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雍正皇帝,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頗為有名的明君。在他統治期間,他對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為了加強對西南地區的控制,他宣布實行改土歸流。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他實行攤丁入畝制度,減輕那些沒有土地農民的經濟負擔,從而促進了人口數量的增加。此外他還對財政進行整頓,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貪官污吏的出現。
在政治方面,他獨創密折制度來控制全國上下,更好地把握各地所發生的大小事物。他還一手建立了軍機處,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一時之間達到了頂峰。這康熙皇帝的皇位本來就來之不易,能夠在九子奪嫡的戰爭中奪取最後的勝利,這雍正皇帝自然是有真才實學,為了坐穩皇帝寶座,他推行的改革在根本上維護了國家的統治,使清朝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清史稿》中記載:「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
母族卑微,憑藉自身才氣得康熙看重
根據歷史記載,雍正皇帝的母親出生低微,在康熙皇帝後宮中本來就有許多達官顯貴出身的女子,母族沒有任何幫助的雍正在眾多皇子中間自然是不惹人矚目。根據清朝的慣例,親生母親是不能撫育自己兒子的,因此在雍正滿月之後便被皇后所撫養長大。
在後宮那樣背景下長大的雍正從小就十分敏感,他知道自己應該牢牢的把握住皇后,便在皇后面前表現的十分良好。在他六歲的時候,他便被康熙皇帝送入書房讀書,在一邊學習儒家思想的同時一邊學著寫滿族文字。等到他年齡稍微大點之後,康熙皇帝便將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他。眾所周知,康熙皇帝喜歡外出巡遊,便常常將雍正留在宮中處理朝政大事。
康熙三十五年,年僅十九歲的雍正曾經跟隨康熙皇帝征討葛爾丹,雖然雍正沒有親自參與戰爭,但是最積極的為軍隊部署出謀劃策,因此獲得父親康熙皇帝的賞識。
九子奪嫡,成為贏家
康熙皇帝膝下兒子眾多,在晚年的時候,自然便爆發了奪嫡之戰。康熙最開始屬意的繼承人是太子胤礽,奈何太子太不爭氣,多次惹怒康熙,康熙曾經兩次將他罷免。雍正清楚自己父親的打算,在最開始選擇追隨胤礽,並與其他皇子保持較為良好的關係。
康熙四十八年,皇子們的鬥爭因為康熙帝身體欠安正式進入白熱化,各皇子為了謀得皇位,紛紛結黨營私。康熙帝十分憤怒,恰好這時雍正適當的在康熙面前表達孝順之意,言明自己沒有爭奪皇位之心,以此降低了其他皇子對他的忌憚,連康熙皇帝也覺得甚是安慰,卻不知這是雍正在在韜光養晦。就這樣,在重重密謀之下,雍正皇帝最終成為了九子奪嫡的贏家,繼承了皇位。
積極改革,強化皇權
成為皇帝之後的雍正皇帝並沒有放鬆警惕,因為他知道他還有許多的敵人在暗處虎視眈眈。為了坐穩皇位,鞏固自己的統治,他開始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
首先,他繼承了父親康熙皇帝的密折制度,並且還擴大了其範圍,從而幫助皇帝更好地了解天下情況。其次,他還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設置了軍機處,軍機處就是將皇帝所信任的大臣一起請到皇宮中來處理政事。這軍機處的建立是清朝政治機構改革的一大重點,也標誌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除此之外,或許是不想在晚年的時候經歷,就此奪得那樣的情況,他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就是將他屬意的繼承人名字寫好放入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等到皇帝駕崩之後取出來宣讀。劉桂林曾經這樣評價雍正皇帝:「清世宗初政所表現出來的才能,非同一般,其精力過人、勤奮、幹練,亦為常人所難及。」
在治理國家方面,雍正皇帝確實具有才華。在他的統治下,不僅開創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政治制度,還建立了新的政府機構。從而進一步加強了皇權,鞏固了愛新覺羅家族的統治。在他的治理之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再次歸順清朝,西北的葛爾丹也再次臣服在清朝手下。由此看來,在雍正皇帝的治理之下,清朝的各方面都有所發展。
參考資料:
《清史稿》
《清實錄·清世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