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座主墩索塔、170根梁樁基、12座輔助墩承台、12座墩身、30個墩柱,另有主墩承台、支撐墩、蓋梁、橋台若干,打下了海陵大橋的基礎。
——高80米的4座塔柱上斜拉著96根鋼索,49段鋼箱樑上平鋪著888片橋面板,構建出海陵大橋主橋的基本框架。
——近50萬噸混凝土、超過7300噸鋼筋、300多噸鋼絞線、700多噸斜拉索、近7300噸鋼樑、多達25萬套螺栓,建造出自重2萬多噸的海陵大橋。
合龍後的海陵大橋宛如巨龍橫臥在碧波蕩漾的泰東河和串場河上,落日餘暉中展現雄偉英姿。雖然還沒有完全建成,但已成為眾多攝影愛好者的網紅打卡地。
海陵大橋主墩採用群樁基礎,每個主塔下基樁採用76根直徑2米的鑽孔灌注樁。
站在泰東河邊仰視海陵大橋,橋底可見一段段鋼箱梁整齊排布,梁與梁之間可見一顆顆螺栓密布。在河的中間沒有橋墩,主橋就這樣懸空飛跨兩岸。在河的南北岸各有2座由墩台支撐的塔柱,高80米,每座柱頂上分別斜拉著24根鋼索。梁、斜拉索和塔柱共同拉起偉岸身姿。
資料顯示,我國至今已建成各種類型的斜拉橋100多座,成為擁有斜拉橋最多的國家,在世界10大著名斜拉橋排名榜上,我國占據8座。其中,蘇通長江大橋主跨1088米,是世界斜拉橋第二跨。海陵大橋是東台首座雙塔雙索麵斜拉橋。
海陵大橋在建設的過程中經樁基澆築、鋼樑吊裝、斜拉索固定、橋面板鋪裝、濕接縫鋼筋鋪設、橋面板預應力張拉、斜拉索二張等建設工藝,這些工藝中又套著多重建設工序。
已經合龍的主橋橋面平坦通暢。一段段鋼箱梁被一塊塊預製橋面板覆蓋,橋面板之間的縫隙已施工完成,完全看不出痕跡。海陵大橋主橋共使用了49段鋼箱梁,其中最大梁段重達334噸。中跨所有鋼箱梁在南通的工廠焊接成段,通過水運運至東台,現場吊裝需藉助可承重160噸重的架橋機輔助。
項目總工陳昭安介紹,吊裝箱梁是海陵大橋建設的難點。為了保證吊裝箱梁時的施工安全,吊裝鋼樑需避開航運繁忙期。每次吊裝,運輸鋼樑的船舶需夜間行駛,凌晨到達大橋橋底,現場工人需在短短几個小時內完成吊裝。
海陵路南延工程是我市「新交通」實踐中的五大工程之一,市交通運輸局主要負責人挂圖作戰,專人蹲點,協調解決矛盾和問題。施工方在推進工程進度上搶時間、鑽雨隙,青年突擊手、黨員先鋒隊迎難而上,比學趕超,攻克一個個節點難關,保質保量穩步推進。
7月初,記者採訪時,主橋正進行鋼絞線下穿、張拉等工作。短短几日之後再去現場,整條路路基瀝青下面層已經攤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