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文還是學理?所有的知識都不會白學 | 親子科學系列(6)

2019-11-05     知識分子

人類的文明包含了文學音樂美術等等「文科」性質的學問,也包括了數學與科學等等「理科」性質的學問。當然,一個人不可能學會所有的知識,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人生多少都是有些遺憾與殘缺的。而一個人越早將自己限定為文科生或理科生,其殘缺就更大一些。

(圖源:petovera.com)

撰文 | 吳進遠

我們知道,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完整的、幸福的人。一個孩子長大成人,固然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但更應有一個能夠享受欣賞各種人類文明之美的生活。人類的文明包含了文學音樂美術等等「文科」性質的學問,也包括了數學與科學等等「理科」性質的學問。當然,一個人不可能學會所有的知識,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人生多少都是有些遺憾與殘缺的。而一個人越早將自己限定為文科生或理科生,其殘缺就更大一些。

世界上有不少著名的大學,新生入學時不必選定專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成績,到二年級第一學期乃至第二學期再定。當然世界上很多大學還不能這樣安排,但這告訴我們,對一個孩子而言,至少高中要學的所有課程都是有價值的。固然,由於高考的壓力,學生在高中就開始偏向文科或理科,作為一個家長無法改變這種狀況。但由家長主導的家庭教育,卻可以起到維生素式的重要補充作用。作為家長,始終有那麼一根文理並重,文理交融的弦,對孩子會非常有益。

當記者為啥要學「嫁給那美女」?

讀過初中化學的朋友都知道金屬活動性順序: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這個順序儘管很拗口很枯燥,但非常重要,必須把它背下來。很多老師想到了許多很好的口訣,幫助同學記憶,比如其中一個版本:

嫁給那美女(鉀鈣鈉鎂鋁)身體細纖輕(鋅鐵錫鉛氫)統共一百斤(銅汞銀鉑金)

口訣俏皮幽默活潑,多數同學都能記住,會做相應的題目。而且能夠記得,前兩句當中,也就是在氫之前的金屬,可以把水或酸性水溶液中的氫置換出來。

可是,這有什麼用呢?您的孩子可能會問。

假如您的孩子高考之後不想學理科,想學文科,那麼高考之後,這個口訣即使沒有還給老師,還有什麼用呢?

我們不妨幻想展望一下,孩子大學學文科,畢業之後去做了一個記者。有一天,年輕的記者接到一個採訪任務,一位發明家開發出了水氫發動機。當著人們的面,發明家讓大家見證了奇蹟。拉來一根自來水管,把水灌進車子的水箱,然後請大家上車,開了一圈,很舒適很平穩。

作為一個讀過初中化學的記者,現在,你的職責是提一個問題:除了往車裡加水,是不是還加了「嫁給那美女身體細纖」中的某一種金屬?話問到這個份上,為了讓你寫成這篇報道,發明家自然會向你證實,系統裡面沒有美女,但卻有不那麼美的鋁,事實上,鋁是能量的來源。當然,為了避免鋁在化學反應中形成保護層,降低反應速度,系統里還有些其他物質。至於是什麼物質,也許他會作為商業機密。

這樣,你的報道中有了上面這些內容,而不是僅有一句不明不白的話:「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這就避免了引起是不是違反能量守恆定律這種低層級的爭議,你也不用和發明家競爭,誰來做大眾鄙視鏈的最底端了。

你的報導仍然會引起一些爭議,但是爭議的話題是經濟適用性,系統安全性,環境影響等等比較有價值的問題。這種爭議,是最終能夠帶來科學技術進步的爭議。而能夠引發這種有意義的爭議,才是一個記者的價值所在。

另一個「嫁給那美女」

設想編輯部慶祝你的好文獲獎,買了一盒餅乾,大家把香甜的餅乾慢慢吃掉,你有沒有想過觀察一下製作餅乾盒的材料?

餅乾盒是鐵皮做的(用磁鐵可以驗證),鐵很容易生鏽,因此表面鍍了一層錫,以此保護鐵。我們確實看到,這種鍍錫薄板製成的餅乾盒,罐頭筒,鉛筆盒等可以保持銀亮美觀很長時間。

當然了,好文常有而獲獎不常有。上次慶祝是N年以前,餅乾盒扔在儲藏間裡,盒子裡面生鏽了。

餅乾盒生鏽後,可以看到成片的銹斑。

此外,我們也知道,人們為了保護鐵製品,也會在其表面鍍上其他金屬,以防止鐵製品生鏽。比如,建築構件,螺栓等等是鍍了鋅的。

我們看到舊的鍍鋅鐵製品,表面會灰暗,失去金屬光澤,但通常沒有褐色的鐵鏽。

那麼,在鐵製品表面鍍鋅和鍍錫有什麼差別嗎?當然有,在金屬活動順序中(以及後面談到的電化序當中),鋅在鐵前面,錫在鐵後面。這三種金屬都排在氫前面,當它們單獨與酸性水溶液接觸時,都會置換出氫使得自己被腐蝕。

鍍鋅或鍍錫的鐵製品,時間長了表面的鍍層總會有破損,使裡面的鐵暴露出來。使用時,環境潮氣可能凝結成水,並且溶解周圍雜質成為酸性水溶液。當鐵與鋅或者鐵與錫同時與酸性水溶液接觸時,兩種金屬就構成了一個電池的兩個電極。而兩種金屬又是互相接觸的,因此電池是短路的,大量電子從一端走到另一端。由於這樣一種電化學效應,使得某一種金屬得到保護鏽蝕較少,而另一種金屬鏽蝕較大,犧牲自己,保全對方。

這樣一來,對於鍍鋅鐵製品,鋅被腐蝕,鐵被保護。只有在表面的鋅基本腐蝕光了之後,才會使鐵腐蝕。

反之,對於鍍錫鐵板,鐵被腐蝕,錫被保護。不過鐵一旦被腐蝕,錫鍍層也會脫落,這樣我們就看到餅乾盒裡出現鏽蝕斑點,而且逐漸擴大。

我們這裡看到的是一種電化學效應。在電化學效應中,誰腐蝕誰保護是由電化序決定的,它與金屬活動性順序很相似,有聯繫,但不是同一個定義,希望您鼓勵孩子上網弄清楚二者的異同。具體的次序,「嫁給那美女,身體細纖輕」,這部分兩者仍然一致。但後面幾種金屬,在電化序中的次序是銅汞銀金鉑,按「統共一斤半」比較好記。

小記者斷大案

木質建築暴露在外面的木頭,容易被雨水泡糟。通常的保護方法,是在木頭上刷漆。但是,隔幾年就要刷一次,非常麻煩。而一種比較好的保護方法,是在木頭外麵包上薄鋁皮。

想像一下,某工程的一部分是在木質外結構上包鋁皮,以此保護木結構。可是工程完成一年後,鋁皮上出現破洞。施工方與材料供應方互相扯皮,施工方說材料質量有問題,材料供應方說施工有問題。

編輯部派你去採訪,你本來是打算寫篇新的獲獎文章的,題目都想好了:《木結構保護新工藝之謎》。這件糾紛中有那麼多的狗血劇情,足夠你描寫發揮。

不過,你從生鏽的餅乾盒那裡學過電化序里的「嫁給那美女」,因此應該知道,要想把這些鋁皮釘在木頭上,必須使用鋁質的釘子。如果使用鐵釘,由於電化學效應,很快就會把鋁皮腐蝕成脆弱的薄片,最終碎出一個大洞。因為鋁的電化序在鐵之前,二者在酸性水溶液中形成電池的兩極,使得鋁被加速腐蝕。

這樣一來,材料供應方摘出去了。那麼,是不是施工方用了鐵釘呢?施工方的包工頭小老闆對此懷疑嗤之以鼻,乾了那麼多年工程,怎麼會不知道要用鋁釘呢?

你可以用個磁鐵探測一下,鋁皮上其他位置的釘子確實是鋁釘,不過破洞這裡卻發現了鐵質的跡象。仔細看看,是底下加固木結構的鐵釘。裡面的鐵釘沒有完全釘入木頭,露出的鐵釘帽在鋁皮內部與之接觸,形成電池,使得鋁皮腐蝕。

你的文章沒有寫成,但你卻為大家總結出了重要的經驗教訓。包鋁皮前,要把木頭上的釘子完全打進去,至少要塗漆,避免鐵與鋁相互接觸。

理科生理解的「夜半鐘聲到客船」

打算學文科的孩子,不應拒絕理科知識。同理,打算學理科的孩子,也不應拒絕文科知識。當然,對我們這些已經從事理科或文科工作的成年人,也應該如此。

文學詩歌音樂等等文科知識,經常會為理科工作者帶來意想不到的靈感。我在讀研時,老師轉述一位著名的聲學專家談到過,「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實際上描述了一個有趣的波動學現象。水波向岸邊傳播,被岸邊反射,形成駐波,這個波的力學性質,使得栓著的船與岸邊垂直。

研究生的課程也許難了點,我們聊個簡單的。「夜半鐘聲到客船」是小學五年級就學過的。為什麼夜裡鐘聲傳得遠呢?環境安靜噪聲少是一個因素,但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傳向高空的聲音,在夜間的空氣中會向下折射,從而傳到很遠的地方。

在夜裡,沒有太陽照射,空氣的對流也比較弱。相對而言,高處的空氣溫度較高,而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較低。聲音在熱空氣中傳播得比較快,於是,夜裡高度比較高的空氣里,聲音的速度比較快,而比較低的地方聲速比較慢。這就使得聲音行進方向向地面彎曲。下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原理。

這就像是同學們在操場上排成一排排的隊列操練,每一個橫排裡面靠某一邊的同學腳步如果慢一些,整個隊列就會朝一個方向轉彎。

記得以前讀過一篇故事,講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一位記者到前線去採訪一次戰役的經歷。他在離開前線很遠的地方過夜,聽到槍炮聲響了一夜。而在他第二天向前線進發的路上卻聽不到任何聲音,中途當地人也說頭一天晚上非常平靜。當他走到離前線很近的地方,才又聽到劇烈的槍炮聲。

我們現在知道,這是聲波的折射現象造成的。一個記者有了這樣的知識,就不至於捕風捉影地認為,某地的居民支持衝突中的某一派,故而刻意要向無冕之王們隱瞞什麼。

我們前面說好了,要討論文科知識對理科生的啟示。現在我就談談,「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詩對我這樣一個理科生的啟示。

我們平常看到的折射現象,往往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介面。在兩種介質裡面,波動傳播的速度不同,使得波的傳播方向出現一個突變,好像把一根棍子折了一下。久而久之,我們就很容易產生一種固化的思維,認為只有在介質的介面才會產生折射現象,這是不對的。實際上,只要介質中波的傳播速度不同,就會使波的傳播方向改變,比如夜間高處與低處空氣的聲速不同,就會使聲音的方向改變。

同樣道理,夏天柏油馬路曬得很熱,靠近路面的空氣也變得很熱。熱空氣中的光速比冷空氣中的光速快,光線也會發生折射,使得遠處的路面看上去像是灑了水一樣。


對於夜半鐘聲和馬路倒影的情況,波動的傳播速度是逐漸變化的,波的傳播方向因而也是逐漸變化的。

這樣一種利用介質中波速逐漸變化來控制傳播方向的技巧,在光纖技術中也有應用。

對於普通的多模光纖,光波在其中的傳播可以用幾何光學的概念來近似。光纖的內芯是折射率比較高,或者說光速比較慢的玻璃。當光線來到光纖外介面時,只要入射角大於介面的臨界角,光線就會全部反射回來。由於這種內全反射效應,使得光纖中的光始終維持在光纖之內而不會逃到外面損失掉。這樣利用光纖就可以實現遠距離的通訊。

當然,光纖的內芯不可能懸浮在保護套之內,而是要在內芯外部包裹一層折射率比較小,或者光速比較快的玻璃。這樣的光纖叫做階變折射率光纖。

很顯然,這種光纖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不同入射角度的光線路徑長度不同。直接沿著軸心傳播的光線路徑最短,而偏離軸心角度越大,光線傳播的路徑越長。這樣一來,入射的光信號有可能會不同時到達另一端,一個光脈衝會因此而展寬。

多模光纖中另外有一類叫做漸變折射率光纖。這種光纖也是中心折射率高,光速慢,而外面折射率低光速快,只不過它的折射率是隨著半徑逐漸降低的。

光在這樣的光纖中傳播,由於介質中不同部位的光速不同,因而其傳播方向會逐步改變,就像是夜半鐘聲到客船或者夏天柏油路面的情況一樣。這種方向的改變使得接近軸向傳播的光線不會漏到光線外面損失掉,從某種意義上上說,這種把光線逐漸折回的現象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全反射。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這種漸變折射率光纖的製造工藝顯然會比較複雜,那麼人們為什麼要自找麻煩呢?實際上,這種光纖是有優點的,它是可以減輕前面談到的入射光信號不同時到達另一端的問題。

不難看出,在漸變折射率光纖中,不同入射角光線傳播路徑的幾何長度仍然是不同的。不過,從中心向外,折射率逐漸變低,光速逐漸變快,因此能夠起到一定的補償作用。比如對於入射角度偏離軸向比較大的光線,幾何路徑比較長,但它的路徑中有很大部分處於光速比較快的區域,因此光線傳過整個光線花費的時間並不一定會更長。

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找到一種理想的折射率分布函數,使得光線在一定範圍內無論以什麼角度入射,傳輸過整個光線所需要的時間都一樣。這樣就可以減輕光脈衝展寬的問題。

近些年來,在實際應用中單模光纖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單模光纖中,內芯的直徑通常為8-10微米量級,比多模光纖要細得多,而其中傳輸的近紅外光波波長接近1微米。在這種情況下,介質的尺度與電磁波的波長接近,幾何光學的很多近似已經不能再用了。但在光纖內芯與外覆玻璃中傳播的電磁波相互影響,最終的結果還是避免電磁波能量向外失散。這部分內容比較深,讀者可以自己查閱相關的文獻。

事實上,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情形與單模光纖更加接近。我們不妨估計夜半鐘聲的頻率大約在150赫茲量級,對應波長2米左右,而靠近地面的不同溫度空氣層的尺度大約在幾十米量級。這時介質尺度與波長的比例接近於單模光纖的情況,因而幾何聲學的近似也處於失效的邊緣。但是不同溫度空氣層中聲波的互相作用,仍然使得聲波方向改變,避免聲波的能量向高空失散,這一點與單模光纖很像。

所以,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樣一句非常文科的詩,確實可以幫助一位理科生理解一些相當硬核的物理與電子工程知識。

(圖源:pixabay.com)

在現代社會,文理並重,文理交融對於一個人的完整與健康的成長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就像是我們平常吃飯不能偏食,要注意營養平衡一樣,讀書也不能絕對地偏文科或偏理科,尤其是不能過早地將某一方面的知識視為沒用,人為地關閉接收信息的通道。現在教育普及了,讀到博士學位已經不算鳳毛麟角。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前人們夢寐以求的「讀半輩子書」,不再是一種奢侈品。期待大家的孩子,學富五車,幸福地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1e6Om4BMH2_cNUggSs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