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印度總理莫迪在新德里紅堡發表演說,信心滿滿地表示:未來五年要將印度打造成為一個經濟總量達到 5 萬億美元的經濟體,並在2032年 GDP 總量突破 10 萬億美元,成為超過日本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按照印度的算法,莫迪領導的政府在過去 5 年中,經濟年均增速達到了 7%,不僅將其他國家遠遠甩在了後面,而且還超過了中國的增長速度,取得了經濟增長「世界第一」的成績。也就是說,印度用了 70 年才成為一個 2 萬億美元的經濟體,但在莫迪老仙的領導下,短短 5 年內經濟總量增加了 1 萬億美元,而且在未來 5 年內增加 2 萬億美元的 也是小意思。
莫迪老仙對自己推行的「一國一稅」改革寄予厚望,然而,印度人大多沒有像莫迪這樣樂觀。老仙只能給印度人打氣:「如果我們畏難不上,將何以取得進步?」
印度的底氣,來自巨大「人口紅利」。14億人口是印度的消費引擎,未來升級動能非常充足。印度的軟體製造業在世界也算是赫赫有名,塔塔集團也順利入世界 500 強。
印度人口中, 35 歲以下的年輕人約有 65%,這是印度顯著的人力資源優勢,這也吸引了蘋果、三星等巨頭前來印度投資。雖然印度不承認向中國學習,但偷師的印度一口氣創建了 400 多個特區,提出了「印度製造」計劃,計劃將印度打造成新的「全球製造中心」。
但是,莫迪在他的第二任期交上來的第一份經濟答卷卻並不及格。2019 年 1~3月 ,印度GDP 增速降至五年最低的 5.8%,上百萬人的就業機會受到嚴峻挑戰;莫迪雄心勃勃的 7條時速 300 公里高鐵建設計劃一公里也沒有建設;而印度政府將羊糞牛糞摺合成肥料計算在 GDP 之內的奇葩GDP計算方法,也讓國際社會對印度經濟數據真實性產生了嚴重質疑:印度的DOP增長,到底有多少水分?
印度著名經濟學家斯瓦米批評莫迪依靠外行組建經濟治理團隊,這些人既不懂經濟,也從不向莫迪彙報經濟領域的嚴峻事實,讓莫迪對印度的真實經濟情況「缺乏基於真實基礎上的清晰概念」,並產生了判斷和決策上的偏差,所以才喊出了未來五年要將印度打造成為一個經濟總量達到 5 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這樣的假大空口號。
《印度時報》也指出,自2018 年一季度以來,印度 GDP 增速大幅放緩,如果考慮到貨幣對美元貶值因素和通脹因素,印度的 GDP 增速實際上遠遠落後於絕大多數全球經濟體。
印度如果能夠實現未來五年 5 萬億美元的增長目標,每年經濟增長就必須保持在 10%以上。即使最樂觀的印度人,對此也不敢相信。因為從去年以來,印度失業率創下了 過去45 年來的最高水平,5 個印度人中至少有 1 人找不到工作。失去了人力資本有效素質支持,印度經濟的增長腳步能走得了多遠?
為了實現 5 萬億美元 GDP 目標,莫迪老仙計劃在基建領域投資 100 萬億盧比用於公路、鐵路、橋樑和醫院建設。但是,印度卻沒有財政去支持基礎設施的建設。目前印度公共債務達到 1.19 萬億美元,每年僅外債的利息支出就占了印度財政收入的 26%,政府手中根本沒有用來投資基礎設施的資金。
被莫迪寄予厚望的「世界級基礎設施建設」——全長僅508 公里的首條高鐵孟買至艾哈邁達巴德線,計劃在 2022 年 8 月 15 日印度獨立紀念日竣工,作為向印度國慶的獻禮工程。但是直到今天,該工程量僅完成了20%。在剩下的兩年中,幾乎沒有人相信老仙能完成剩餘的80%。
莫迪老仙,你的時間不多了,想實現五萬億的目標,想成為第三大經濟體,你得抓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