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威海的市中心到底會在哪裡?

2019-10-16     威海新樓市

作者:威海新樓市 原創首發於公號:威海新樓市

威海本地專業的地產裝修公號,分享對生活和創業的思考,在威海買房裝修的大傢伙都在關注!每天一篇原創文章,獻給每一位愛威海的朋友,歡迎關注公號:威海新樓市。

外地來威海旅遊或者置業的朋友們經常會問我們:威海的市中心在哪裡? 前段時間一些文章也發出了類似觀點的問題。

關於威海目前的中心在哪兒,網上主要有兩種聲音:一種是老中心城區論,一種是經區論。老城區有最大的威高、百貨、華聯等威海最大的商業綜合體,匯聚著年輕人的時尚元素,代表著威海的潮流文化聚集地。而經區同樣也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商圈,海上公園的沙灘休閒資源,和韓樂坊步行街夜市,吸引著眾多年輕人和財富者的聚居。那麼到底哪個才是威海的中心呢。

經區論

這部分人群認為當下經區是威海發展和崛起的板塊,年輕人更多,同時因為靠近三總站和海邊公園,更受外地人關注一些,另外,在皇冠區域也聚集了大量的韓國人定居,工作。並且在經區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車站豪業韓樂坊商圈,齊魯商圈,九龍城商圈以及皇冠海上公園一片公園旅遊區,在節假日及周末會聚集大量的本地中青年消費群體和外地遊客群體。

自從威海汽車站從市區搬到經區後,隨著與火車站、高鐵站的整合融通,加上威海港口的搬遷,使得經區逐漸成為威海的交通樞紐區域,東鄰東部濱海新城,南對接溫泉、臨港、榮文乳。經區也成為縣域本地年輕人在市區工作、買房的首選位置,同時由於交通便利,也吸引著外地移居群體的青睞。可以說,是集聚了威海最大消費能力的區域。同時,在產業上,以服務外包、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為主的產業結構。經區是威海市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高端製造業的聚集區,形成了以船舶及零部件、通用與專用設備、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食品醫藥、新材料、電力能源、輕紡服裝八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服務外包、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第三產業占有重要比重。農業以發展城郊特色農業為主。因此,有人認為,人氣居高不下、產業結構和現代服務業發達的經區,隨著城市的南拓東進,經區會成為未來最有潛力的區域。

老城區市中心論

宏觀來說,在人口,商業配套,交通配套,政教醫療資源方面,主要集中在環翠區主城區。當然,這只是對於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來說。當然對於外地遊客來講,吃喝玩樂游,去威海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最新鮮時髦的商業綜合體,準確的說集中在振華-華聯-百貨-威高-環翠樓-大世界一帶,尤其是本地年輕人最喜愛的威高廣場,以及外地人最喜歡打卡的夜市。以及論文化氣息老城區也更濃厚一些,城樓環翠樓、幸福門,還有一些舊時代的古建築能更好地體現威海本來就不厚重的城市底蘊。因此大部分人認為老城區市政府所在的區域是威海的市中心。

用帶狀城市理念看威海

的確,威海當下最大的商業綜合體還在威高廣場,當然經區的發展態勢也很迅猛,在人流量甚至有趕超的趨勢。為了爭哪個是中心,網上也唇槍舌戰。我們給大家帶來一種理念,即——帶狀城市的發展模式來看待這個問題。帶狀城市,一種主張城市平面布局呈狹長帶狀發展的規劃理論。帶狀城市具有雙中心和多種新的特點,城市道路沿軸向分布,在城市規划上,有蘭州、深圳和青島等應用了這種方式。蘭州是由於特殊的地理形態,說說離我們最近,特性較為相似的青島:青島市在1990年以後則是沿膠濟鐵路線是帶狀發展,後來則是沿海岸線發展,煙台也是帶狀濱海城市,主城區沿海岸而建,最長處約80公里,最短處不足5公里。而同樣,威海,也是這樣的城市。因此多個中心點的出現將會是未來的趨勢。

我們看一下威海的城市布局:

威海南北向狹長的城市發展形狀,土地開發突出特點為:帶狀城市以交通幹線作為城市布局的主骨架,人口和就業需要的城市生活和生產用地,平行地沿著交通幹線兩側布置。使得青島路和世昌大道集中了威海主要的人口、居住區。這雖然給公共運輸帶來了便利,但隨著城市化的進行,還是給城市南北向交通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南北向主幹路集中了城市大部分交通量,威海帶狀城市土地利用形態,其交通特徵集中體現為「縱向公交,橫向慢行」。當主城區的規劃用地飽和之後,居住和就業的邊際成本就會增加,城市發展會找到一個新的區域形成規模。而威海受限於地理形態,只能在有限的帶條狀中外延。因此,人口和產業被市場這雙「無形的手」,分攤到了帶狀城市中的各個可以形成樞紐的「點」上,經區——正是符合這一「點」的區域,因此近幾年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威海帶狀組團型的城市格局將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下一個大型的點,在前面的文章我們提到過,就是——臨港區。

因此,我們的觀點是,儘管威海當下仍舊以老城區為中心,隨著精緻城市的建設,我們相信在未來,老城區會也將還是威海的中心。但是另一方面來說,只要城市化在進行,帶狀鏈珠型形態將會是威海城市發展的歷史規律,即每個鏈珠樞紐區域都會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居住、娛樂的中心圈。比如正在形成的經區城市副中心,以及臨港區會形成康養小鎮和剛需居住區,向南對接文登城區,以及東部新城和西部雙島灣形成新城開發使得整體呈現一個主軸發展、兩翼支撐的帶狀格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p4C1m0BMH2_cNUgD2i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