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周這個東西,對於大部分吃瓜群眾來講,就是個看戲的場合。
一到各大時裝周開幕的季度,各路明星紛紛受邀前往,就是沒受邀的,也想擠破了腦袋在秀場合影留念一下。明星也好,名流也好,儼然把時裝周當成個爭齊鬥豔的場合,秀場就是他們的戰場,外貌就是她們廝殺的武器。
暗 流 涌 動
不過看秀這種爭奇鬥豔的風氣,其實也不是近年才興起來的。要從時裝秀的歷史來追根溯源的話,這種現象其實是有來源的。
時裝秀本來是宮廷名媛聚會,也就是時尚沙龍。
沙龍文化最早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一開始其實是各種上流社會男女聚在一塊兒聊聊時事政治,交流思想,吹吹牛逼的活動。
既然都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小姐們混在一塊兒,穿著上自然誰都不能被比下去。
大型的沙龍大概是醬嬸兒的
後來沙龍也慢慢開始接納中產階級的參與,沙龍這個「時尚圈」成了普通人看向上流社會的一扇窗口。
沙龍文化中的種種著裝時尚也擴散開來,成為了當時的時尚風向標,讓普羅大眾爭相效仿。而頂尖的沙龍也讓各路人馬趨之若鶩。
風靡一時的洛可可風格女裝。極盡繁複奢華的代表。大量褶皺和蕾絲,加上極其誇張的腰臀比,可謂是要靚不要命的代表。
就像現在大家熟知的服裝元素蕾絲,就是通過時尚沙龍發揚光大的。
最早的蕾絲花邊因為做工繁複價格昂貴,是皇宮貴族的專屬,到了中世紀更是成了身份的標誌。
而講蕾絲髮揚光大的,則是18世紀的歐中沙龍女王——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蓬巴杜夫人成了國王情婦以後,就成了當時有名的時尚icon,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帶貨大王。
因為在當時,女性著裝方面很多部位是禁止暴露的,她就把禁止暴露的地方都給替換成了蕾絲,被她這麼一改動,蕾絲在法國風靡一時,成了洛可可風格女裝的代表。
著名帶貨女王蓬巴杜夫人,可能比現在的流量明星還狠。
蓬巴杜夫人有個標誌性的妝容,就是在臉上貼黑痣。就連這種我們現在聽起來一秒變媒婆的做法,也作為挑逗性感的象徵在當時被普羅大眾爭相模仿。
當時這種時尚從上流社會被一路普及到民間的模式,跟現在的時尚產業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到了後來,在當時的宮廷名媛聚會上,有人用石膏製成的時裝模特展示新式的時裝衣服,供名流們挑選,徹底把展示服裝這個事情和賣貨掛鉤了。
而1858年,著名的法國高級時裝創始人Charles Frederick Worth為了推銷服裝,想了個新推銷方法,讓店裡的女店員穿上店裡要推銷的羊絨披肩,充當人體模特兒,沒想到大獲成功。
Charles Frederick Worth和他的作品。茜茜公主是他的忠實客戶
而真正的時裝表演出現在18世紀的美國,模特穿上服裝在台上進行表演的形式就是從那個時候確立的。
早年的時裝表演
現代時裝秀起源於香奈兒年代,但總體的內核其實沒怎麼變,還是名流們爭奇鬥豔扯頭花。
而現在的時尚產業則更為成熟了,時裝秀成了整個時尚產業中的重要一環。相對於時裝秀來說,時裝周出現的時間更短,更像一個大型博覽會。時裝周涵蓋了大量的時裝秀,和相關的活動。
現代巴黎時裝周上的香奈兒大秀
而時裝秀在時尚產業中起到的作用並不複雜。
時尚品牌或者獨立設計師每個季度推出一批產品,在時裝秀上率先向公眾展示,同時品牌的VIP客戶,還有各路買手可以在秀後進行訂貨,土豪還可以要求量身定製相關的款式,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高定——高級定製。
紀錄片《迪奧與我》中的高級定製,光是量體裁衣這一步驟就得進行三次以上
時裝秀上的部分款式會在一段時間後進入品牌零售店。而對於某些門店較少或者沒有自己門店的小品牌,終端消費者也能在買手店裡找到他們的產品。
同時,買手店裡偶爾還會有一些品牌零售店裡沒有,只能在時裝秀上訂購的款式。
基本上每一家買手店都會有自己的風格取向
而時裝周這整一個大型活動,除了時裝秀還囊括了很多外圍活動。
譬如說時尚博主們會扎著堆兒前往時裝周,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給大家宣傳最前沿的時尚風向,而品牌還會邀請明星,各路KOL,為品牌進行宣傳。
可以說,時裝周在保證了商業性的同時,為許多愛好時尚的人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
目前最具盛名的時裝周,就是大家常說的四大時裝周——巴黎時裝周,米蘭時裝周,紐約時裝周以及倫敦時裝周。
其中紐約時裝周是最為古老的時裝周了,於1943年第一次正式舉辦。當時是為了給設計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
1943年的紐約時裝周
巴黎時裝周和米蘭時裝周也都是老牌的時裝周了。巴黎被譽為「服裝中心的中心」,引領著國際的時裝風尚,而且是高級定製的天下。
而米蘭也是世界時裝業的中心之一,義大利是老牌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大國,其皮具產業也享譽全球。
2020年巴黎時裝周愛馬仕的大秀
而倫敦時裝周則以另類的服裝設計概念與與眾不同的展出形式在各大時裝周脫穎而出,許多先鋒設計師都在倫敦時裝周得到了一舉成名的機會。
一向不走尋常路的倫敦時裝周
可以看出,每個大型時裝周都有其偏重的特質。
而在遙遠的東方,作為時裝周的後起之秀,上海時裝周也在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注意。
傳說中的上海時裝周
國人對上海時裝周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各種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的「先鋒」設計上。
一些讓不少人打出???直呼看不懂的設計
這些設計因為款式誇張,甚至有時候令人覺得有些難以接受,網友紛紛留言「這誰能穿出去嗎」、「看不懂」。
但時裝秀本身就分兩種,商業性的和藝術性的。
商業性的時裝秀主要是有已經成熟的品牌商家舉辦,展示他們最新的產品,主要在於宣傳品牌和引導消費。除去這種性質的時裝秀之外。而藝術性的時裝秀,會偏重對設計師觀念的表達,探索的是未來的可能性,往往並不在於實穿性。
頂級服裝設計院校倫敦中央聖馬丁的畢業大秀就是此中的佼佼者,輸出了不少靈感,元素,和概念。
藝術性的時裝秀在展示產品的同時,也會對很多概念性的設計做展示。因此很多展示出來的服裝更為個性化,甚至有些設計師會藉此機會探索一些反常規的設計元素。
上海時裝周實際上給了這些樂於探索的新銳設計師一個非常好的平台,很多時裝秀甚至不拘泥於商業性,讓很多年輕設計師有了展示分享自己作品的機會。
2017年上海時裝周首日,labelhood聯合數位年輕設計師發布了其作品
同時,上海時裝周的很多時裝秀理念也更為開放的,很多秀場為非服飾領域的市民開放。
實質上,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時尚正從名流專屬的奢侈,慢慢演變成人人可以了解接觸的一種生活方式。
街拍中的看秀群眾,穿得怎麼樣不說,參與感十足。
上海時裝周上的百花齊放,加上中國市場越發受到重視,也讓海外時尚界慢慢開始注意這股來自東方的時尚新勢力。
上海時裝周正確的打開方式
但傳統時尚行業畢竟是一個根植於線下的行業,如今因為疫情的影響,其弊端漸漸顯露。
今年,一系列全球著名的時裝周都取消或推遲了線下發布和走秀環節,但上海卻率先聯手天貓,把時裝秀向全國所有的觀眾開放,在這個過程中,原本是偏向於訂貨性質的時裝周,其實也在慢慢從一個訂貨會,轉變給更多普通觀眾展示時尚,讓他們了解時尚的窗口。
還是十分令人神往的
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秀場舞台上走在潮流尖端的優秀設計。怎麼買,去哪裡買,成為了一個新的問題。原本大家還能逛逛街滿足一下自己膨脹的購物慾望。疫情之下,別說湊熱鬧去看秀了,連出門這件小事都令人膽戰心驚。
加上電子商務的興起,哪有人能不沉迷於躺在被窩裡,動動手指,就能隨時隨地買遍全世界的絕頂快樂。
沒錯,動動手指,邊看秀邊買,直接到家!
據了解,這次上海時裝周聯手天貓打造的雲上時裝周,創新地採用了無觀眾,全程秀場直播+短視頻的模式。超過150個品牌參與了這個與眾不同的時裝周,發布了1000多款新品。
更絕的是,模特全程戴著口罩走秀,不但保證了疫情期間的安全,還讓口罩也成了一款時尚單品,給了疫情期間出門不得不帶上口罩的各位俊男美女新的搭配靈感。
還有,雲上時裝周採用了AR技術,模特全程在綠幕前走秀,免去了繁瑣的秀場搭建,用先進的技術給觀眾帶來了與眾不同,美輪美奐,充滿了科技感的視覺體驗。
僅僅上線三小時,就吸引250萬人次上淘寶直播「雲看秀」,整個雲上時裝周共1100多萬人看秀,這可能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個時裝周了。
不誇張地說,雲上時裝周簡直是各位家裡蹲大學優秀畢業生的救星。
足不出戶,在家裡就能雲參與上海時裝周這場盛事,各種最新的設計動動手指就能直接送到手上。線上時裝周這種全新的消費與展示模式可能是疫情之下時尚產業創新的一次勇敢嘗試。
看到就能買到
事實上,時尚產業的節奏近幾年正在變得越來越快,時裝周訂貨的功能削弱,展示的功能變強,這也是為什麼每年總有那麼多品牌帶著明星去前排看秀的原因——人為製造一種尊貴感,創造話題性。
但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當你可以直接坐著、躺著、甚至趴著,拗出各种放松的姿態看秀,而且下一季前沿的趨勢動動手指就能夠買到,誰還羨慕那個坐在前台的明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