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陶化店:黨建引領「三治」並進 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2020-04-21     大河報洛陽新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通訊員 李鵬鵬 趙夏雨

以自治催生「內生力」,以法治強化「約束力」,以德治增強「軟實力」,洛陽偃師市高龍鎮陶化店村響應鎮黨委「三治並進」,在村級建設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注重實現農村有效治理和穩步發展。

偃師市高龍鎮陶化店村坐落於陶化店水庫西岸,雞鳴三鎮,雁叫平湖,環境優美,民風淳樸。近年來該村廣大幹群齊心協力,團結奮進,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齊頭並進,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生態村,先後榮獲「洛陽市先進關工委」、省級「河南省財政獎補美麗鄉村」、「河南省生態村」、「河南省文明村」、偃師市「十面紅旗村」、偃師市五星級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自治固本,築牢農村穩定基礎

政策是否能執行,群眾是否能滿意,全靠幹部來落實。近些年,陶化店村通過做好「兩委」換屆和幹部教育,不斷充實提高幹部隊伍戰鬥力。推舉村內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同志組建「督查組」,全過程監督選舉。

在村莊建設中,遇到路修多寬、修到哪裡、種什麼樹種、招什麼商等問題,村兩委直面矛盾,多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認真聽取群眾意見,真正做到共商共治。

  採取黨員「一帶五」模式,一個黨員分包五個家庭,定期入戶聽取群眾意見、直面群眾困難;成立村民監督小組全過程監督分包項目建設,群眾對施工滿意、對質量放心。2016年以來,全村黨員公開承諾辦理各類服務事項62件,先後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35件,村內11個施工項目,均實現群眾監督。

該村還組建紅白理事會、老年協會、助學敬老基金會等村民自治組織,服務好群眾家事,使村風不斷文明、民風不斷向善。據統計,三年來陶化店村裡青年結婚辦事從每桌400元,減少到200元,助學、敬老基金會捐款人數卻達到400多人次,捐款總數達22萬元。一減一增,文明新風更加扣合人心。

村民自治的逐步完善,村級黨組織引導作用彰顯,村「兩委」幹部服務群眾能力不斷加強,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熱情持續高漲,村級事務管理更為有序。


法治為綱,夯實農村發展保障

「四官服務」常態化,加大法律援助力度。邀請法官、警官、檢察官、法律顧問定期到村中開展法律援助服務,重點宣傳《婚姻法》《土地法》《治安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讓群眾時刻感受法律在身邊。採用矛盾調解分級制,成立了由5名「老資格」組成的專業調解隊,黨員調解一般瑣事,調解隊專治村內「疑難雜症」,矛盾調解化解率100%。該調解隊獲得高龍鎮「金牌調解員」。

2016年以來,鎮村兩級共投資120萬元高標準建設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便民服務室、黨員活動室、村民議事室、黨代表工作室、文化活動室等多個功能室,開展便民服務事項6項,群眾辦事有去處,難事有人管,生活更便利。群眾打心眼認同黨群服務中心作用,依法辦事的信心堅定。

德治潤心,強化農村振興支撐

該村堅持每月開展道德講堂活動,道德講堂入戶,教育深入人心。群眾身邊好人能人上台發言,講身邊的事,講自己的事,講群眾的事,群眾感情親近。村莊氛圍積極向上、道德為先。

該村投資40萬元高標準建設家風家訓館,每年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公婆、感動陶化人物評比活動,將本村好家風好傳統和好人好事好家庭上榜宣傳。

  陶化店村黨支部根據該村群眾濃厚的詩歌興趣,因勢利導組建了「農民詩社」,舉辦數屆農民詩歌文化節,農民詩人不斷湧現,文化品牌響亮,周邊縣市百餘名詩人參與。道德講堂、詩歌創作、彰揚家風,陶化店德治有力促進文化興盛及精神文明建設。

當前,陶化店村夯實黨建之基礎,又著力在建好集體經濟上下大力氣,做大文章,用集體經濟的壯大,提升村級實力,不斷改善群眾生活。黨建引領「三治」並進,鄉村振興進行曲聯奏和鳴,山鳴谷應,陶化店村未來更加美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vsWnnEBiuFnsJQV1Y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