了侄女該不該原諒他)、
有的父母選擇犧牲孩子,有的因為性侵犯是自己的親戚同事不敢撕破臉皮,有的是覺得孩子給自己丟人,有的是不想承受身邊人的議論······
一位女孩被舅舅性侵後和她爸媽說了這件事。
除了她媽媽,全家人都說是舅舅逗她玩,勸她息事寧人原諒舅舅。崩壞的是一個女孩對人性的看法,崩壞的是一個女孩原本正常的三觀。
很多性侵幼女的人渣沒有得到制裁,或許是因為犯罪成本太低而報警成本太高了。
一個小孩兒被畜生強姦了,甚至這畜生是小孩子的親屬,家人更多選擇卻是勸小孩息事寧人。
「既然已經這樣了,把麼把你爸爸/哥哥/舅舅抓進去有什麼好處嗎?你還是人嗎?你怎麼一點不顧及親情?」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談「性」色變,又怎能做好性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
以最高程度的認真去對待孩子們可能受到的侵害,正是大人們的溫柔。
其次社會環境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在一些經濟社會文化比較落後的偏僻農村,還有童養媳、娃娃親等現象,男女同居的實際年齡也低於法定結婚年齡,這很容易導致和縱容性侵未成年人的行為發生。
而在發達地區,一些未成年人追求所謂「時髦」的生活方式,隨意出入酒吧、夜店等場所,或者沾染毒品,這也容易導致性侵案件發生。
性侵未成年人是一種嚴重犯罪,它挑戰著道德和文明的底線,威脅著受害人的健康成長,讓許多家庭因此墜入深淵。
我國刑法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規定了較高的刑罰,司法機關也不斷加大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
但是,性侵未成年人的行為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還呈現上升趨勢。
因為這不僅僅只是一個法律問題,它同時也是個社會問題,必須多管齊下、多方施策。
比如,加強法治教育、性教育,改變落後的觀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加害人敬畏法律、尊重女性,讓受害人懂得自我保護、敢於說不。
加大對性侵犯罪特別是利用特殊職責地位性侵未成年人的打擊力度,加強對教師等職業群體的管理。加大法律制度供給,改變性侵案件發現難、證明難、打擊難等現狀。
而我們可以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我們要盡力去發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_4Sc53EBfwtFQPkdLV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