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羅伯特•蘭薩,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教授,他撰寫了20本科學書籍,並曾獲得《連線》雜誌的醫學榮譽獎,以及《新英格蘭科技》雜誌頒發的生物科技「全明星」獎。
糅合所有物理學派,創建號稱「萬有理論」的大框架——這一探索,激發了很多奇特的想法,包括當前最前沿的理論「10維或11維宇宙」。如今,一位幹細胞研究領域的先驅者,也加入了這場論戰;他攜帶的論文,將生物學和意識融匯一體。
羅伯特•蘭薩,在《美國學者》發表「宇宙新理論」一文。文章中,對於創建大一統的宇宙理論,蘭薩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在過去,這本知識雜誌刊登過一些極富爭議的思考,它們來自如愛因斯坦和伯特蘭•羅素這樣的耀眼人物。蘭薩希望,自己在宇宙最大議題上的獨特視角,會同樣一石激起千層浪。
蘭薩認為,關於多維宇宙、不可知多元宇宙以及宇宙形態的爭論,走上了一條歧路:
試圖以大一統理論解釋萬物起源的物理學家們,抓住了宇宙最迫切最根本的問題。然而,這些令人興奮的理論,即使未曾南轅北轍,也是在逃避宇宙知識的核心奧秘:自然法則的建立,某種意義上是為了產生一個「觀測者」。比此更為重要的,是「觀測者」創造了「現實世界」,而非相反——這一點具有實質性意義,而非文學描述。一旦確立了這一富於洞察力的見解,一個簡單的理論便躍然紙上,並能統攝我們對宇宙的所有認知。
蘭薩提到了關於「逆因果律」的最新研究——那是一個「詭異」的思想: 在一件事發生以後,觀測者顯然還可以決定它的結果。這為蘭薩的觀點提供了鮮活的證明:觀測者創造了自己版本的「現實世界」。
這一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紀伊曼努爾•康德對於空間、時間以及其他概念的哲學思考。電影《我們到底知道多少?》也曾提到這一思想,並視其為量子力學在新世紀的苦惱之一。
那麼,蘭薩的新理論,並非一個科學命題,而是一本新時代的「靈性手冊」嗎?「絕非如此。」蘭薩在星期三對我說,「一些極其真實的實驗表明,對觀測者而言,時空確實是相對的。」
他說,「此外,一些真實的實驗也不斷提示,物質自身的屬性也是由觀測者決定的……科學必須要面對這些事實。」
物理學家們正日益深入地了解有關宇宙運轉的常數,包括看似在操控宇宙膨脹速度的「宇宙常數」;與此同時,他們逐漸意識到: 我們得益於一種「天文級」的運氣,令事情安排得如此巧妙,使生命和意識恰好得以發展。對此,蘭薩卻有另一種視角:我們觀察到的宇宙特色,根源於我們的生物構造,它決定了我們以這種特定方式發現事物。
「現實,不是具體的事物,而是一個過程。」他告訴我。
也許很多物理學家會理直氣壯地辯駁,念叨「你創造了自己的現實世界」這類宗教頌詞,絲毫無益於調合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和廣義相對論的宏觀世界,而後者正是尋求萬有理論的初衷。但就蘭薩的觀點而言,量子世界展現的種種矛盾和奇特之處,恰恰是一種信號,說明亟需新的思路,以對觀測者的角色賦予更多關注。
「物理學家們花費了100年時間,試圖解決理論基礎中的衝突,卻鎩羽而歸,」蘭薩說,「這並非他們不夠聰明,而顯然是因為缺少了一塊拼圖。我想,答案就是『生物學』。我滿懷期待地認為,這塊拼圖一旦加入,我們很快就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衝突。」
蘭薩說,他的「生物邏輯」思想,將他頗受爭議的人類胚胎幹細胞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前景。
「這些胚胎幹細胞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毫不費力地創造了神經元」, 蘭薩說,「它們是在組建一些基礎結構,這些基礎結構是『現實大廈』的磚和瓦 …… 如果你觀察胚胎幹細胞,會發現它們可以做任何事情——生成身體的任何細胞;然而它們唯一所做的,就是創造了神經元,這是該領域任何一位科學家都會告訴你的事實。所有其他種類的細胞,都具有更多不確定性,需要更多的外界信號;而胚胎幹細胞獨立自主,不需要任何外界信號。我發現,這一點相當有趣。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巧合。」
公益分享,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學習和交流。