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過敏性疾病好發的季節。由於空氣污染、風沙、霧霾、人口密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人體接觸過敏原的機會增多,使得過敏性哮喘的發病現象逐年增加。
秋季過敏性哮喘多發,日常調理需要注意這四點
對於發作性肺部過敏性疾病的哮喘病人來說,秋季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季節,因為秋季的氣象因素會對哮喘造成很大的影響。
溫度是氣候影響人體的主要因素。哮喘症狀發作多在氣溫驟降時,因為氣溫驟降對人體是一種刺激,可以影響神經、內分泌及免疫功能。
哮喘一般在冷空氣入侵造成明顯的降溫過程中,或降溫結束後1~3天內發生。當冷空氣不強,降溫幅度較小(≤3.0℃),但溫度日差較大(一般≥13.0℃)時,也會誘發哮喘病。
另外,晝夜溫差大時人體易受涼,在溫度日較差(日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出現極大值後的4天內,往往會誘發哮喘病。
濕度變化也能誘發呼吸道系統疾病的突發或加重。哮喘病高發期一般出現在相對濕度的峰值和谷底之際,濕度過大或過小對哮喘患者均不利。
一方面,濕度過大可影響人體體表水分的蒸發,為促進水分的排出,人體通過加快呼吸來代償,結果加重了氣道的阻力,容易誘發哮喘;另一方面,濕度太大還會促進細菌繁殖、塵蟎孳生,這些致病微生物侵入氣道後也易誘發哮喘。
相反,濕度過小可使呼吸道黏膜乾燥,影響氣道的排痰排異功能,從而加重病情。
在海拔3 000~4 000米的高原上,氣壓約為0.7個大氣壓,人們能生活自如,在相當於15個大氣壓的高壓環境下,人體仍能承受。但是氣壓在短時間內變化很大時,人體就不能適應了。
氣壓驟然降低時可使支氣管黏膜上的細小血管擴張、氣管分泌物增加,支氣管管腔變得狹窄易發生氣管痙攣,從而激發哮喘。另外,低氣壓可使各種過敏源,如花粉、塵蟎、動物皮毛、細菌、灰塵與工業性刺激物不易向高處飄散,而易於向低處散落被吸入呼吸道。
風能影響人體的熱代謝,對體溫調節有重要作用。氣溫不同時,風速大小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當氣溫低於30℃時,風速越大皮膚溫度降低得越多;氣溫在15℃以下時,風對人體的調節相當明顯。
所以,哮喘病人要特別關注氣象因素,根據氣象台的天氣預報作好應變準備,以減輕氣象因素對自身疾病的影響。
秋季過敏性哮喘多發,日常調理需要注意這四點
哮喘病人過秋天,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注意穿衣和飲食,注意居室潔凈;注意常活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進入秋涼季節的哮喘患者,需注意氣候變化,隨時增添衣服,以防受寒發病。
在衣料的選擇上,羊毛內衣、鴨絨背心、動物毛皮衣物及腈綸、滌綸等化學纖維衣料,易引起哮喘發作,故哮喘病人的內衣以純棉織品為宜,且要求面料光滑,柔軟平整,衣服不宜過緊。
另外,哮喘患者的衣褲要經常拿到太陽下暴曬,以殺滅蟲蟎等致敏病菌。
目前醫學上已確認有許多食物可引起哮喘發作,如新鮮海魚、蝦、蟹、秋茄等食物,哮喘患者應避免食用。
寒性哮喘者不宜多食性偏涼的食物,如生梨、菠菜、毛筍等,而應進食性溫食物如羊肉、鵝肉、姜、桂等;而熱性哮喘病人則正好相反。
荸薺、白蘿蔔、胡桃肉、紅棗、芡實、蓮子、山藥等具有健脾化痰、益腎養肺之品,對防止哮喘發作有一定作用。
哮喘發作時應少吃脹氣及難以消化的食物,如豆類、馬鈴薯、地瓜等,避免腹脹壓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難。
哮喘多在夜間發作,因此患者臥室既要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又要保持空氣流通。
剛用油漆噴塗的房間不能入住,至少應打開門、窗流通一周,以防接觸後過敏。
哮喘患者的衣被、床上用品應少用絲棉及羽絨製品。
要注意打掃死角灰塵,避免能引起過敏的蟎蟲滋生。
秋涼季節,患者應注意運動和耐寒鍛鍊。可從夏季開始用冷水洗臉,若身體許可,還可堅持用冷水擦身,持之以恆,可以增強免疫禦寒能力,減少感冒和哮喘發作。
另外,秋高氣爽,登高遠眺、遊覽名山大川,也能愉悅心情,放鬆精神,舒張氣管,對預防哮喘發作有積極作用。
(文/張洪軍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