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潤咋這麼多「奇葩」村名?切!那都是有文化滴

2019-08-23     唐山大牌

唐山市豐潤區文化昌明,人傑地靈,其人口多,面積大,村子也多,其中不乏「奇葩」村名。這些名字因何而來?細細查看才發現,原來它們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河北張兵馬莊

據查其清代建村,傳說當時有個姓張的,官居兵馬大元帥,來此占產立業,故稱村名張兵馬莊。因還鄉河東西走向穿過村中,村內南北交通不便,1961年以河為界分成兩個村,該村居北,稱河北張兵馬莊。河南的叫河南張兵馬莊。

西偏坨

據《梁氏譜書》記載:明永樂元年,梁姓自山東臨沂縣白廟子村遷此定居建莊,因村中房屋均坐落偏斜,故稱村名偏坨。後人丁繁衍,又分成三個村,東為東羊莊,西叫西虎莊。又因東羊莊忌「虎吃羊」,遂改村名西虎莊為西偏坨。

指務

指務村原址在原豐潤縣黃昏峪人民公社,因建邱莊水庫,1963年搬遷至此。相傳清朝初期,有王氏居民由山東遷來,定居於還鄉河北岸,燕山南麓,村落終年有霧,不利農作物生長,故取名止霧,意為除止濃霧之意。1920年後,「止」「指」諧音,改稱指務。遷建到此後仍沿用至今。

大黑馬甸

相傳唐初建村,初稱拿馬甸,後改稱大黑馬甸。《豐潤縣誌》有雜文記載:「望馬台在縣西閻家鋪,相傳唐太宗東征時,曾屯兵於此,有黑色神馬飲於潭,尉遲敬德築台以望,遂計得之,今黑馬深潭猶在,石碑墜入水中不可考」。後有人傳,大黑馬甸即為當初尉遲敬德設計得神馬之處。

高麗鋪

原名黃草坨、謊糧坨。唐朝時和高麗(今朝鮮半島)的往來日益增多,此為高麗人陸路進京的必經之地,元朝時設立驛站,該村已有許多高麗人了,遂得名高麗鋪。

三神莊

位於四神莊西偏南2.3公里處,地勢平坦,黑壤土,居民均為漢族。據查,明初於該地始建三個小村,居西者稱鬼王莊,居南者稱趙家林,居北者稱普慈庵。後將三村合一,稱三神莊。另有傳說,古時候有八位神仙,出自八神莊。經四神莊定居四個,過三神莊定居三個,最後只剩一名皂神,定居今皂神莊了。而且四個村子均相距不遠,雖屬神話,但說起來倒也比較連貫。

三女河

建於明初。村中傳說:元朝末年兵荒馬亂,一夥賊兵獸性發作,對三個姑娘窮追不捨,追至此地,三個姑娘走投無路,前是河水,後有淫兵。為保潔身三個姑娘毅然投河自盡,遂得村名三女河。

七樹莊

據查,原村中白馬寺中有碑文記載:唐初修廟建村,白馬寺為唐初名將尉遲敬德監修。因村人忠誠國家,唐太宗曾下旨免除該村捐稅,故得村名「齊恕莊」,後至清道光年間白馬寺中有七棵柏樹,長得十分壯觀,遂藉此改村名七樹莊。

皇親莊

該村始建於明代,原名「聖泉安」。今村內仍流傳明崇禎皇帝曾選該村周姓姑娘為后妃,故改村名皇親莊。

吳事莊

清康熙年間,吳、王、李三姓建村,吳姓居多,遂起村名吳家莊。後又因村址地勢較高,經常無水,而稱無水莊。軍閥混戰的年代,村民為求太平,改稱吳事莊。

石盤爐

據查唐代建村,傳說當時該地有一寺廟,內有石質香爐一座,並有八棱石碑,上刻:北有九龍嶺,此有石香爐。遂藉此得村名石盤爐。

黃昏峪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東征至此,正值日落黃昏,遂稱村名黃昏峪。又說村址坐落於群山之中,每日光照時間較平原地區少,乃得村名為黃昏峪。

銀子山

據查,明代附近古仁莊因山洪爆發,村中部分村民為避洪水來此建新村。《豐潤縣誌》載:銀子山在城東北二十五里,每逢夏雨初霽,白石層磊,望若銀山,附近村民故以之名村

八間房、九間房

據查明代張姓建村,當初只蓋房八間,遂得村名八間房。

據查清道光年間,有李姓三人自遵化平台村遷此立莊,當時共建九間房屋,遂藉此稱村名九間房。

皈依寨

據查該村始建於宋朝末年,因該地有一天然巨石,形似烏龜,村址坐落於石前,故得名龜頭寨。後人又於巨石上建一寺廟,稱皈依寺。清末,經寺中長老依據寺名改村名為皈依寨。

東那母莊

相傳該村與西那母莊同建於宋初,始稱東騾馬莊,後因宋金交戰,該地為金軍占領,遂改村名東那母莊。(據說「那母」二字系蒙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Ma6xWwBJleJMoPMyt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