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見併發症之一
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多種多樣,感染則是其中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膚感染等等,這是由於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的機體抵抗力更低,並發感染的機會也就更多。
壞死性筋膜炎可能很多人從未聽說過,它是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的一種感染。
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以皮下組織和筋膜壞死為特徵的廣泛而迅速的軟組織感染。它是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其中化膿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是重要的病原菌。如果糖尿病長期得不到妥善治療,血糖控制不好,免疫功能低下,即使是一個小傷口,也可能造成感染擴散,並引起廣泛、嚴重的急性壞死性筋膜炎。
小傷口也不可大意
壞死性筋膜炎常伴有全身和局部組織免疫功能的損害,可繼發於輕微皮膚損傷,如擦傷、挫傷、蟲咬、肛周膿腫引流、拔牙、腹腔鏡手術後,乃至於注射後。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也可誘發壞死性筋膜炎。
壞死性筋膜炎起病急,早期不容易引起注意,往往是皮膚出現紫紅色片狀的紅腫,伴有輕微的疼痛感,但在24小時內即可波及整個肢體。也有的患者呈緩慢性起病,病變部位皮膚發紅或發白,腫痛,如同瀰漫性蜂窩織炎表現。
在病變繼續進展過程中,由於病灶部位的感覺神經被破壞,疼痛感會逐漸轉變為麻木、麻痹感。而隨著局部血管的破壞,皮膚逐漸變為紫黑色,可出現含血性液體的水皰。皮下組織最終液化壞死,可產生惡臭。隨之出現全身中毒症狀,患者出現畏寒、高熱、厭食、脫水、意識障礙、低血壓、貧血、黃疸等表現。如救治不及時,可出現中毒性休克。
壞死性筋膜炎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狀
早期診斷,儘早清創,應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療,是治療壞死性筋膜炎的有效方法。由於壞死性筋膜炎大都是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致病菌包含各種需氧菌、厭氧菌,因此應該儘早聯合應用抗生素。徹底清創,充分引流是治療成功的關鍵,需要通過外科手術,徹底清除壞死筋膜和皮下組織,再用3%雙氧水、甲硝唑溶液或0.5%~1.5%高錳酸鉀溶液等沖洗傷口,用浸有抗生素藥液的紗條濕敷,每4~6小時換藥1次。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尤其應警惕壞死性筋膜炎的發生,這種病症往往進展迅速,容易惡化,有時可引起全身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須提高對糖尿病並發壞死性筋膜炎危險性的認識,積極地對壞死性筋膜炎加以防治。
皮外傷要及時消毒
要想預防壞死性筋膜炎,首先需要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積極地治療原發的糖尿病和局部的皮膚損傷。如果有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的情況,需要注意加強全身營養,預防外傷的發生。當發生皮膚創傷時,要及時清除污染物,消毒創口;當發現可疑壞死性筋膜炎症狀時,要積極地就醫進行診治。
參考文獻:
[1] 王偉,孫新娟,羅寧. 糖尿病合併壞死性筋膜炎診治體會[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16):59-60.
[2] 張小珍,吳春燕,李海燕,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肛源性壞死性筋膜炎患者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12,13(1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